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良弓

bēi liáng gōng [ bei liang gong]
注音 ㄅㄟ ㄌ一ㄤˊ ㄍㄨㄥ

词语释义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令武士缚信(韩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亨,同"烹"因以"悲良弓"表示对功高被弃或被诛者的悲叹。

词语解释

  1.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令武士缚 信 ( 韩信 ),载后车。

    信 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亨,同“ 烹 ”因以“悲良弓”表示对功高被弃或被诛者的悲叹。 景耀月 《读史感言》诗:“鸟去悲良弓,弃置如遣垢。”

引证解释

⒈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令武士缚信 ( 韩信 ),载后车。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亨,同“烹”因以“悲良弓”表示对功高被弃或被诛者的悲叹。 景耀月《读史感言》诗:“鸟去悲良弓,弃置如遣垢。”

悲良弓的网络释义

悲良弓

语出:景耀月 《读史感言》诗:“鸟去悲良弓,弃置如遣垢。”

汉字详情

bēi [bei]
部首: 440
笔画: 12
五笔: DJD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YP
四角: 1133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2) 同本义

悲,痛也。——《说文》

悲,伤也。——《广雅》

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

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

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

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

何哭之甚悲也。——晋· 干宝《搜神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伤忧虑);悲郁(悲伤忧郁);悲涕(悲痛的眼泪);悲哭(悲痛号哭);悲怒(悲痛愤怒);悲疚(悲痛);悲戚(悲痛忧伤);悲恻(悲痛)

(4) 悲哀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悲雨(因悲哀而泪下如雨);悲哽(悲哀哽咽)

(6) 悲壮;悲凉

戍角悲吟。——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悲角(悲壮的号角声);悲风(凄厉的风声);悲默(忧伤沉默)

(8) 悲愤

余闻而愈悲。——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动词

(1) 眷念;怅望

游子悲故乡。——《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悲谓顾念也。”

(2) 又如:悲思(思念,怅念)

(3) 哀怜;怜悯

悲予志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余悲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 感叹,慨叹

悲哉世也。——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可悲

以此为治,岂不悲哉!——《吕氏春秋·察今》

名词

(1) 悲哀,伤心。如:悲喜交集;悲欢离合

(2) 悲叹

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佛教语,愿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萨概念的基本特点。

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

(4) 苦

吾于佗文不知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唫累日,仅能成篇。——宋· 胡仔《杜少陵三》

英文翻译

sorrow, grief; sorry, sad

方言集汇

◎ 粤语:be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1 bui1 [梅县腔] bi1 bui1 [陆丰腔] bui1 [客英字典] bui1 [东莞腔] bui1 [客语拼音字汇] bi1 [宝安腔] bui1 [台湾四县腔] bi1 b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府眉脂B開平聲開口三等脂Bpii/pypi
liáng [liang]
部首: 607
笔画: 7
五笔: YVE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AV
四角: 3073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善良)

(2) 同本义

良,善也。——《说文》

德音无良。——《诗·邶风·日月》

人之无良。——《诗·鄘风·鹑之奔奔》

侍中、侍郎郭攸之、 费袆、 董允等,此皆良实。—— 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天良(良心);驯良(和顺善良);良正(善良正直)

(4) 良好;美好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察今》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良田美池。——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赵之良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富家良马。——《淮南子·人间训》

(5) 又如:良图(好办法);良牧(好官);良死(安享天年而死。即好死、善终);良沃(良田,肥沃的田地);良朋(好朋友);良书(好书,益书);良罟(好的渔网);良贱(好坏老少之人);良士(贤士);良吏(贤良的宫吏);良妻(贤淑的妻子。即贤妻)

(6) 优秀

天下之良工也。——《孟子》

(7) 又如:良弓(善于制造弓的人);良工(技艺精妙的匠人);良疱(技艺精妙的厨师);良匠(手艺精巧的工匠);良车(制作精良的车子);良史(古称不畏权势,记事忠于史实的史官);良干(廉洁正直的高级官员);良笔(指历史家维护正义、忠于史事的记叙笔法)

