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òng
动词
(1) 恐惧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网时恫。——《诗·大雅·思齐》
国大乱,百姓恫恐。——《史记·燕世家》
(2) 又如:恫震(震惊);恫恐(恐惧);恫惧(恐惧);恫胁(恐吓威胁);恫骇(恐吓,吓唬);恫喝(—
)(恐吓)(3) 同“挏”。推动 。如:恫扰(动乱)
(4) 另见
tōng
动词
(1) 悲痛;伤心
恫,痛也。——《说文》
乃奉其恫。——《书·盘庚上》
神罔时恫。——《诗·大雅·思齐》
哀恫中国。——《诗·大雅·思柔》
国大乱,百姓恫恐。——《史记·燕世家》
(2) 又如:恫怨(哀痛怨恨);恫悔(痛悔);恫忧(悲痛忧伤);恫瘝(恫矜,恫鳏。病痛,疾苦)
(3) 呻吟
今痛而呻者,江南俗谓之呻唤, 关中俗谓之呻恫。—— 唐· 颜师古《匡谬正俗》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梅县腔]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dung4 [宝安腔] tung3 | tung2
◎ 潮州话:胎翁5(童)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通 | 他紅 | 透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通 | 東 | tʰuŋ | thu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病痛;疾苦
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书·康诰》
(2) 又如:瘝恫(病痛;疾苦)
(3) 疾苦
民瘝不上闻,至此乎!如父老问所苦。——《农政全书》
动词
旷废 。如:瘝官(旷废官职);瘝败(瘝职败事);瘝旷(耽误荒废;旷废官职的人);瘝素(尸位素餐。指不尽职,无功食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wan1 [海陆丰腔] kwan1 [梅县腔] gwan1 [台湾四县腔] kwan1 [客语拼音字汇] guan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代词
(1) 你,你的
余嘉乃勋。——《左传·僖公十二年》
几败乃公事。——《汉书·高帝纪上》
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
(2) 又如:乃父(乃翁。你的父亲);乃祖(你的祖父;先祖);乃公(你的父亲);乃兄
(3) 他的
乃心在咸阳。—— 曹操《蒿里行》
(4) 又如: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称别人的父亲);乃老(他的父亲);乃堂(他的母亲)
(5) 此,这个
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6) 又如:乃今(如今;从今);乃者(往日;从前)
(7) 这样,如此
子无乃称。——《庄子·德充符》
(8) 又如: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刻;乃尔(如此;这样);乃若(至于)
动词
(1) 是,就是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真乃英雄好汉;失败乃成功之母;乃是(却是)
副词
(1)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定公十五年》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只,仅仅 。如:唯虚心乃能进步
(3) 竟,竟然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 韩愈《师说》
(4) 却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汉· 刘向《列女传》
(5) 于是;就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乃令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婉贞挥刀奋斫…敌乃纷退。——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 又如:乃遂(就,于是);乃其(于是,就)
连词
可是,然而
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nai1 [海陆丰腔] nai1 nai3 [台湾四县腔] nai1 nai3 [客英字典] nai3 ne3 [客语拼音字汇] nai1 [梅县腔] nai1 [东莞腔] lai3 [宝安腔] lai1
◎ 潮州话:nai6 nai2 a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乃 | 奴亥 | 泥 | 咍 | 上聲 | 賄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nɒi | naix/noj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4) 物件的主体部分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5) 又如:树身;河身
(6) 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8) 生命,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10) 地位或身分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12) 毕生,一辈子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 韩愈《答李翊书》
(13)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副词
(1) 亲身,亲自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动词
(1) 怀孕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3) 体验
尧、 舜性之也; 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4) 担当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贽《战国论》
(5) 担任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量词
用于衣服 。如:一身衣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沙头角腔] sin1 [宝安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陆丰腔] shin1 [东莞腔] sin1 [梅县腔] sh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申 | 失人 | 書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ɕĭĕn | s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