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惰

dài duò [dai duo]
注音 ㄉㄞˋ ㄉㄨㄛ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怠惰 dàiduò

(1) 懒惰;不勤奋

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商君书·显令》
idle;lazy;remiss;slack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怠堕”。亦作“怠墯”。

⒉ 懈怠,懒惰。

《国语·鲁语下》:“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南夷之君, 西楚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
《周书·苏绰传》:“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罪一劝百。”
《元代白话碑集录·安邑长春观道教真人札碑》:“仰本观李志玉等将前项葡萄园子务要在意看守,精懃起架,勿令分毫怠堕荒废。”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徒以使人心习于小巧,安于怠惰。”

⒊ 松弛。

《素问·风论》:“脾风之状多汗,身体怠墯,四支不欲动。”
《红楼梦》第七二回:“这两日凤姐儿声色怠惰了些,不似往日一样。”

怠惰的国语词典

懈怠懒惰。《红楼梦.第四五回》:「你只监察著我们里头有偷安怠惰的,该怎么样罚他就是了。」也作「怠堕」、「怠敖」、「怠傲」。

怠惰的网络释义

怠惰

  • 怠惰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ài duò。释义是指懒惰;不勤奋。松弛。语出《商君书·显令》:“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出自《国语·鲁语下》。《汉书》.卷七十一.疏广传:“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墯耳。”。
  • 怠惰的翻译

    英语: idleness
    德语: träge
    法语: flemme, fainéantise

    怠惰造句

    年轻的朋友们!千万不要总是明日复明日地因循怠惰下去了,要知道时不再来,那逝去的岁月就将永远地逝去了!
    对于现在每日在怠惰中荒度的我,也只有当心被酒精所麻痹的时候,能够少许得到一点点安慰。
    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怠惰,一切都难办;勤奋,凡事皆顺利。
    自卑往往伴随着怠惰,往往是为了替自己在其有限目的的俗恶气氛中苟活下去作辩解。
    《释氏要览》云‘寺院既有十八神护,居住之者,亦宜自励,不得怠惰为非,恐招现报耳。
    在战斗的途中倒下去,或许是一种幸福吧。和平时代中的军人,只不过是让人用锁链给绑起来的看门狗,在怠惰与无为的日子当中,让自己逐渐地腐败下去。田中芳树。
    但是我却认为七宗罪中的最后一宗才是现如今人们最容易犯的罪行,那些神学家把它称作“怠惰”。
    勤奋、好学,是你成功的基础,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一个真正而且热切地工作的人总是有希望的只有怠惰才是永恒的绝望。卡莱尔。
    不及时努力学习,年轻力壮时就懒散不堪,生活没有什麽目标和思想,怠惰的人永远不能发现智慧之路。
    妻子应以下面五种方式来对待丈夫:第一、把家务处理井然有序。第二、帮助丈夫的亲属。第三、对丈夫忠贞不二。第四、聪明地管理和节省丈夫的薪饷所得。第五、勤劳而不怠惰。
    我最害怕的莫过于闲散怠惰,没事可干,无所作为,官能陷于麻痹状态。身体闲置不用,精神就备感苦闷。夏洛蒂·勃朗特。
    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西方人绝非“慵懒”,也绝非“怠惰”。他们在体质、表情、肤色、服装、生活方式等,所有方面都是如此,即使偶然在某些事情上迫不得已有些不卫生、不整齐,但做梦都无法想象,他们会有东方人一般的想法——于懒惰之中开创另一种安逸的世界。谷崎润一郎。
    不及时努力学习,年轻力壮时就懒散不堪,生活没什么目标和思想,怠惰的人永远不能发现智慧之路。
    等待,是偷懒的藉口,怠惰的推托。
    在这样的例子里,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将怠惰作为一个接口,不要理会你感到怠惰的事实,就是不断的工作下去。

    汉字详情

    dài [dai]
    部首: 440
    笔画: 9
    五笔: CKNU
    五行:
    仓颉: XIRP
    四角: 2333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台声。本义:懒惰)

    (2) 同本义

    怠,慢也。——《说文》

    懈,怠也。——《尔雅》

    怠,赖也。——《广雅》

    可先而不备,谓之怠。——《国语·周语》

    吉事虽止不怠。——《礼记·檀弓》。注:“惰也。”

    毋怠荒。——《礼记·曲礼》。注:“放散身体也。”

    怠偷甚矣。——《国语·晋语》

    俾君子易怠。——《公羊传·文公十二年》

    兵民怠而国弱。——《商君书·弱民》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怠荒(松弛荒废);怠戏(怠情职责,纵情嬉戏)

    (4) 疲倦;倦怠

    怠而后游于清池。——《汉书·司马相如传》

    (5) 又如:怠容(疲惫的样子)

    动词

    (1) 使…懒惰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轻漫;骄傲不敬重

    其民怠沓其君。——《国语·晋语》

    守卒皆怠炎( 王炎)。——《宋史·杨愿传》

    (3) 又如:怠玩(指玩忽职守);怠忽(轻慢疏忽);怠沓(怠慢不敬);怠废(怠慢荒废)

    英文翻译

    idle, remiss, negligent; neg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doi6 to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i6 tai3 [客英字典] tai5 [宝安腔] tai5 [梅县腔] tai5 [东莞腔] toi3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台湾四县腔] tai5 tai3 [沙头角腔] tai5 [陆丰腔] tai6
    ◎ 潮州话:da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亥上聲開口一等daix/dojdʰɒi
    duò [duo]
    部首: 339
    笔画: 12
    五笔: NDAE
    五行:
    仓颉: PKMB
    四角: 940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隋省声。本义:不恭敬)

    (2) 同本义

    惰,不敬也。——《说文》

    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宋· 苏轼《教战守策》

    (3) 又如:惰傲(怠慢);惰慢(懈怠不敬;懈怠涣散);惰肆(怠慢放肆);惰骄(骄傲懈怠);惰偷(懈怠苟且,懒惰)

    (4) 懈怠;懒惰

    惰,懒也。——《广雅》

    佚而不隋,劳而不慢。——《荀子·非十二子》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军争》

    诸司素偷惰。——《明史·海瑞传》

    (5) 又如:惰懈(懒惰懈怠);惰力(不图进取的消极落后力量);惰心(怠懒的思想);惰失(怠惰失职);惰劣(怠惰无能);惰侈(懒惰奢侈)

    动词

    (1) 衰败

    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墨子·脩身》

    (2) 又如:惰坏(败坏);惰君(败坏国事之君)

    英文翻译

    indolent, careless, lazy, idle

    方言集汇

    ◎ 粤语:do6
    ◎ 客家话:[东莞腔] to5 [客语拼音字汇] to4 [沙头角腔] to5 [梅县腔] to5 [陆丰腔] to6 [客英字典] to2 to5 [宝安腔] to3 [台湾四县腔] to5 [海陆丰腔] to6
    ◎ 潮州话:多鞍6(单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duax/duaadʰu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