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地

nèn dì [ nen di]
注音 ㄋㄣˋ ㄉ一ˋ
词性 代词

词语释义

亦作“恁的”。亦作“恁底”。

如此,这样。

怎样,怎么。

什么。

亦作:恁的恁底

词语解释

  1. 亦作“ 恁的 ”。亦作“ 恁底 ”。如此,这样。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前世谓‘阿堵’,犹今谚云‘兀底’;‘寧馨’,犹‘恁地’也,皆不指一物一事之词。” 宋 柳永 《昼夜乐》词:“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初留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料想当日别离不恁的苦。”《水浒传》第一回:“既然恁地,依着你説,明日絶早上山。”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等还音义》:“所谓兀底、恁底、宁底、凭底、恶得、恶垜、阿堕、阿堵,皆言‘此等’也。”

  2. 怎样,怎么。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寧 认得像是 秀秀 的声音,赶将来又不知恁地,心下好生疑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鹤赋》:“今日公暇,曾约 黄山谷 与 印禪师 再游 赤壁 ,恁的尚未到也?”

  3. 什么。

    《快心编初集》第二回:“一日,锄到墙边,一声响,把锄子跳将起来,暗自道,作怪,打着了恁的东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恁的”。亦作“恁底”。

⒉ 如此,这样。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前世谓‘阿堵’,犹今谚云‘兀底’;‘寧馨’,犹‘恁地’也,皆不指一物一事之词。”
宋柳永《昼夜乐》词:“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初留住。”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料想当日别离不恁的苦。”
《水浒传》第一回:“既然恁地,依着你説,明日絶早上山。”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等还音义》:“所谓兀底、恁底、宁底、凭底、恶得、恶垜、阿堕、阿堵,皆言‘此等’也。”

⒊ 怎样,怎么。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崔寧认得像是秀秀的声音,赶将来又不知恁地,心下好生疑惑。”
明陈汝元《金莲记·鹤赋》:“今日公暇,曾约黄山谷与印禪师再游赤壁,恁的尚未到也?”

⒋ 什么。

《快心编初集》第二回:“一日,锄到墙边,一声响,把锄子跳将起来,暗自道,作怪,打着了恁的东西?”

恁地的国语词典

如此、这样。《水浒传.第一回》:「既然恁地,依著你说,明日绝早上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便直恁地财爻动?这先生也是混帐。」也作「恁的」。

恁地的网络释义

恁地

  • 恁地,是汉语词汇。亦作“恁的”、“恁底”。汉语拼音为nèn dì。其释义为1、如此,这样。2、怎样,怎么。3、什么。如:明 施耐庵《水浒》第二十四回 "那妇人问道:“官人,恁地时,殁了大娘子得几年了?"
  • 恁地造句

    多数环境下,响尾蛇会爬开,去寻找不恁地吓人的猎物。
    很久不曾这般静看星月,也很久不曾有过如此感受,兰七轻轻合上碧眸,唇际微弯,一抹极淡的极净的笑意浮起,浅浅的银辉里,轻晃的树梢上,那笑恁地透着几分苍凉。
    自己也同样恁地做,然后放在一起分享和讨论你们的画。
    有了恁地多电视游乐器的经验,我还是很严重耶。
    如果你只是遵循买卖业务三边形的三个首要原则,你也能够做到。就是恁地简略。
    村夫不知高下,虽说兄弟乃是这阳谷县人,但此番到得飞仙楼来,小可便算是异地而主,却如何恁地轻意?快快进去。
    郭立是关西人,朴直,却不知军令状如何胡乱勒得!三个一径来到崔宁家里,那秀秀兀自在柜身里坐地,见那郭排军来得恁地慌忙,却不知他勒了军令状来取你。
    恁地说来,“枫泾”这个美丽的地名中,还蕴含着品格之美。
    既是今朝的市场恁地疲软,如果让咱们增长发卖量的话,你必需落价。
    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现在随有西门庆在身边,但毕竟只是私下里偷情罢了。
    她摇摇头,“我不恁地认为,蔡……父亲。它在看着我。”。
    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由打这个呢,造成许多可笑的事情。今日我说的最近就恁地回事。
    我儿,做小娘的,不是个软壳鸡蛋,怎的这般嫩得紧?似你恁地怕羞,如何赚得大主银子?
    恁地说来,“枫泾”这个标致的地名中,还蕴含着品格之美。
    她们恁地做,是在以一种迟缓但又不成局势恶化的体式格局转变着她们的国度。
    早知恁地难拌,悔不当初留住。
    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不像人,七分倒似鬼,我直恁地晦气!据着武松,大虫也吃他打倒了,他必然好气力。
    常言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
    为什么?为什么有恁地聪明的家伙呢?

    汉字详情

    nèn,nín [nen,nin]
    部首: 440
    笔画: 10
    五笔: WTFN
    五行:
    仓颉: OGP
    四角: 223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任声。本义:思;念) 同本义

    宜亦勤凭旅力,以充厥道。——班固《典引》

    (2) 又如:恁约(思忖,思量)

    代词

    (1) 同“您” 多见于早期白话

    恁不去出力,息生教娘娘和番?——马志远《汉宫秋》

    (2) 又如:恁儿(您儿子)

    (3) 这样;那样

    君非我,任功名意气莫恁徘徊。——辛弃疾《沁园春》

    (4) 又如:恁般(恁的。这样;如此);恁地(如此,这样);恁样(如此,这般);恁么(这样,如此)

    (5) 这,那

    早知恁般么,恨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6) 又如:恁时(那时候)

    (7) 谁;保,什么 。如:恁地(什么);恁人(谁,何人);恁么(怎么样;什么)

    (8) 怎,怎么

    却恁地教什么人在间壁吱吱的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水浒全传》

    连词

    任凭

    花布恁商营。——费信《星槎胜览》

    英文翻译

    that, like this, thus, so, such

    方言集汇

    ◎ 粤语:jam6
    ◎ 客家话:[宝安腔] ngim3 | [客英字典] ngim5 [海陆丰腔] (an3) ngim2 ngim6 [梅县腔] jim5 ngim5 [台湾四县腔] (an3) ngim2 ngim5 [客语拼音字汇] an2 an4
    ◎ 潮州话:rim6(jĭm) [澄海]ring6(jĭng) , ning2(níng) [揭阳]nêng2(néng) ,ne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如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nʑĭĕmnjim/rim
    dì,de [di,de]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B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D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英文翻译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ei6 d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diih/dihdʰi

    恁地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