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底

guài dǐ [ guai di]
注音 ㄍㄨㄞˋ ㄉ一ˇ

词语释义

亦作'怪得'。 惊怪,惊疑。 难怪。

词语解释

  1. 亦作“ 怪得 ”。惊怪,惊疑。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唐 白居易 《和郭使君枸杞》:“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 宋 辛弃疾 《永遇乐·梅雪》词:“怪底寒梅,一枝雪里,只恁愁絶。” 宋 李曾伯 《满江红·和刘仓咏雪》词:“推枕闻鸡,正怪得,乾坤都白。”

  2. 难怪。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四四:“怪得 蓬莱 山下水,半成沙土半成尘。” 前蜀 韦庄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遗车枉降访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谢》诗:“怪得白鸥惊去尽,緑萝门外有朱轮。” 宋 杨炎正 《秦楼月》词:“断肠芳草萋萋碧,新来怪底相思极。”《东周列国志》第五九回:“怪得前日 鄢陵 之战, 郤犨 与 婴齐 对阵,不发一矢,其交通之情可见矣。”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此间地下真可观,怪底江山总生色。”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怪得”。

⒉ 惊怪,惊疑。

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唐白居易《和郭使君枸杞》:“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
宋辛弃疾《永遇乐·梅雪》词:“怪底寒梅,一枝雪里,只恁愁絶。”
宋李曾伯《满江红·和刘仓咏雪》词:“推枕闻鸡,正怪得,乾坤都白。”

⒊ 难怪。

唐曹唐《小游仙诗》之四四:“怪得蓬莱山下水,半成沙土半成尘。”
前蜀韦庄《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遗车枉降访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谢》诗:“怪得白鸥惊去尽,緑萝门外有朱轮。”
宋杨炎正《秦楼月》词:“断肠芳草萋萋碧,新来怪底相思极。”
《东周列国志》第五九回:“怪得前日鄢陵之战, 郤犨与婴齐对阵,不发一矢,其交通之情可见矣。”
清黄景仁《太白墓》诗:“此间地下真可观,怪底江山总生色。”

怪底的国语词典

难怪。宋.杨炎正〈秦楼月.东风寂〉词:「断肠芳草萋萋碧,新来怪底相思极。」也作「怪得」、「怪道」。

怪底的网络释义

怪底

  • 怪底,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惊怪、惊疑或难怪。
  • 汉字详情

    guài [guai]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CF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EG
    四角: 9701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圣( )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怪,异也。——《说文》

    诡于众而突出曰怪。——《论衡·自纪》

    铅松怪石。——《书·禹贡》

    苟床之山多怪石。——《山海经·中山经》

    见怪物——《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

    嘻,技亦灵怪矣哉!——魏学洢《核舟记》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水经注·三峡》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怪伟(奇特雄伟);怪物相(奇异的样子;轻蔑、难堪的脸色);怪迂(怪异而不切实际);怪谲(怪异任性)

    名词

    (1) 妖精,鬼物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土之怪为獖羊。——《博物志》

    山高必有怪。——《西游记》

    (2) 又如:鬼怪;妖怪;精怪;神怪(神仙与鬼怪);魔怪(妖魔鬼怪)

    动词

    (1) 责怪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怪责(责怪);怪恨(责怪怨恨);怪嗔(嗔怪,对别人的言语行为表示不满);怪得(怪底;怪的。难怪,怪不得)

    (3) 惊异;觉得奇怪

    民怪之,莫敢徒。——《史记·商君列传》

    予怪而问之。——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怪底(惊怪,惊疑);怪怖(惊异恐惧);怪疑(骇异;惊异疑惑);怪慑(惊异害怕)

    副词

    很,非常 ——用在形容词、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或动宾词组前面,表示程度很深。如:这口箱子怪沉的;经常打扰您,怪不好意思的;怪厉害的;怪似(十分相像);怪热(很热);怪冷(很冷)

    英文翻译

    strange, unusual, peculiar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wai3 [海陆丰腔] gwai5 [梅县腔] gwai3 gwai5 [宝安腔] gai5 [客语拼音字汇] gai4 guai4 [沙头角腔] gai5 [陆丰腔] kuai5 [台湾四县腔] gwai5 [东莞腔] gai5
    ◎ 潮州话:gu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壞皆合去聲合口二等kruaih/koeykwɐi
    dǐ,de [di,de]
    部首: 314
    笔画: 8
    五笔: YQ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HPM
    四角: 00242

    详细解释

    de

    (1) “底”在五四时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领属关系,现已不用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广( yǎn),氐( )声。本义:止住;停滞)

    (2) 同本义

    底,止居也。——《说文》

    勿使有壅蔽湫底。——《左传·昭公元年》

    (3) 又

    底禄以德。

    有所底止。——《左传·宣公三年》

    盟以底信。——《左传·昭公十三年》

    戾久将底。——《国语·晋语》

    (4) 又如:底止(结局);底着(停滞;滞留);底遏(遏止);底滞(滞留)

    (5) 隐藏 。如:底伏(隐伏)

    (6) 达到 。如:底定(稳定,平定);底豫(由不悦变成欢乐);底平(底定);底成(取得成功)

    (7) 引致 。如:底力(致力;尽力);底服(致使臣服)

    (8) 磨砺 。如:底厉(砥砺。指磨石);底兵(磨砺兵器)

    名词

    (1) 最下面,底端

    底,一曰下也。——《说文》

    实惟无底之谷。——《列子·汤问》

    则言黄泉之底。——《淮南子·脩务》

    清澈见底。——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全石以为底。——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如:鞋底;箱底;桶底。引申为下层,下面。如:底下人(仆役);底土层;底冰

    (3) 底子;基础 。如:底簟(根基,基础);底下书(指学有根底的著作)

    (4) 草图、草案、草稿、预备性或试验性的略图或文本 。如:底样

    (5) 底细;内情 。又如:底里(内幕,内情;详细);底脚(底细;住址);底脚里人儿(内线人物)

    (6) 引申为尽头;末尾 。如:年底;月底;底极(终点;终极)

    (7) 几何图形的基线或基面 。如:圆锥的底

    (8) 文物,史料,以永久性形式保存下来的证据、知识或资料 。如:留个底儿

    (9) 构成观察或体验事物的背景的那些自然、物理或物质条件 。如:白底红花

    代词

    (1) 疑问代词。何,什么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宋范成大《双燕》

    (2) 又如:底作(何为,干什么);底事(何事);底物(何物);底处(何处);底许(几许,多少)

    (3) 指示代词。此,这 。如:底事(此事)

    副词

    (1) 尽;极 。如:底发(尽量发出);底烦(愁闷之至)

    (2) 的确;确实 。如:底确(定准)

    (3) 另见 de

    英文翻译

    bottom, underneath, underside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 客家话:[陆丰腔] dai3 [客英字典] dai3 gi3 te3 [台湾四县腔] dai3 di3 [梅县腔] dai3 [东莞腔] dai3 [客语拼音字汇] dai3 di1 [宝安腔] dai3 [沙头角腔] dai3 [海陆丰腔] dai3 di3
    ◎ 潮州话:doi2 di2(tói tí) di1(t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ieitex/t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