(8) 和悦;和善

其容良。——《荀子·非十二子》

(9) 大 。如:良鱼(大鱼);良枣(大枣的别名);良器(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

(10) 吉祥 。如:良月(吉祥的月份);良贞(吉卦);良时(吉时)

(11) 和乐;欢悦 。如:良晤(欢聚);良游(畅游);良聚(良会,欢聚)

(12) 长,久;深

良夜乃罢。——《汉书》

(13) 又如:良夜(长夜);良宵(长夜)

(14) 通“谅”。诚实,信实

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荀子·修身》

副词

(1) 很,甚,极其,非常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经注》

市者良久计曰。——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确实;果然

諸將皆以爲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史记·赵世家》

(3) 又如:良然(果然。确实如此)

名词

(1) 首;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良能也;所不虑不知者,良知也。——《孟子》

(2) 首领;首长

右无良焉,必败。——《左传》

(3) 遵纪守法的公民 。如:除暴安良;良耆里老(年长的平民百姓);良俊(贤良而才智杰出的人);良逸(贤才);良禽择木(比喻贤者择主而事);良家子女;良丁(旧指平民百姓中已成年者)

(4) 通“埌”。坟墓

阖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庄子·列御寇》

动词

(1) 认为好

良司臣而逸之。——《左传》

(2) 能够

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

(3) 又如:良比(堪与比美)

(4) 善于 。如:良民吏(善于治理百姓的官吏);良冶(精于冶炼铸造的工匠)

英文翻译

good, virtuous, respect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loe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ong2 [陆丰腔] liong3 [台湾四县腔] liong2 [客英字典] liong2 [海陆丰腔] liong2 [梅县腔] liong2 [东莞腔] liong2 [宝安腔] liong2 [客语拼音字汇] li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呂章陽開平聲開口三等lĭaŋliang
gōng [gong]
部首: 312
笔画: 3
五笔: XNG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
四角: 17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2) 同本义

弓,兵也,所以发矢。——《说文》

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正字通》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毋弛而弓,一栖两雄。——《韩非子·扬权》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3) 又如:弓手(亦作“弓箭手”。宋元时州县统辖的负责巡逻、缉捕的兵卒);弓壶(有“弓”字铭文的酒器;装弓的袋);弓号(弓);弓剑(弓与剑);弓箕(弓和箕。喻指世传的家业技艺)

(4) 形状或作用像弓的器具

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范爱农》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乐府诗集·隋·明余庆·军行》

(5) 又如:弹弓;胡琴弓;弓小(弓形而纤小);弓弯(弓鞋。指缠脚妇女穿的鞋)

(6) 演奏弓弦乐器时的运弓技术 。如:连弓;分弓;顿弓;连顿弓;击跳弓;弹跳弓;抛弓

(7) 丈量土地的器具,用木制成,形状似弓 ,两端距离是五尺,也叫步弓

侯道五十弓。——《仪礼·乡射礼记》

丈地弓制不真,责之弓手。——清· 黄六鸿《清文部·责经手》

(8) 又如:弓手(古代丈量地亩持步弓的人)

量词

(1) 丈量土地的计量单位,一弓为五尺、三百六十弓为一里

自冢至麓,凡二百弓。——唐· 陆龟蒙《送小鸡山樵人序》

(2) 又如:弓口(尺寸。弓:丈量土地的计量单位)

动词

(1) 弯曲,引申为弯身,指行礼

据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载,谓有士人醉卧,见妇人踏歌曰:“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其中双鬟者问如何是弓腰?歌者笑曰:“汝不见我作弓腰乎?”乃返首髻及地,腰势如规

(2) 又如:弓腰人(古指舞伎);弓身

英文翻译

bow; curved, arched; KangXi radical number 57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ung1 [东莞腔] giung1 [客英字典] giung1 [沙头角腔] giung1 [梅县腔] giung1 [宝安腔] giung1 [海陆丰腔] giung1 [陆丰腔] giung1 [台湾四县腔] gi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戎東三平聲開口三等kĭuŋki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