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苦思甜

yì kǔ sī tián [ yi ku si tian]
繁体 憶苦思甜
注音 一ˋ ㄎㄨˇ ㄙ ㄊ一ㄢ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回忆旧社会被压迫、被剥削的痛苦,想到新社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提高思想觉悟,激发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决心。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忆苦思甜当然要搞,但只搞忆苦思甜就不够了,要研究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战士的政治觉悟。”

成语用法

忆苦思甜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忆苦思甜的网络释义

忆苦思甜

  • 忆苦思甜,成语,意思是回忆在旧社会被压迫、被剥削的痛苦;想新社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提高思想觉悟。 来源于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忆苦思甜当然要搞,但只搞忆苦思甜就不够了,要研究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战士的政治觉悟。”
  • 忆苦思甜造句

    我们学校最进举办了一次忆苦思甜的活动。
    所以今天,苻坚把小弟们都聚到了一起,并告诉他们自己让他们不是开什么‘忆苦思甜’研讨会,也不是开什么‘慕容冲变节、叛乱’的批判大会。
    本来打算就这样封存的记忆一下子被唤起,我的生活似乎多了很多的忆苦思甜。
    村里修建了大寨展览馆、狼窝掌梯田、陈永贵故居等景点,已经成为游客们“忆苦思甜”的好去处。
    你要是真把他搁在哪个山旮旯里待上个把月,保管下次再没人说要忆苦思甜了。
    遥想当年光棍节,朋友相聚乐开怀。如今各个成家又立业,工作生活忙不停,兄弟姐妹难得见一面。今天又逢小光棍节,当年的光棍凑一块,忆苦思甜闹一番。一定要来哟,不然就把你开除啦。
    这玩意忆苦思甜的时候吃一顿也成,要是天天吃可够戗,难怪俺身子骨这么瘦呢。
    葡萄美酒夜光杯,相邀共舞稍稍醉;月亮脸儿笑微微,爱你的人难入睡;忆苦思甜排排队,酸甜苦辣心中味;坎坷相伴同面对,患难与共常相随;情人节到身不累,真心真意生活美!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观众在陈列现场可以听到雷锋当年在忆苦思甜大会上的讲话原音,这也是雷锋纪念馆此次征集到的重要文物资料。
    行了,去我那屋睡吧,我也好忆苦思甜一下。
    世界勤俭日,大家来忆苦思甜:啃啃窝窝头,尝尝泡酸菜。穿穿补丁衣,吃吃剩菜饭。看看《白毛女》,读读《菜根潭》。喝点苦菜汁,苦胆拌黄连!
    没事展开的忆苦思甜活动,深入群众活动,慰问家属行动,都得到了不错的效果。
    不幸才知幸福好忆苦思甜。
    这没油,没味精,只有盐巴,张天舫宁愿喝汤呀,至少,看起来不会黑黑乎乎的,就当忆苦思甜吧。
    有被俘特务分子的现身说法,有领导的鼓劲讲话,有积极分子表决心,有老人的忆苦思甜,有骨干分子在人群中的鼓动宣传,现场气氛浓重而热烈。
    适当的忆苦思甜,快行动吧!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学校经常请苦大仇深的老工人作忆苦思甜的报告。
    学校入住工宣队,每年都会请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到学校进行忆苦思甜报告。
    药老头一脸忆苦思甜,笑吟吟的望着丹流云,道我药老头就算无能,但门下这些徒子徒孙的性命,还轮不到你丹流云说了算。
    妈妈总是满腔热情与智慧地给我们煮饭,并且永远不忘来道新鲜热辣的“忆苦思甜”配菜。

    汉字详情

    [yi]
    部首: 339
    笔画: 4
    五笔: N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PN
    四角: 970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意声。本义:思念,回想)

    (2) 同本义

    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还思建邺水,终忆 武昌鱼。—— 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

    (3) 又如:忆想(回想)

    (4) 留在记忆中;记住

    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梁书》

    汝忆否。——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忆记(记忆);忆识(记忆)

    (6) 回忆

    能不忆江南。—— 唐· 白居易《忆江南》

    英文翻译

    remember, reflect upon; memory

    方言集汇

    ◎ 粤语:jik1
    ◎ 潮州话:êg8(êk) i3(ì)

