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忧伤;悲痛。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父繫三年,中心忉怛,食不甘味,尝苦飢渴,昼夜感思,忧父不活。”《文选·王粲<登楼赋>》:“心悽愴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惻。” 李周翰 注:“忉怛,犹悽愴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夫处乎深宫,安乎尊胜,不能静志,远迹山林,弃转轮王位,为鄙贱人行,何可念哉?言增忉怛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生凄然出,忉怛若丧。”
啰嗦,唠叨。
《朱子语类》卷八三:“要之圣人只是直笔据见在而书,岂有许多忉怛。”
引证解释
⒈ 忧伤;悲痛。
引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父繫三年,中心忉怛,食不甘味,尝苦飢渴,昼夜感思,忧父不活。”
《文选·王粲<登楼赋>》:“心悽愴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惻。”
李周翰注:“忉怛,犹悽愴也。”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夫处乎深宫,安乎尊胜,不能静志,远迹山林,弃转轮王位,为鄙贱人行,何可念哉?言增忉怛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生凄然出,忉怛若丧。”
⒉ 啰嗦,唠叨。
引《朱子语类》卷八三:“要之圣人只是直笔据见在而书,岂有许多忉怛。”
忉怛的国语词典
悲伤。
忉怛的网络释义
忉怛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忧愁;忧伤
少伶俜而偏孤兮,痛忉怛以摧心。——潘岳《寡妇赋》
(2) 又如:忉利天(佛经称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忉忉(忧心忡忡的样子);忉怛(忧伤,悲痛)
(3) 啰嗦,唠叨 。如:忉咄(啰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au1 do1 [客英字典] dau1 [海陆丰腔] dau1 do1 [梅县腔] dau1 [客语拼音字汇] dau1 do1
◎ 潮州话:d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刀 | 都勞 | 端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tɑu | ta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旦声。本义:痛苦)
(2) 同本义
怛,憯也。从心,旦声。——《说文》
怛,痛也。——《方言一》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悲泗淋漓,诚怛人心。——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忧伤
怛,忧也。——《广雅》
怛怛,忧也。——《释训》
中心怛兮。——《诗·桧风·匪风》
劳心怛怛。——《诗·齐风·甫田》
(4) 又如:怛恻(忧伤);怛然(忧虑,不放心的样子);怛伤(悲伤);怛惋(悲伤)
(5) 畏惧;惊恐
叱!避!无怛化!——《庄子·大宗师》
怛然内热。——《列子·黄帝》
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唐·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麋》
(6) 又如:怛突(忐忑,惊惧);怛怖(恐惧);怛惕(惊惧)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an3 dat7 [台湾四县腔] tan3 dat7 [梅县腔] dat7 [海陆丰腔] tan3 dat7
◎ 潮州话:胎安2(坦)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怛 | 當割 | 端 | 曷 | 入聲 | 曷 | 開口一等 | 山 | 寒 | tɑt | t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