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乐
词语释义
杜鹃的别名。俗谓杜鹃鸣声近似“不如归去”,故名。
指杜鹃的鸣声。
词牌名。
唐曲调名。见宋·王溥《唐会要•诸乐》。
词语解释
杜鹃的别名。俗谓杜鹃鸣声近似“不如归去”,故名。
唐 元稹 《思归乐》诗:“山中思归乐,尽作思归鸣。”
指杜鹃的鸣声。
唐 温庭筠 《河渎神》词:“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廓。”参见“ 思归 ”。
唐 曲调名。见 宋 王溥 《唐会要·诸乐》。
词牌名。
宋 柳永 有《思归乐》词。
引证解释
⒈ 杜鹃的别名。俗谓杜鹃鸣声近似“不如归去”,故名。
引唐元稹《思归乐》诗:“山中思归乐,尽作思归鸣。”
⒉ 指杜鹃的鸣声。参见“思归”。
引唐温庭筠《河渎神》词:“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廓。”
⒊ 唐曲调名。见宋王溥《唐会要·诸乐》。
⒋ 词牌名。 宋柳永有《思归乐》词。
思归乐的网络释义
思归乐
思归乐 (词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sāi
形容词
(1) 多须的样子 。如:于思(形容胡须很多)
(2) 另见
sī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
),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2) 同本义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结);思鲈(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思量盘算;考虑);思忖(细细考虑,揣度);思惟(思索;考虑);思乎(方言。想,考虑);思省(考虑;省察);思度(考虑,思忖);思酌(考虑斟酌);思裁(忖度);思摸(方言。忖度);思辨(思考辨析);思绎(思索寻求)
(4) 思慕;想念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思慕宿宾(思念曾住在此地的人);思功悼枉(怀念其功绩,伤悲其冤屈);思忆(思念,想念);思女(思念异性的女子);思服(怀念);思齐(思慕贤者的风范而效法之,使与之等齐);思旧(思念旧友);思治(想念治世);思归(想望回故乡);思怀(怀念);思眷(眷念);思企(旧时书信语,犹想念);思顾(思念);思亲(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思负(思念罪过);思存(思念,念念不忘);思土(思念故土);思且(犹思存);思渴(渴念);思心(思恋爱慕之心);思泳(思慕咏叹)
(6) 悲伤,哀愁
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乐府诗集·长歌行》
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絃。——三国 魏· 曹植《幽思赋》
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晋· 张华《励志诗》
(7) 又如:思秋(悲秋)
名词
(1) 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
晻晻日欲瞑,愁思出门啼。——《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思功(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思力(思维能力);思至(灵感到来,思想集中);思覃(深思);思致(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思理(构思;思辨能力;思致,才思情致);思综(才思);思纬(才思学识);思意(心思用意);思士(思善感之士);思事(心事);乡思
(3) 特指创作的构思
画思入神。——《新唐书》
(4) 诉讼。通“司”
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释名》
(5) 诗体的一种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宋· 严羽《沧浪诗话》
(1) 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鲁颂·泮水》
(2) 用于句中,无实义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诗·小雅·桑扈》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1 sii5 [梅县腔] se1 se5 [宝安腔] su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xi1 [台湾四县腔] sii1 sii5 [客英字典] sii1 [陆丰腔] sii1 [沙头角腔] su1 [东莞腔] su1
◎ 潮州话:se1(sur) se3(sùr) , sai1(sai)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思 | 息兹 | 心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sĭə | si/sio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
(2) 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归曰来归。——《公羊传》
(4) 又如: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出嫁女子回归娘家)。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5) 返回,回来
归,返也。——《广雅》
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
)令彝》分兵断其归津。——《资治通鉴》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主人忘归客不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归槽(回家);归升(回归天界);归朝(回朝);归本(返回农耕);归沐(回家洗沐)
(7) 归还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8) 又如:归事(交还政权);归元(归还人头);归俗(还俗);归业(回复原来的正业)
(9) 辞官回家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10) 又如:归耕(辞官归里);归老(辞官返回故里养老);归休(辞官退休);归卧(归林。辞官还乡);归道(辞谢师职)
