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总裁
(1) 清代称中央编纂机构的主管官员和主持会试的大臣
(2) 某些政党和国家首领的名称;某些机构(如银行)或公司最高的管理人员或总经理
词语解释
汇总裁决其事。
《宋史·吕蒙正传》:“ 蒙正 至 洛 ,多引亲旧欢宴,政尚宽静,委任僚属,事多总裁而已。” 明 李东阳 《求退录》:“叨奉德音,总裁其事,免加裒辑,幸克成编。”
官职名。
元 、 明 、 清 官方修史的主管官。 元 时修 宋 、 辽 、 金 三史,以 脱脱 为都总裁,馀人为总裁。 清 代有国史馆总裁,掌修国史。 元 张昱 《辇下曲》之二一:“儒臣奉詔修三史,丞相衔兼领总裁。” 明 方孝孺 《华川王先生像赞》:“会詔修 元 史,遂徵还,与 金华 太史公( 宋濂 )俱为总裁。”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时《明史》总裁 叶方蔼 ,以 甦 久官 云南 ,询以西南事实。”
官职名。
明 清 中央编纂机构的主管官员。如 清 代 武英殿 、国史馆、会典馆、贤政院等均置总裁及副总裁。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恩遇》:“上曰:‘尔乃南巡所得士,在内廷又素知尔。’未几,命为《四库全书》处总裁。”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陈济》:“ 明 修《永乐大典》,以 武进 布衣 陈济 为总裁。”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并命总裁,先编出一部荟要本,放在 摛藻堂 ,供皇帝观览。”
官职名。
明 清 主持会试的官员。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夺元》:“他的书中有路能分拍,则道俺眼内无珠做总裁。” 清 李渔 《凰求凤·闻捷》:“有句奇话对你讲,大总裁閲卷,愿把你取在首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值乙未会试,钦命诗题为‘灯右观书’四字。诸总裁覆命日,叩请出处。”
某些政党的首领。
某些企业或机关单位的主管人。如:银行总裁;公司总裁。
引证解释
⒈ 汇总裁决其事。
引《宋史·吕蒙正传》:“蒙正至洛,多引亲旧欢宴,政尚宽静,委任僚属,事多总裁而已。”
明李东阳《求退录》:“叨奉德音,总裁其事,免加裒辑,幸克成编。”
⒉ 官职名。 元、明、清官方修史的主管官。 元时修宋、辽、金三史,以脱脱为都总裁,馀人为总裁。 清代有国史馆总裁,掌修国史。
引元张昱《辇下曲》之二一:“儒臣奉詔修三史,丞相衔兼领总裁。”
明方孝孺《华川王先生像赞》:“会詔修元史,遂徵还,与金华太史公( 宋濂 )俱为总裁。”
清叶廷琯《吹网录·<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时《明史》总裁叶方蔼,以甦久官云南,询以西南事实。”
⒊ 官职名。 明清中央编纂机构的主管官员。如清代武英殿 、国史馆、会典馆、贤政院等均置总裁及副总裁。
引清沉初《西清笔记·纪恩遇》:“上曰:‘尔乃南巡所得士,在内廷又素知尔。’未几,命为《四库全书》处总裁。”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陈济》:“明修《永乐大典》,以武进布衣陈济为总裁。”
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并命总裁,先编出一部荟要本,放在摛藻堂,供皇帝观览。”
⒋ 官职名。 明清主持会试的官员。
引明汤显祖《邯郸记·夺元》:“他的书中有路能分拍,则道俺眼内无珠做总裁。”
清李渔《凰求凤·闻捷》:“有句奇话对你讲,大总裁閲卷,愿把你取在首名。”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值乙未会试,钦命诗题为‘灯右观书’四字。诸总裁覆命日,叩请出处。”
⒌ 某些政党的首领。
⒍ 某些企业或机关单位的主管人。
例如:银行总裁;公司总裁。
总裁的国语词典
汇总裁决其事。
总裁的网络释义
总裁 (组织内部的职位名称)
总裁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悤( )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2) 同本义
总,聚束也。——《说文》
总,结也。——《广雅》
素丝五总。——《诗·召南·羔羊》
总角之宴。——《诗·卫风·氓》
令徒隶衣七总布。——《史记·孝景帝》
总布二匹。——《汉书·王莽传》
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总。——《礼记·内则》
以麻总发。——《新唐书》
(3) 又如:总发(指童年,幼年。同总角);总角之好(指幼年相契的朋友。也称“总角之交”);总丱(古时儿童束发为两角)
(4) 聚合;汇集
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书·盘庚》
功名之总也。——《史记·礼书》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总萃(会合聚集);总集(聚集,集合;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总猥(聚合的样子);总聚(综合聚集);总总(聚合的样子);归总;汇总;拢总
