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

ēn yuàn [en yuan]
注音 ㄣ ㄩㄢ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恩怨 ēnyuàn

(1) 感恩之情与仇怨之情

past kindness and grudge;old scores

(2) 仇恨

resentment

引证解释

⒈ 恩与怨。

《公羊传·庄公四年》“此復讎也,曷为葬之” 汉何休注:“据恩怨不两行。”
清昭槤《啸亭杂录·吴春麓语》:“宽与虐,恩怨之府。”
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宋明野史所记诸事,虽不免杂恩怨之私,但大抵亦不过甚。”

⒉ 指情侣夫妻间的恩爱怨情。

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宋黄庭坚《听宋宗儒摘阮歌》诗:“深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鸝韵桃李。”

⒊ 偏指怨恨。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是一言之间,志在报復而自忘其过,尚能置大恩怨乎。”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谁无恩怨,谁乏牢骚,悉以填词洩愤。”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四幕:“仇敌正在要致我们的死命,小小的恩怨,早已不在我的心上。”

恩怨的国语词典

恩惠与仇怨。

如:「我和你之间的恩怨,就此一笔勾消。」

恩怨的网络释义

恩怨 (2010伍保国导演电影)

  • 《恩怨》是伍保国执导,王洪祥、张亚坤等主演的剧情片。影片讲述了发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两代人为争拥相传千年的牡丹花王而引发出的一桩恩怨情仇的传奇故事。
  • 恩怨 (汉语词语)

  • 恩怨是汉语词汇,
  • 拼音:ēn yuàn,
  • 释义:1、恩与怨。2、指情侣夫妻间的恩爱怨情。3、偏指怨恨。
  • 恩怨的翻译

    英语: gratitude and grudges, resentment, grudges, grievances
    法语: rancoeur, ressentiment, rancune, gratitude et rancune

    恩怨造句

    他从不计较个人恩怨,一心只有默默地奉献。
    过去的恩恩怨怨早已时过境迁,又何必旧事重提呢?
    一念慈心,化解了恩怨,赢得了敬重。
    让妈妈好好和外婆沟通一下,不管父母的婚姻是否已经终结,他们始终是你的父母,血缘是永远改变不了的,外婆这样做,很欠妥,不应该把上一辈的恩怨,强加到孩子身上。
    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人死后,人们和他过去的恩恩怨怨也就一了百了了。
    百年修得同场驻,世纪恩怨一朝了。
    储安平这种不顾私人恩怨的仗义执言的风格让人敬佩。
    理想不一定就无比高尚,现实也不一定等同世俗。人们的恩怨每个人自有看法。你或许觉得世风日下,那可能是因为你美化了过去。
    几度徘徊奈何桥,恩怨如梦期君晓。
    我们校长一向豁达大度,从不计较个人恩怨。
    他们二人从此握手言和,过去的恩恩怨怨也一笔勾销。
    只要你把东西还给我,我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便一笔勾销了。
    时过境迁,她早已忘记了当年的恩恩怨怨。也作“时移势迁”。
    解家有这样一个神话,他孖然一身,不羁狂傲,将解家承载的恩怨都扛下。
    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他们多年的恩怨总算一笔勾销了。
    人生就像一出戏,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名和利啊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人生不过三万天,成功失败均坦然,是非恩怨莫在意,健康快乐最值钱。
    大丈夫生在天地之间,凡事恩怨分明。我是有恩必报,有仇不饶。

    汉字详情

    ēn [en]
    部首: 440
    笔画: 10
    五笔: LD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KP
    四角: 603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因声。本义:恩惠)

    (2) 同本义

    恩,惠也。——《说文》

    恩者,仁也。——《礼记·丧服四制》

    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韩非子·用人》

    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

    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

    (4) 又如:忘恩;报恩;恩润(恩惠德泽);恩义(恩情与道义);恩分(恩惠情分);恩惠教化。古代多指官方对人民而言;恩田(佛家田。三福之一。指父母)

    (5) 情谊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三国演义》

    形容词

    (1) 恩爱,亲爱

    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韩非子·六反》

    (2) 又如:恩客(妓女对特别亲爱的客人的称呼);恩意(恩爱的心意);恩狎(宠爱亲热);恩慈(宠爱慈惠)

    动词

    (1) 恩赐,加恩

    傅太后恩 赵太后。——《汉书·外戚传》

    彼不我恩(加恩,优待)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恩赍(恩赐的财物);恩台(老百姓对地方官的尊称);恩相(对长官的尊称);恩家(奴仆尊称主人);恩主(对施恩于己者的敬称)

    (3) 感恩;感谢 。如:恩抚(谓抚育之恩);恩环(衔环以报恩);恩女(父女);恩养钱(亦称“恩养礼钱”。出卖儿女时买方所付钱财的婉称,也指对曾收养自己儿女的人的报酬)

    (4) 爱 。如:恩旧(世代友好相交的亲友)

    英文翻译

    kindness, mercy, charity

    方言集汇

    ◎ 粤语:ja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en1 [东莞腔] en1 [梅县腔] en1 [台湾四县腔] en1 [客语拼音字汇] en1 [沙头角腔] en1 [宝安腔] en1 [海陆丰腔] en1 [陆丰腔] en1
    ◎ 潮州话:eng1(urng) [揭阳]êng1(eng) [潮阳]ing1(i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四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痕平聲開口一等ʔənqon/on
    yuàn [yuan]
    部首: 440
    笔画: 9
    五笔: QBNU
    五行:
    仓颉: NUP
    四角: 273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夗( 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2) 同本义

    怨,恚也。——《说文》

    曰怨乎。——《论语》。皇疏:“恨也。”

    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贾子道术》

    不怨人取之。——《淮南子·说山》

    天子甚怨。——《汉书·李广苏建传》

    人怨恶其君。——清· 黄宗羲《原君》

    怨颇兴。——清· 张廷玉《明史》

    怨愤所积。——孙文《序》

    (3) 又如:怨怅(怨畅。怨恨);怨谤(怨恨诽谤);怨恶(怨恨憎恶);怨艾(悔恨自己的错误);怨詈(怨恨并咒骂);恩怨(恩惠和仇恨);宿怨(旧有的怨恨);怨痛(怨恨哀痛)

    (4) 责怪;埋怨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天下怨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

    胥怨者民也。

    盘庚不为怨者故

    (6) 又如:抱怨(埋怨);怨咎(埋怨责备);怨思(抱怨迂居,怀念故土);怨责(埋怨责怪)

    (7) 讥讽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

    (8) 又如:怨刺(讽刺);怨讥(讥讽)

    (9) 别离 。如:怨旷(长期别离;女无夫,男无妻);怨妇(丧夫或丈夫别离很久的妇人)

    (10) 哀怨

    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生必伤。——《吕氏春秋》。高诱注:“怨,悲。”

    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晋· 陆机《叹逝赋》

    (11) 又如:怨切(悲切);怨咽(哀伤呜咽);怨秋(悲秋);怨切(悲切);怨笛(哀怨幽咽的笛声);怨情(悲怨的情怀);怨调(哀怨的曲调);怨惜(悲怨惋惜)

    名词

    (1) 仇恨,怨仇

    此百世之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是积怨畜祸也。——《史记·商君列书》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

    (2) 怨家

    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英文翻译

    hatred, enmity, resent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n5 [宝安腔] jen5 [梅县腔] jan5 [陆丰腔] jan5 [客语拼音字汇] yan4 [台湾四县腔] jen5 [海陆丰腔] ren5 [东莞腔] je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qyan/vanʔĭwɐ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