悲谢傅

bēi xiè fù [ bei xie fu]
繁体 悲謝傅
注音 ㄅㄟ ㄒ一ㄝˋ ㄈㄨˋ

词语释义

晋名士羊昙是谢安的外甥,很受谢安器重。谢生病还京时曾过西州门。谢死后,羊昙一年多不举乐,行不过西州路。有一天吃醉了酒,沿路唱歌,不觉到了西州门。左右提醒他,他悲伤不已,以马鞭敲门,诵曹植诗:"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事见《晋书.谢安传》。后用"悲谢傅"为悼念已故长者的典故。

词语解释

  1. 晋 名士 羊昙 是 谢安 的外甥,很受 谢安 器重。

    谢 生病还京时曾过 西州门 。 谢 死后, 羊昙 一年多不举乐,行不过 西州 路。有一天吃醉了酒,沿路唱歌,不觉到了 西州门 。左右提醒他,他悲伤不已,以马鞭敲门,诵 曹植 诗:“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事见《晋书·谢安传》。后用“悲谢傅”为悼念已故长者的典故。 唐 罗隐 《所思》诗:“只觉惘然悲 谢傅 ,未知何以报 文翁 。”

引证解释

⒈ 晋名士羊昙是谢安的外甥,很受谢安器重。 谢生病还京时曾过西州门。

谢死后, 羊昙一年多不举乐,行不过西州路。有一天吃醉了酒,沿路唱歌,不觉到了西州门。左右提醒他,他悲伤不已,以马鞭敲门,诵曹植诗:“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恸哭而去。事见《晋书·谢安传》。后用“悲谢傅”为悼念已故长者的典故。 唐罗隐《所思》诗:“只觉惘然悲谢傅,未知何以报文翁。”

悲谢傅的网络释义

悲谢傅

  • 悲谢傅,是汉语中一个典故词语。谢傅,指东晋太傅谢安。《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去世后,他的外甥羊昙,在路过谢安曾经过的西州门时,诵诗恸哭而去。后来就用"悲谢傅"一词代指悼念已故长者的举动。
  • 汉字详情

    bēi [bei]
    部首: 440
    笔画: 12
    五笔: DJD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YP
    四角: 1133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2) 同本义

    悲,痛也。——《说文》

    悲,伤也。——《广雅》

    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

    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

    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

    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

    何哭之甚悲也。——晋· 干宝《搜神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伤忧虑);悲郁(悲伤忧郁);悲涕(悲痛的眼泪);悲哭(悲痛号哭);悲怒(悲痛愤怒);悲疚(悲痛);悲戚(悲痛忧伤);悲恻(悲痛)

    (4) 悲哀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悲雨(因悲哀而泪下如雨);悲哽(悲哀哽咽)

    (6) 悲壮;悲凉

    戍角悲吟。——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悲角(悲壮的号角声);悲风(凄厉的风声);悲默(忧伤沉默)

    (8) 悲愤

    余闻而愈悲。——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动词

    (1) 眷念;怅望

    游子悲故乡。——《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悲谓顾念也。”

    (2) 又如:悲思(思念,怅念)

    (3) 哀怜;怜悯

    悲予志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余悲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 感叹,慨叹

    悲哉世也。——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可悲

    以此为治,岂不悲哉!——《吕氏春秋·察今》

    名词

    (1) 悲哀,伤心。如:悲喜交集;悲欢离合

    (2) 悲叹

    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佛教语,愿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萨概念的基本特点。

    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

    (4) 苦

    吾于佗文不知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唫累日,仅能成篇。——宋· 胡仔《杜少陵三》

    英文翻译

    sorrow, grief; sorry, sad

    方言集汇

    ◎ 粤语:be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1 bui1 [梅县腔] bi1 bui1 [陆丰腔] bui1 [客英字典] bui1 [东莞腔] bui1 [客语拼音字汇] bi1 [宝安腔] bui1 [台湾四县腔] bi1 b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府眉脂B開平聲開口三等脂Bpii/pypi
    xiè [xie]
    部首: 226
    笔画: 12
    五笔: YTM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VHHI
    四角: 34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2) 同本义

    自谢曰。——《战国策·赵策》

    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惊谢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谢咎(引咎自退;悔过;谢罪);谢错(认错赔不是);谢室(待罪之室)

    (4) 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命。——《史记·汲黯列传》

    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楚而谢。—— 唐· 李朝威《柳毅传》

    谢客矣。——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 ——宋· 苏轼《盖公堂记》

    (5) 又如:谢医(谢绝医疗);谢金(谢绝礼金)

    (6) 辞去官职

    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复游宦之兴矣。——《南齐书·王僧虔传》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唐· 王维《送张五归山》

    (7) 又如:谢老(告老还乡);谢事(卸去官职);谢政(致仕退休);谢役(辞去差使);谢职(卸去官职)

    (8) 告辞;告别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史记·李将军列传》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故不复谢。

    不报谢?