    宋本广韵

    [ku]
    部首: 301
    笔画: 8
    五笔: AD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JR
    四角: 446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古声。本义:苦菜)

    (2) 同本义,即“荼”

    苦,大苦苓也。——《说文》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诗·唐风·采苓》

    濡豚包苦实蓼。——《礼记·内则》

    天子于是食苦。——《穆天子传》

    (3) 又如:苦苣(野苣。又名荼);苦荼(苦菜);苦賈(苦菜)

    (4) 病;病痛

    自苦而居海上。——《吕氏春秋·遇合》。注;“伤也。”

    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注:“病也。”

    苦垮之家。——《淮南子·精神》。注:“疾也。”

    (5) 又如:苦车(晕车。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苦船(晕船。乘船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

    形容词

    (1) 苦味,跟“甘”、“甜”相对。古称“五味”之一

    谁为荼苦。——《诗·邶风·谷风》

    而凡味之似苦,亦命为苦。——《广雅》

    以苦养气。——《周礼·疡医》。注:“火味也。”

    苦胜辛。——《素问·五运行大论》

    则苦雨数来。又,苦者人所恶。故甘苦为物之美恶,亦为人之爱恶。——《礼记·月令》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2) 又

    其味皆苦。

    良药苦口利于病。

    李以苦存。

    (3) 又如:苦瓠子(苦瓜。喻指受苦人);苦艳艳(苦味浓浓的);苦行(在寺院专事劳作的净人,即未出家的人);苦口师(指茶);苦荼(苦茶,苦茗。即茶)

    (4) 痛苦;困苦

    其毒大苦。——《诗·小雅·小明》

    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平居常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苦厄(苦难;厄运);苦主(命案中被害者的家属);苦脑子(命苦;可怜;苦命人;可怜的人);苦滴滴(形容人十分痛苦);苦淹淹(苦恹恹,苦厌厌。形容非常痛苦、悲惨);苦孜孜(痛苦悲切)

    (6) 刻苦

    盖以苦学力文所致。——白居易《与元九书》。又如:苦读

    (7) 劳苦;辛苦

    母氏劳苦。——《诗·邶风·凯风》

    辨其功苦。——《管子·小筐》。注:“谓滥恶。”

    辨其苦良。——《周礼·典妇功》

    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吕氏春秋·诬徒》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8) 又如:苦节(艰苦卓绝、守志不谕的节操);苦绷苦拽(不辞辛苦,东拼西凑)

    (9) 贫穷

    苦,穷也。——《广雅》

    (10) 又如:苦哈哈(非常穷的人);苦混混(穷人);苦胎(对穷人的蔑称);苦尽甘来(苦日子结束,好日子到来);苦日子

    动词

    (1) 困扰;困辱

    长史自不欲苦物。——《世说新语·赏誉》

    (2) 又如:苦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计策);苦恨(苦恼);苦煎(形容身心备受折磨)

    (3) 使困苦,困于

    不苦一民。——《战国策·秦策》。注:“劳也。”

    纳至忠甚苦。——《汉书·谷永传》。注:“劳也。”

    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列子·汤问》

    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銧《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苦热(苦于炎热;酷热);苦饥(困于饥饿;很饿)

    (5) 恨,怨嫌

    人苦不知足。——《后汉书·岑彭传》

    (6) 又如:苦竹哀丝(谓怨苦之情发于管弦);苦毒(痛恨)

    副词

    (1) 竭力;尽力

    杨朗苦谏不从。——《世说新语·识鉴》

    何必劳神苦思。——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苦死(拼命,极力);苦虑(苦思冥想);苦谏(苦心竭力地规劝)

    (3) 甚,很。表示程度

    帝遂召武子苦责之。——《世说新语·方正》

    (4) 又如:苦爱(酷爱);苦会(很会)

    (5) 幸好,幸亏

    这孟州城是个小去处,那土城苦不甚高。——《水浒传》

    英文翻译

    bitter; hardship, suffe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u3 fu3 [东莞腔] ku3 [沙头角腔] ku3 fu3 [宝安腔] ku3 fu3 [海陆丰腔] ku3 fu3 [梅县腔] fu3 ku3 [陆丰腔] ku3 [客英字典] ku3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k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康杜上聲開口一等khox/quu
    sī,sāi [si,sai]
    部首: 440
    笔画: 9
    五笔: L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P
    四角: 60330

