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嫌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责怪。
茅盾 《苏嘉路上》二:“他这些触角,老碰着别人,但他老在那里怪嫌别人碰了他。”
引证解释
⒈ 责怪。
引茅盾《苏嘉路上》二:“他这些触角,老碰着别人,但他老在那里怪嫌别人碰了他。”
怪嫌的网络释义
怪嫌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圣(
)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怪,异也。——《说文》
诡于众而突出曰怪。——《论衡·自纪》
铅松怪石。——《书·禹贡》
苟床之山多怪石。——《山海经·中山经》
见怪物——《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
嘻,技亦灵怪矣哉!——魏学洢《核舟记》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水经注·三峡》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怪伟(奇特雄伟);怪物相(奇异的样子;轻蔑、难堪的脸色);怪迂(怪异而不切实际);怪谲(怪异任性)
名词
(1) 妖精,鬼物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土之怪为獖羊。——《博物志》
山高必有怪。——《西游记》
(2) 又如:鬼怪;妖怪;精怪;神怪(神仙与鬼怪);魔怪(妖魔鬼怪)
动词
(1) 责怪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怪责(责怪);怪恨(责怪怨恨);怪嗔(嗔怪,对别人的言语行为表示不满);怪得(怪底;怪的。难怪,怪不得)
(3) 惊异;觉得奇怪
民怪之,莫敢徒。——《史记·商君列传》
予怪而问之。——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怪底(惊怪,惊疑);怪怖(惊异恐惧);怪疑(骇异;惊异疑惑);怪慑(惊异害怕)
副词
很,非常 ——用在形容词、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或动宾词组前面,表示程度很深。如:这口箱子怪沉的;经常打扰您,怪不好意思的;怪厉害的;怪似(十分相像);怪热(很热);怪冷(很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wai3 [海陆丰腔] gwai5 [梅县腔] gwai3 gwai5 [宝安腔] gai5 [客语拼音字汇] gai4 guai4 [沙头角腔] gai5 [陆丰腔] kuai5 [台湾四县腔] gwai5 [东莞腔] gai5
◎ 潮州话:gu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怪 | 古壞 | 見 | 皆合 | 去聲 | 卦 | 合口二等 | 皆 | 蟹 | kruaih/koey | kwɐ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2) 同本义
嫌,一曰疑也。——《说文》
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礼记·曲礼上》
使民无嫌。——《礼记·坊记》
岂敢有嫌哉?——《吴越春秋》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卿决疑讼,狱定嫌罪。——《论衡·案书》
(3) 又如:嫌间(因彼此猜疑而产生恶感);嫌微(犹嫌疑)
(4) 避忌
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公羊传》
(5) 又如:嫌难(因有避忌而为难)
(6) 厌恶
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嫌择(嫌弃;不满意);嫌好道歉(挑剔;苛求);嫌贫爱富
(8) 看不起 。如:嫌鄙(看不起)
名词
(1) 嫌隙,仇怨
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荀子》
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新唐书·尉迟敬德传》
(2) 又如:使民无嫌;为了避嫌;涉嫌;前嫌尽释
(3) 怨恨
若远小嫌,难相违覆。——《三国志》
(4) 又如:嫌恨(怨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am2 [客语拼音字汇] hiam2 [梅县腔] hiam2 hio2 [东莞腔] hiam2 [沙头角腔] hiam2 [海陆丰腔] hiam2 [台湾四县腔] hiam2 [陆丰腔] hiam3 [宝安腔] hiam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嫌 | 戸兼 | 匣 | 添 | 平聲 | 鹽 | 開口四等 | 添 | 咸 | ghem/hem | ɣi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