(6) 结,系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 扶桑。——《楚辞·离骚》
解扶桑之总辔兮,纵今之遂奔驰。——《汉书》
(7) 又如:总辔(系马。指停驻)
(8) 持 。如:总干(持盾)
(9) 统领,统管
总要万物于风雨。——《荀子·哀公》
公受朝寄,总兵西下。——《隋书·元谐传》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10) 又如:总朝政;总己(统摄自己的职务);总戍(主管军务;统管军事的长官);总帅(统率;统帅)
(11) 总括;概括
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荀子·不苟》
总此十思。——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2) 又如:总凡(概括);总批(总括性批语);总微(概括精微的道理);总论(全面而概括的论述)
(13) 总揽 。如:总要(总揽政事);总务(总理各项事务);总览(总揽。全面掌握;广为延揽)
名词
(1) 禾稿;连穗带杆的禾把子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书·禹贡》。孔传:“禾稿曰总,入之供饲国马。”
(2) 束穗;流苏 (古代的车马装饰品)
王后之五路,重翟,锡厘朱总。——《周礼》。贾公彦疏:“凡言总者,谓以总为车马之饰,若归人之总,亦既系其本,又垂为饰,故皆谓之总也。”
(3) 又如:朱总(朱红色的车饰)
(4) 整数
银子成总了,我差人回家取去!——《老残游记》
(5) 麻杆扎成的火把
错总之法,横于坐所。——《管子》
(6) 姓
形容词
(1) 全部,全面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又如:总崩溃;总批发;总目;总代理;总动员;总产量;总成本
(3) 为首的,担任较高级职务的,领头的(如高于同类头衔的其他人) 。如:总制(总督);总河(总管治理河道事务的官员)
副词
(1) 皆;一概 。如:总里(都;全部;总共);总不如(都不如);总疑(不停地怀疑);总是(全都是)
(2) 一直;一向 。如:总是站在斗争的第一线;总疑(不停地怀疑)
(3) 终归,毕竟 。如:他总还是个孩子,哪能像大人那样有力气;总来(总归;终究);总悉(总归)
(1) 用法同“纵”。纵然;即使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度破讷沙》
年兄总要出家修行,也该与我们作别一声,如今觉得忒歉然了!——《醒世恒言》
(2) 又如:总有(虽然有;即使有);总做(纵使);总然(纵然;即使);总饶(任凭;尽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
)声。本义:裁制,剪裁)(2) 同本义
裁,制衣也。——《说文》
夷衾质杀之,裁犹冒之。——《礼记·丧大记》。注:“犹制也。”
十四学裁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唐· 韦应物《杂体》
(3) 又如:套裁;剪裁;对裁;裁衣(裁剪衣料制作衣服)
(4) 裁定;判断
大王裁其罪。——《战国策·秦策》。注:“制也。”
裁大者众之所比也。——《管子·地形》。注:“断也。”
公羊辨而裁。——《谷梁传·序》。注:“谓善能裁断。”
今请姑娘裁夺着,再添些也使得。——《红楼梦》
(5) 又如:裁示(裁决并指示);裁答(裁决答复)
(6) 删除;削减
而裁其贾以招民。——《汉书·食货志》。注:“谓减省之也。”
又裁节邮传冗费。——《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裁革(减免);裁人(裁员。裁减人员)
(8) 割裂;割断 。如:裁剖(切开);裁截(切割成段;切截整齐)
(9) 安排取舍(多指文学艺术)。如:裁长补短(取长补短);裁红点翠(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
(10) 杀戮
跪而自裁。——《汉书·贾谊传》
名词
(1) 体制
取殊裁于八都。——张衡《西京赋》
(2) 又如:裁制(规模制式)
(3) 成衣工 。如:裁衣(裁缝)
副词
(1) 通“才”。刚刚
裁日阅数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手裁举。——《聊斋志异·促织》
抵透光处,炬裁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通“纔”。仅仅
裁买城西数亩地,槀葬而已。——《汉书·马援传》
裁封数百户。
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i2 [宝安腔] cai2 [海陆丰腔] cai2 [梅县腔] cai2 coi2 [沙头角腔] cai2 [客英字典] cai2 [陆丰腔] cai3 [客语拼音字汇] cai2 [东莞腔] cai2
◎ 潮州话:c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裁 | 昨哉 | 從 | 咍 | 平聲 | 灰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dzʰɒi | zai/dz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