    详细解释

    sāi

    形容词

    (1) 多须的样子 。如:于思(形容胡须很多)

    (2) 另见 si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 xìn),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

    (2) 同本义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结);思鲈(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思量盘算;考虑);思忖(细细考虑,揣度);思惟(思索;考虑);思乎(方言。想,考虑);思省(考虑;省察);思度(考虑,思忖);思酌(考虑斟酌);思裁(忖度);思摸(方言。忖度);思辨(思考辨析);思绎(思索寻求)

    (4) 思慕;想念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思慕宿宾(思念曾住在此地的人);思功悼枉(怀念其功绩,伤悲其冤屈);思忆(思念,想念);思女(思念异性的女子);思服(怀念);思齐(思慕贤者的风范而效法之,使与之等齐);思旧(思念旧友);思治(想念治世);思归(想望回故乡);思怀(怀念);思眷(眷念);思企(旧时书信语,犹想念);思顾(思念);思亲(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思负(思念罪过);思存(思念,念念不忘);思土(思念故土);思且(犹思存);思渴(渴念);思心(思恋爱慕之心);思泳(思慕咏叹)

    (6) 悲伤,哀愁

    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乐府诗集·长歌行》

    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絃。——三国 魏· 曹植《幽思赋》

    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晋· 张华《励志诗》

    (7) 又如:思秋(悲秋)

    名词

    (1) 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

    晻晻日欲瞑,愁思出门啼。——《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思功(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思力(思维能力);思至(灵感到来,思想集中);思覃(深思);思致(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思理(构思;思辨能力;思致,才思情致);思综(才思);思纬(才思学识);思意(心思用意);思士(思善感之士);思事(心事);乡思

    (3) 特指创作的构思

    画思入神。——《新唐书》

    (4) 诉讼。通“司”

    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释名》

    (5) 诗体的一种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宋· 严羽《沧浪诗话》

    (1) 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鲁颂·泮水》

    (2) 用于句中,无实义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诗·小雅·桑扈》

    (3) 另见 sāi

    英文翻译

    think, consider, ponder; final particle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si3 s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1 sii5 [梅县腔] se1 se5 [宝安腔] su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xi1 [台湾四县腔] sii1 sii5 [客英字典] sii1 [陆丰腔] sii1 [沙头角腔] su1 [东莞腔] su1
    ◎ 潮州话:se1(sur) se3(sùr) , sai1(sa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兹平聲開口三等sĭəsi/sio
    tián [tian]
    部首: 503
    笔画: 11
    五笔: TDA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RTM
    四角: 2467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甘,从舌。舌头能品尝甜味。本义:味甘)

    (2) 像糖或蜜的味道

    甛,美也。——《说文》

    甜,甘也。——《广雅》

    草木不复抽,百味失苦甜。——韩愈《苦寒》

    (3) 又如:甜物(甜的食品);甜酒(甘甜的米酒);甜雪(甘甜的雪水);甜酸苦辣(指种种不同的味道);甜香

    (4) 比喻幸福;快乐 。

    (5) 如:甜沃沃(形容幸福愉快)

    (6) 美好 。

    (7) 如:甜差(美差);甜冤对(俏冤家);甜淡(柔和淡雅);甜俏(柔和娇媚);甜俗(软熟媚俗);甜软(甜蜜温柔)

    (8) 形容睡得酣畅 。

    (9) 如:甜睡;甜乡(梦乡)

    (10) 指美言 。

    (11) 如:甜口儿(善于说奉承话的嘴);甜句儿(甜言);甜言(美言;好话);甜言软语,甜言媚语(温柔体贴的话);甜话儿(甜言蜜语);甜嘴蜜舌(甜言蜜语)

    动词

    酣睡,熟睡

    一枕余甜昏又晓,凭谁拨转通天穷。——明· 汤显祖《邯郸记》

    英文翻译

    sweet, sweet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tim4
    ◎ 客家话:[陆丰腔] tiam3 [客英字典] tiam2 [海陆丰腔] tiam2 [宝安腔] tiam2 [台湾四县腔] tiam2 [梅县腔] tiam2 [沙头角腔] tiam2 [东莞腔] tiam2 [客语拼音字汇] ti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五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兼平聲開口四等demdʰi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