(11) 死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归道山(死亡);归阴(死);归土(埋死人于土中);归休(死去);归神(归天。旧指离开人世,回归神位)
(13) 投案自首 。如:归诚(归服投诚);归首(归降,自首投案);归命(归顺,顺从);归奉王朔(归顺朝廷)
(14) 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 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 黄宗羲《原君》
(15) 又如:归注(汇合)
(16) 趋向;归向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归止(归着,归宿);归一(一样);归市(涌向集市);殊途同归
(18) 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如:玩笑归玩笑,事情可得认真去办
(19) 结算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
(20) 通“馈”(
)。饷,赠送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左传·闵公二年》
(21) 又如:归衣(赠送衣服)
名词
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 。如:九归
形容词
羞惭
面目犂黑,状有归色。——《战国策·秦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wui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lè
动词
(1) 喜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并怡然自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韩非子·十过》
似与游者相乐。——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乐嬉嬉(喜悦貌);乐悦(欢喜);乐笑(欢笑);乐胥(喜乐);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乐好(爱好);乐志(愉悦心志)乐心(心里快乐);乐利(快乐与利益);乐易(和乐平易);乐郊(乐土);乐处(快乐的所在)
(3) 安乐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4) 又如:乐欣(安乐欢欣);乐佚(悠闲安乐);乐安(安乐);乐郊(乐土。安乐幸福的地方);乐居(安乐的住所);乐国(安乐的地方)
(5) 乐于;安于
英雄乐业。——《资治通鉴》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洪亮吉《治平篇》
亦乐生焉。——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6) 又
先生乐游。
(7) 又如:乐助(乐意助成);乐用(乐于用命);乐士(喜爱贤士);乐育(乐于教育、培养人才);乐业(乐于本业);乐愿(乐意,情愿);乐成(乐于成全)
(8) 感到快乐,享受
不知太守乐其乐也。(第一个“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9) 笑 。如:乐得合不上嘴;乐眼(犹笑眼);乐哈哈(形容喜笑的样子)
名词
(1) 旧指“声色”。即歌舞和女色
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国语》
(2) 乐趣
此乐何极。——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水之乐。——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
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
(4) 姓
(5) 另见
yuè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2) 同本义
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
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礼记·乐记》
伶伦作乐。——《礼记·世本》
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周礼·保氏》
以乐传教。——《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
和乐之本。
置酒设乐。——《汉书·李广苏建传》
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乐作焉。——宋· 苏轼《石钟山记》
(4) 又如:《乐》之五声(指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乐记》(《礼记》中的篇名。简述了音乐起源及作用,是我国最早的音乐论著之一);乐官(古代管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乐节(音乐的节奏与节拍);乐德(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乐仪(有音乐相配合的礼仪)
(5) 乐器
乐既和奏。——《诗·小雅·宾之初筵》
太师抢乐,箕子拘囚。——司马贞《索隐述赞》
(6) 又如:乐悬(指钟、罄之类悬挂的打击乐器);乐品(乐器);乐歌(有乐器伴奏的唱歌)
(7) 乐工,精于音乐的人
乐具入奏。——《诗·小雅·楚茨》
齐人归女乐, 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论语》
(8) 又如:乐妇(歌妓);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乐女(古代女乐工)
(9) 姓
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后汉书·列女传》
动词
(1) 唱,用口发音乐音
比单而乐之。——《礼记》
(2) 奏乐
殿上酒九行,使相乐曲。——《辽史》
(3) 又如:乐钟(能发出音乐声响的自鸣钟);乐手(演奏音乐的人);乐生(奏乐歌舞的人员);乐童(奏乐的童子)
(4) 另见
là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ak8 ghaoh8 lok8 ngau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