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愉悦;快乐。
汉 傅毅 《舞赋》:“严颜和而怡懌兮,幽情形而外扬。”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其洗虑延欢,俾人怡懌,有如此者。”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伐之营中沚,持用自怡懌。” 清 恽敬 《答邓鹿耕书》:“ 王右军 写《乐毅》则情多怫鬱,《书画讚》则意涉瓌奇,《黄庭经》则怡懌虚无,《太史箴》又从横争折。”
引证解释
⒈ 愉悦;快乐。
引汉傅毅《舞赋》:“严颜和而怡懌兮,幽情形而外扬。”
唐欧阳詹《曲江池记》:“其洗虑延欢,俾人怡懌,有如此者。”
宋王安石《次韵约之谢惠》:“伐之营中沚,持用自怡懌。”
清恽敬《答邓鹿耕书》:“王右军写《乐毅》则情多怫鬱,《书画讚》则意涉瓌奇,《黄庭经》则怡懌虚无,《太史箴》又从横争折。”
怡怿的网络释义
怡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台(
)声。本义:和悦的样子)(2) 同本义
怡,和也。——《说文》
公乃为诗以怡王。——《书·金传》。郑注:“悦也。”
下气怡色。——《礼记·内则》。注:“悦也。”
有庆未尝不怡。——《国语·周语》
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国语》
怡然自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心旷神怡。——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怡心(和悦心情);怡目(悦目);怡怡(怡悦神情);怡情(怡悦心情);怡魂(使精神愉快);怡养(和乐);怡声(犹柔声);怡颜(和悦的容颜);怡宁(安宁)
(4) 喜乐的,使人心神感官愉快的
怡,乐也。——《尔雅》
眄庭柯以怡颜。——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如:怡色;怡愉(喜悦);怡裕(安乐,欢乐);怡畅(欢畅);怡荡(怡悦放荡);怡乐(安乐,快乐);怡穆(愉悦和睦);怡怿(愉悦;快乐)
(6)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2 [海陆丰腔] ri2 [梅县腔] j2 [陆丰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宝安腔] ji2 [台湾四县腔] ji2
◎ 潮州话:衣5(移)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飴 | 與之 | 以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bʰi | ji/jio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睪(
)声。本义:喜悦) 同本义怿,悦也。——《说文新附》
怿,悦也,乐也。——《广韵》
说怿女美。——《诗·邶风·静女》
辞之怿矣。——《诗·大雅·板》。传:“怿,悦也。”
是故其成也怿。——《礼记·文王世子》。注:“怿,悦怿。”
上不怿。——《汉书·萧何传》。师古曰:“怿,悦也。”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史记》
(2) 又如:怿怿(欢乐的样子)
动词
(1) 悦服
怿,服也。——《尔雅》。郭璞注:皆谓喜而服从
(2) 又如:怿悦(使心情怡悦)
(3) 更改
怿,改也。自山而东,或曰悛,或曰怿。——《方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英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