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情悦性

yí qíng yuè xìng [ yi qing yue xing]
繁体 怡情悅性
注音 一ˊ ㄑ一ㄥˊ ㄩㄝˋ ㄒ一ㄥ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怡:快乐。悦:高兴,愉快。使心情感到愉快舒畅。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成语辨析

怡;不能写作“饴”。

成语用法

怡情悦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使心情怡悦舒畅。

《红楼梦》第十七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牘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便拟出来也不免迂腐。”
王西彦《病人》:“好像他们所承受的,并不是生活的辛劳,而是一种怡情悦性的娱乐。”

怡情悦性的国语词典

怡悦、陶养性情。《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也作「怡情理性」、「怡情养性」。

怡情悦性的网络释义

怡情悦性

  • 怡情悦性,汉语词语,读音为yí qíng yuè xìng,意思是使心情舒畅愉快。出自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 怡情悦性造句

    龙庆峡的冰灯,真使人怡情悦性,去年看了今年还想去。
    闲暇时间练练书法,打打太极拳,写点小文章,也是怡情悦性,一种享受。
    他俩以享受大自然为怡情悦性中必不可少的事件。
    我独自一人,倍觉这种乡村生活的怡情悦性.
    恭喜您获得被动状态技能‘怡情悦性’,可使人物时刻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
    总要到怡情悦性所在,才有趣味。
    和楚歌怡情悦性的目的不同,凌娟只把外出旅游当作一次逐新猎奇的良机。
    可女孩依旧怡情悦性,笑颜如花,甚至如获至宝般地盯着签名出神。
    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和安慰,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
    美感享受是人对客观审美对象从感性升跃到理性的愉悦体验,达到的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
    陆子霄看这一路上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倒也可消愁解闷,怡情悦性。
    张子明今天红光满面,一反过去那种凶恶的样子,表现得怡情悦性,笑逐颜开。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我独自一人,倍觉这种乡村生活的怡情悦性。
    女人如茶,女人的婚姻就是一泡冲好的茶汤,有的明亮清澈怡情悦性,有的晦涩无光欲语还休,有的茶伤汤败,有的了无生机。
    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与安慰,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
    谢家花园虽入冬至,仍有目不暇接的奇花异草,美不胜收,妙不可言,让人流连忘返,甚感怡情悦性青松挺伟姿,绿竹风依依,幽兰斗奇香,寒梅傲严霜……
    春分到来好风光,许下心中的愿望。愿你快乐不忧伤,轻松自在不繁忙。遇事看开心宽敞,笑对世事幸福长。踏青游玩春光赏,怡情悦性身健康。春分快乐。

    汉字详情

    [yi]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C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IR
    四角: 9306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台( )声。本义:和悦的样子)

    (2) 同本义

    怡,和也。——《说文》

    公乃为诗以怡王。——《书·金传》。郑注:“悦也。”

    下气怡色。——《礼记·内则》。注:“悦也。”

    有庆未尝不怡。——《国语·周语》

    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国语》

    怡然自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心旷神怡。——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怡心(和悦心情);怡目(悦目);怡怡(怡悦神情);怡情(怡悦心情);怡魂(使精神愉快);怡养(和乐);怡声(犹柔声);怡颜(和悦的容颜);怡宁(安宁)

    (4) 喜乐的,使人心神感官愉快的

    怡,乐也。——《尔雅》

    眄庭柯以怡颜。——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如:怡色;怡愉(喜悦);怡裕(安乐,欢乐);怡畅(欢畅);怡荡(怡悦放荡);怡乐(安乐,快乐);怡穆(愉悦和睦);怡怿(愉悦;快乐)

    (6) ∶姓

    英文翻译

    harmony; pleasure, joy; be glad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2 [海陆丰腔] ri2 [梅县腔] j2 [陆丰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宝安腔] ji2 [台湾四县腔] ji2
    ◎ 潮州话:衣5(移)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與之平聲開口三等bʰiji/jio
    qíng [qing]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G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PQMB
    四角: 95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2) 同本义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说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礼记·礼运》又

    人情者,圣王之田也。

    情伪相感。——《易·系辞》。虞注:“情阳也。”

    情者,阴之化也。——《白虎通·情形》

    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览物之情——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情所欲居。——清· 黄宗羲《原君》

    遂利之情。

    (3) 又如:情熟(亲密);情款(情意诚挚融洽);情悃(情意;感情真挚,诚心诚意);情热(感情深厚);情肠(感情;情意);情悰(情愫;感情,本心;真情实意);无情(没有感情;不留情);友情(朋友的感情;友谊);情交(情感相通);情好(情谊,交情);情志(情感志趣);情思(思念之情);情切(感情真切)

    (4) 本性

    情,性也。——《吕氏春秋·上德》注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情性(天赋的本性);情心(本性;性情);情尚(性情与爱好);情品(性格);情素(真情;本心);情行(犹品行)

    (6) 情欲,性欲 。如:情天欲海(情大如天,欲深如海);色情(性欲方面表现出来的情绪);发情期;情尘(指情爱,情欲)

