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庄子 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成语用法
怫然作色作谓语;指发怒。
怫然作色的国语词典
忿怒而改变脸色。
怫然作色的网络释义
怫然作色
近义词
怫然作色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副词
(1) (形声。从心,弗声。本义:抑郁;心情不舒畅)
(2) 同本义
怫,郁也。——《说文》
怫,郁也,心不安也。——《字林》
太后怫郁泣血。——《汉书·邹阳传》
(3) 我心何怫郁。—— 曹操《苦寒行》
(4) 又如:怫郁(忧郁);怫忾(气郁满的样子)
副词
(1) 通“勃”(
)。突然谓己謏人,则怫然作色。——《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i5 f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宝安腔] fut7 [海陆丰腔] fut7
◎ 潮州话:何温4(忽)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1) 但是,然而 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形容词 是,对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代词 (1) 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英文翻译yes, certainly; pledge, promise
方言集汇◎ 粤语:jin4
◎ 客家话:[梅县腔] jan2 [沙头角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详细解释zuō名词 (1) 作坊,手工业工场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合,…而 礼径至所作,不复重奏,称诏罢民。——《三国志·魏志》 (2)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3) 另见 (除作坊外,其余都读 )zuò动词 (1)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 同本义 作,起也。——《说文》 明两作。——《易·离》 作其即位。——《书·无逸》 与子偕作。——《诗·秦风·无衣》 或作而行之。——《考工记》 凡作民。——《周礼·士师》 三献作止爵。——《仪礼·特牲礼》 后圣有作。——《礼记·礼运》 而后作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舍瑟而作。——《论语·先进》 客作而辞。——《礼记·少仪》 如日出时,眠者皆作。——宋· 苏轼《画佛赞》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作止(作息;起居) (4) 起来;开始工作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乐府诗集》 蚤作而夜思。——唐· 柳宗元《送董邵南序》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唐·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5) 又如:作力(出力;使力);作本(务农);作苦(耕作辛苦);作一(劳动专一);作牧(畜牧,放牧);作剧(劳作勤苦);作劳(劳作,劳动);作甚(做什么) (6) 产生,兴起 包牺氏没, 神农氏作。——《易·系辞下》 周秦之际,诸子并作。——《论衡》 由汤至于 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孟子·公孙丑下》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天油然作云。——《孟子》 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蘖栽。——汉· 张衡《东京赋》 浓雾半作半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作兴(兴起);作师(兴兴);作病(发生疾病,致病);作见(出现;显现);作逆(作乱,造反);作贼(造反);作缘(发生瓜葛、联系) (8) 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后汉书·张衡传》 作结绳而为罔罟。——《易·系辞下》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吾为楚王作剑。 汝父为楚王作剑。 作二铁板。——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9) 又如:作茶(制茶);作治(制作。亦指制造的成品);作黍(做黍米饭);作烦(制造麻烦,添麻烦);作衅(制造事端);作景(为难,作梗);作对头(与人为敌、为难)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生人作死别。 故作不浪计。 作推敲之势。——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10) 写作,创作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史记·屈原列传》 仲尼卮而作《春秋》。——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唐· 王勃《滕王阁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唐· 白居易 (11) 《与元九书》 作敲字佳矣。——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令作诗。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2) 又如:作古作故(不依旧规,自创先例);作述(创作传述) (13) 振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告子下》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14) 又如:作气(振作勇气);作强(产生强劲之力) (15) 假装,装出 。如:作面子(装点面子);作乔(装假,装模做样);作筏子(做样子);作张作致(装模作样);作轨(作为规范);作喜(变作笑脸,露出喜色) (16) 充当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论语》 (17) 又如:做冰(做媒人);作霖(充作救旱之雨。后指降甘霖或下雨);作小(做小。与人为妾);作眼(做眼线);作甘(做救旱甘霖) (18) 当作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老大嫁作商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9) 又如:作傍(当作靠山;作依托);作外(当作外文,见外);作做(当作,算作) (20) 建筑 将有作。——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作亭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1) 又如:作邑(建筑都城);作洛(另建新都);作土(积土堆垒以御敌) (22) 发出音响,演奏 乐将作。——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23) 又如:作倡(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作健(成为强者。谓奋发称雄) (24) 生出,长出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小雅·采薇》 (25) 又如:作花(长出花蕾;开花);作谷(田里生长着的谷物);作肉(方言。长肉) (26) 培育,造就 亦惟助宅天命,作新民。——《书·康诰》 (27) 又如:作育(造就培养);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作养(培养,培育);作诲(教诲,训导) (28) 担任 伯禹作司空。——《书·舜典》 (29) 又如:作县(当县官);作吏(担任官职);作宾(担任太子宾客职务);作游(谓游幕。指到各地做幕僚);作邑(当县令) (30) 发生,发作 冻风时作。——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作则飞沙走砾。 此疫作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31) 发出,放射 泠泠作响。——吴均《与朱元思书》 振奋作声。——《聊斋志异·促织》 有作其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百千齐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2) 发动 一夫作难而匕庙隳。——汉· 贾谊《过秦论》 (33) 像;似(唐宋时期出现的)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4) 通“诅”( )。咒诅侯作侯祝。——《诗·大雅·荡》 下作之地,上作之天。——《管子·轻重己》。俞樾云:“两作字读为诅,古字通用。” 名词 (1) 作品;文章 临摹旧作。——蔡元培《图画》 理想派之作。 (2) 又如:遗作;译作;新作 (3) 事情,事业 利用为大作。——《易·益》 毋以小谋败大作。——《礼记·缁衣》 (4) 措施;办法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后汉书》 (5) 另见 英文翻译make; work; compose, write; act, perform
方言集汇◎ 粤语:zo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k7 zo5 [宝安腔] zok7 [沙头角腔] zok7 [陆丰腔] zok7 [梅县腔] zok7 [台湾四县腔] zok7 zo5 [客英字典] zok7 [东莞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 潮州话:zag4(tsak) zoh4(tsoh)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详细解释sè名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3)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4)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5) 颜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7)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9) 色欲,好色 。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10)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11)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12) 外表 。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13) 种类 。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14)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吏部预选者甚多,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5)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6)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7) 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18)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9) 质量 。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20) 天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21) 又如:月色 动词 (1) 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3) 惊惧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4) 另见 shǎi名词 (1) 颜色 ——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方言集汇◎ 粤语:s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et7 [陆丰腔] set7 [台湾四县腔] set7 [客英字典]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梅县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东莞腔] sek7 [宝安腔] set7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