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显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汉 宦官 弘恭 、 石显 的并称。
《汉书·刘向传》:“中书宦官 弘恭 、 石显 弄权。 望之 、 堪 、 更生 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遂为 许 史 及 恭显 所譖愬, 堪 、 更生 下狱。” 晋 潘岳 《西征赋》:“当 音 、 凤 、 恭 、 显 之任势也,乃熏灼四方,震耀都鄙。” 唐 元稹 《人道短》诗:“ 莽 、 卓 、 恭 、 显 ,皆数十年富贵, 梁冀 夫妇,车马煌煌。”
引证解释
⒈ 汉宦官弘恭、石显的并称。 《汉书·刘向传》:“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
引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譖愬, 堪、更生下狱。”
晋潘岳《西征赋》:“当音、凤、恭、显之任势也,乃熏灼四方,震耀都鄙。”
唐元稹《人道短》诗:“莽、卓、恭、显,皆数十年富贵, 梁冀夫妇,车马煌煌。”
恭显的网络释义
恭显
恭显 (汉语词汇)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2) 同本义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诗·大雅·皇矣》
恭,敬也。——《尔雅》
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何之所说,从多举也。——《礼记·曲礼上》疏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
公子执辔愈恭。——《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恭默(谦恭沈静不语);恭倨(恭敬和傲慢);恭恪(心存恭敬而态度谨慎);恭敬(犹尊敬);恭和(谦恭温和);恭逢其盛(亲身经历到那种盛况);恭素(恭谨纯朴)
(4) 通“洪”。大 。如:恭德 (大德)
(5) 工整 。如:恭笔(工整的笔画)
动词
(1) 奉行
今予惟恭行天之罚。——《书·甘誓》
(2) 又如:恭承(敬奉)
(3) 拱手致礼
请过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ung1 [台湾四县腔] giung1 [梅县腔] giung1 [陆丰腔] g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g1 [东莞腔] giung1 [海陆丰腔] giung1 [宝安腔] giung1 [沙头角腔] giu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恭 | 九容 | 見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kĭwoŋ | kyung/kiv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页(
)从显,显亦声。今字从页,与人头有联系。本义:头上的装饰品)(2) 同本义
显,头明饰也。——《说文》。段玉裁注:“头明饰者,冕弁充耳之类。”
(3) 表面,外面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韩非子》
形容词
(1) 明显;显示得很清楚
显,见也。——《尔雅》。注:“显,明见也。”
天维显思。——《诗·周颂·敬之》
不敢显然布币行礼。——《国语·吴语》
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韩非子·难三》
(2) 又如:显轿(没有顶篷、扶手的大椅式轿子。也叫亮轿,明舆);显亮(敞亮)
(3) 显赫,显达
高爵显位。——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赠谥美显
(4) 又如:显融(显达荣耀);显人(闻名天下的人);显位(崇高的职位);显官(居高位的官员)
(5) 明,光明
我久不画了。如今住的房屋不比园里的显亮,所以没兴头画。——《红楼梦》
(6) 又如:显晦(明与暗。喻出仕与隐居);显证(明证)
(7) 子孙尊称已故的直系血亲 。如:显考(子女对亡父的尊称);显祖(对祖先的敬称);显妣(子女对亡母的敬称)
动词
(1) 显露;公开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2) 又如:显行(实施;公开施行);显戮(依法公开处决);显隐(显现与隐没)
(3) 传扬;显扬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 又如:显亲(使双亲显扬);显亲扬名(亲属显耀,声名远扬)
(5) 表现;显示
此是亡灵未泯,故来显应。——《初刻拍案惊奇》
(6) 又如:显道神(险道神,显道人。出殡时在送葬队伍最前面的高大的开路神像)
(7) 见
九曲风涛何处显。——《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