    (7) 爱情

    唯将旧物表深情。——白居易《长恨歌》

    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巾短情长。

    (8) 又如:情窦(爱情的萌芽);情谈款叙(慢慢地谈情说爱);情天(爱情的境界);情田(播种爱情之田)

    (9) 实情,情况

    情,谓情实。——《周礼·天官》疏

    虚则知实之情。——《韩非子·主道》

    今人主不掩其情。——《韩非子·二柄》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犹夫人之情。——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情词(有关罪情的供词);情真(真情;事实);内情(内部情况);详情(详细的情形)

    (11) 私情;人情;情分

    不戴其情。——《淮南子·缪称》。注:“诚也。”

    执法而不求其情。——苏洵《上韩枢密书》

    (12) 又如:情势(人情关系);情常(常情);情义(人情道义);人情(情面;人之常情);求情(请求对方答应或宽恕);情曲(心曲,心里事)

    (13) 情趣,兴趣

    鸟啄灵雏恋落晖,村情山趣顾亡机。——段成式《题谷隐蘭若诗》

    (14) 又如:情兴

    (15) 思想,精神 。如:情物(指思想内容);情抱(情怀,胸襟);情神(精神,神情)

    (16) 道理;情理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孙子·九地》

    缘物之情。——《吕氏春秋·慎行论》

    及人之情。

    (17) 又如:情款(情由);情因(情由);情本(事情的根由);情旨(犹情由);情纪(情理法纪)

    (18) 形态;情态;姿态

    含娇含态情不一。——卢照邻《长安古意》

    (19) 又如:情儿(态度);情迹(情状);情首(谓出首自白其情状);情踪(犹情状)

    (20) 通“诚”。真诚,真实

    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力极者厚赏,情尽者名立。——《韩非子·守道》

    英文翻译

    feeling, sentiment, emo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qin2 [陆丰腔] cin3 [客英字典] cin2 [沙头角腔] cin2 [梅县腔] cin2 [东莞腔] cin2 [海陆丰腔] cin2 [宝安腔] cin2 [台湾四县腔] c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疾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dzʰĭɛŋzieng/dzieng
    yuè [yue]
    部首: 339
    笔画: 10
    五笔: NUK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CRU
    四角: 980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说省声。本作“说”。本义:高兴,愉快) 同本义

    悦,犹说也,拭也,解脱也。若人心有郁结能解释之也。——《说文系传统论》

    (2) “说”、“悦”古今字

    客见太子有悦色也。——枚乘《七发》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孙子》

    桓侯又不悦。——《韩非子·喻老》

    张飞等不悦。——《三国志·诸葛亮传》

    权大悦。——《资治通鉴》

    (3) 又如:悦心(愉悦心情);悦情(欢乐之情);悦笑(欢乐笑谑);悦喜(喜悦);悦畅(和畅,欢畅);悦乐(快乐);悦泽(光润悦目);心悦诚服

    英文翻译

    pleased, contented, gratified

    方言集汇

    ◎ 粤语:jyut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t8

    宋本广韵

    xìng [xing]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TG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QM
    四角: 95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2) 同本义

    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

    性,质也。——《广雅》

    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篇》

    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白虎通》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篇》

    (3) 又如:性根(根性;本性);性行(人的禀性和行为);性气(人的个性和脾气);个性(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或理性);禀性(本性);性尚(本性的爱好和崇尚)

    (4) 事物的性质或性能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物性之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物性之不同。——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性力(指药性和药力);性状;共性(共同具有的性质)

    (6) 通“生”( shēng)。生命;生机

    莫保其性。——《左传·昭公八年》

    民乐其性,而无寇雠。——《左传·昭公十九年》

    为炮烙以伤民性。——《韩非子·难势》

    性命寿长,终其天年而不夭伤。——《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韩诗外传·卷一》

    (7) 又如:性理(谓生命之原理);性类(犹生类,指有生命的物类)

    (8) 性情;脾气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潜《归园田居》

    吾性不喜华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性悖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尊德性。——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性行淑均(性格和善,品行端正);性耽隐癖(秉性迟钝,甘子寂寞);性起(发脾气);性理(性情和理智)

    (10) 性别 。如:男性;女性;雄性;雌性

    (11) 语法中词的属性 。如:阳性、阴性、中性

    (12) 指与生殖、性欲有关的 。如:性感;性欲

    (13) 佛教语。指事物的本质 。与“相”相对。如:性心(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性火(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性宗(道家的一宗派,主张以修性为本);性相(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指事物的表相)

    (14) 内心 。如:性地(聪慧;修养);性窦(心窍);性识(天分,悟性)

    英文翻译

    nature, character, sex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ang4 xin4 [宝安腔] sin5 [客英字典] siang5 sin5 [陆丰腔] sin5 [梅县腔] siang5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siang5 [沙头角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siang5 [东莞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正清開去聲開口三等sĭɛŋsiengh/sie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