    过谢侯生。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谢了扰(告辞);谢别(告别,辞别)

    (10) 告诉,告诫

    谢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以言辞相问候

    至府,为我多谢问赵君。——《史记·赵广汉传》

    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12) 感谢

    休谢之。——《三国演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

    且谢曰。——唐· 李朝威《柳毅传》

    虽死必谢。

    (13) 又如:谢承(感谢;答谢);谢荷(感谢);谢候(致谢并问候);谢私(感谢私下帮助)

    (14) 逝去

    诏曰:弟勰所生母 潘早龄谢世,显号未加。——《魏书·彭城王勰传》

    (15) 又如:谢宾客(死亡的委婉说法);谢世

    (16) 酬谢

    婚礼不许多用盘盒猪羊糖饼,不许厚礼物谢媒。——明· 海瑞《禁约》

    受人十万,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潜夫论》

    (17) 又如:谢土(修建完毕,祭祀土神的礼义活动);谢犒(酬谢;犒劳);谢银(酬谢用的银子);谢灶诰(祭灶王爷的青词)

    (18) 衰败,衰落

    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 宋· 叶适《宿觉庵》

    花之既谢。——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9) 逊让;不如

    既鲸鲵折首,西夏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宋书·王宏传》

    (20) 又如:谢拙(自谦愚笨而辞职)

    (21) 避免,避开

    必以俪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章炳麟《文学总略》

    (22) 又如:谢短(避其所短)

    英文翻译

    thank; decline

    方言集汇

    ◎ 粤语:ze6

    宋本广韵

    [fu]
    部首: 221
    笔画: 12
    五笔: WG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BI
    四角: 2324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尃( )声。本义:辅佐)

    (2) 同本义

    傅,相也。——《说文》。按,与俌略同。

    傅,傅之德义。——《汉书·贾谊传》。师古曰:“傅,辅也。”

    郑伯傅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3) 又如:傅父(古代辅育王室子女的年长男性保育人员);傅御(古代辅佐君王或诸侯办事的官员);傅弼(辅弼;辅佐)

    (4) 辅导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则使 齐人傅诸?使 楚人傅诸?——《孟子》

    今日傅教帝。——《汉书·陈平传》

    (5) 又如:傅姆(古时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年老妇人);傅相(古时辅导国君、诸侯王之官);傅导(辅导)

    (6) 靠近,迫近

    傅,近也。——《小尔雅》

    重欲傅人。——《考工记·庐人》

    亦傅于天。——《诗·小雅·菀柳》

    (7) 又如:傅郭(靠近外城);傅近(靠近)

    (8) 依附,依凭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9) 又如:傅堞(凭借城堞);傅丽(依靠)

    (10) 通“附”。附着

    辩士见一端,或以意傅着星历,虚造匈奴、 乌孙、 西羌之难。——《汉书·息夫躬傅》

    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韩非子》

    (11) 又如:傅人(依附于他人);傅于(附着)

    (12) 涂 。如:傅粉(敷粉);傅彩(在绘画中加上色彩);傅色(着色);傅致(涂上);傅饰(涂饰)

    (13) 附会;强加 。如:傅重(附会罪状);傅时(趋附时势);傅益(因附会而增加);傅理(附会于理);傅构(辅会虚构)

    (14) 捎带,随带

    边人驩激,执弓傅矢,唯恐不得进。——《宋史》

    (15) 通“赙”。以财物助丧事

    若国札丧则令傅补之。——《周礼·秋官下·小行人》

    名词

    (1) 教师,师傅,古时特指帝王的相或帝王、诸侯之子的老师 。如:太傅;少傅

    (2) 姓

    英文翻译

    tutor, teacher; assis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fu6
    ◎ 客家话:[梅县腔] fu5 [沙头角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海陆丰腔] fu5 fu6 [客英字典] fu5 [东莞腔] fu5 [宝安腔] fu5 | fu3 [台湾四县腔] fu5 [陆丰腔] fu5
    ◎ 潮州话:hu3 〈姓〉bo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方遇去聲合口三等pyoh/pi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