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遽奔流

jí jù bēn liú [ji ju ben liu]

词语释义

形容极快地奔腾流动。

汉字详情

[ji]
部首: 440
笔画: 9
五笔: QV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MP
四角: 27337

英文翻译

quick, quickly; urgent, pressing

方言集汇

◎ 粤语:gap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p7 kip8 [客英字典] gip7 [台湾四县腔] gip7 kip8 [梅县腔] gip7 kip8 [沙头角腔] gip7 giap7 [客语拼音字汇] gib5 [陆丰腔] gip7 [东莞腔] gip7 [宝安腔] gi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立緝B入聲開口三等侵Bkĭĕpkip/kyp
[ju]
部首: 306
笔画: 16
五笔: HAEP
五行:
仓颉: YYPO
四角: 313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送信的快车或快马)

(2) 同本义

遽,传也。——《说文》

以待达穷者与遽令。——《周礼·大仆》

掌邦国传遽之小事。——《周礼·行夫》。注:“若今时乘传骑驿而使者也。”

且使遽告于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注:“传车。”

士曰传遽之臣。——《礼记·玉藻》

(3) 又如:遽人(驿卒;传达命令的人);遽驿(传车和驿马);遽传(驿车和传舍);遽委(驿站车马和储存的粮食)

(4) 乡名 。在今河北省元氏县附近

副词

(1) 立刻;马上

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二》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遽扑之。——《聊斋志异·促织》

遽以不变名之。——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遽诺(马上承诺、答应);遽理(马上或很快处理);遽即(立即)

(3) 就,竟

岂遽善游哉。——《吕氏春秋·察今》

此何遽不能为福乎?——《淮南子·人间训》

遽惊谢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

遽躬蹈之。——清· 袁枚《祭妹文》

形容词

(1) 惊慌

(2) 又如:遽惶(惶遽,惊慌);遽惕(惶恐戒惧);遽戚(敬畏的样子);遽容(恐惧的脸色)

(3) 十分贫困,窘迫

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世说新语》

(4) 急忙,匆忙

遽数之不能终其物。——《礼记·儒行》

公惧,遽见之。——《国语·晋语》

遽契其舟。——《吕氏春秋·察今》

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遽别(急速分别);遽步(急步快走);遽忙(匆忙);遽几(急切期求);遽淹(迅速而逝)

(6) 快,迅速

本乎疾者其势遽,故难得以晓也。——刘禹锡《天论》

英文翻译

suddenly, unexpectedly; at once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3 giak7 [客英字典] gi3 [宝安腔] ki3 [梅县腔] gi3 [台湾四县腔] gi3 giak7 [客语拼音字汇] giag5
◎ 潮州话:哥余6(巨)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九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其據去聲開口三等gʰĭogioh/givh
bēn,bèn [ben]
部首: 308
笔画: 8
五笔: DFA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JT
四角: 4044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从“大”(人),象人挥动双手,下面从“止”(趾),而且是三个“止”,表示快跑。本义:快跑)

(2) 同本义

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尔雅·释宫》

将奔走之。——《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注:“犹赴趣也。”

弗迓克奔。——《书·牧誓》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东奔西跑;奔冲(奔驰,猛冲);奔走呼号(一面奔跑,一面叫喊);奔马;奔驹;奔丧(父母丧,儿女由外地赶回安葬守丧)

(4) 逃跑,逃亡

大奔曰败。——《左传·庄公十一年》

得间奔真州。——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奔沮(逃亡);奔迸(逃散);奔溃(败逃)

(6) 私奔,中国古代女子没有通过正当礼节而私去与男子结合

奔者为妾。——《内记·内则》

奔者不禁。——《周礼·媒氏》

文君夜亡奔 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7) 又如:奔女(私奔之女)

形容词

(1) 急速

(2) 又如:奔流(流得很急);奔湍(急速的水流);奔泻

(3) 另见 bèn

英文翻译

run fast, flee; rush about; run

方言集汇

◎ 粤语:ban1
◎ 客家话:[梅县腔] bun1 [东莞腔] bun1 [客英字典] bun1 pun1 [陆丰腔] bun1 [客语拼音字汇] bun1 [宝安腔] bun1 [海陆丰腔] bun1 [台湾四县腔] b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昆平聲合口一等puonpuən
liú [li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YC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YIU
四角: 3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

名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如:盲流

形容词

流畅 。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英文翻译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英字典]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lau2 [东莞腔] liu2 [海陆丰腔] liu2 lau2 [梅县腔] liu2 [陆丰腔] liu3 [沙头角腔] li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求平聲開口三等lĭəuliu/li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