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戴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比喻想念友人。
唐 钱起 《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诗:“忆 戴 差过 剡 游仙惯入壶。” 唐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诗:“繫舟偏忆 戴 ,炊黍愿期 张 。”参见“ 访戴 ”。
引证解释
⒈ 比喻想念友人。参见“访戴”。
引唐钱起《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诗:“忆戴差过剡游仙惯入壶。”
唐李端《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诗:“繫舟偏忆戴,炊黍愿期张。”
忆戴的网络释义
忆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意声。本义:思念,回想)
(2) 同本义
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还思建邺水,终忆 武昌鱼。—— 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
(3) 又如:忆想(回想)
(4) 留在记忆中;记住
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梁书》
汝忆否。——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忆记(记忆);忆识(记忆)
(6) 回忆
能不忆江南。—— 唐· 白居易《忆江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êg8(êk) i3(ì)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增益)
(2) 同本义
分物得增益曰戴。——《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
(3) 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
宋人、 蔡人、 卫人伐 戴。——《春秋》
动词
(1) 加在头、颈、面、肩上、胸上
戴,覆也。——《尔雅》
日抱戴。——《孝经·援神契》。注:“在上曰戴。”
戴胜降于桑。——《礼记·月令》
垂发戴白。——《后汉书·邓禹传》。注:“戴白,父母也。”
颁白者(老人)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无戴其苍,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闻喜宴独不戴花。——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戴笠(戴斗笠);戴头识脸(有身分,有面子;很有派头);戴巾的(指士大夫阶级);戴假发;戴耳环;戴金戒指;戴盆(将盆覆戴在头上);披星戴月(顶着星星和月亮);戴白(满头都是斑白的发丝。形容人老);她洗了手套,发现它们戴不上了
(3) 拥护,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国语·周语上》
(4) 又如:爱戴;戴情(感激他人的诚意);戴仰(拥戴仰望);拥戴(拥护推戴)
(5) 敬奉,尊奉 。如:戴日(敬奉太阳);戴德(感戴恩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dai5 [海陆丰腔] dai5 [客英字典] dai5 [陆丰腔] dai5 [客语拼音字汇] dai4 [台湾四县腔] dai5 [宝安腔] dai5 [东莞腔] dai5 [沙头角腔] dai5
◎ 潮州话:dai3(tài) <姓>do3(tò)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戴 | 都代 | 端 | 咍 | 去聲 | 隊 | 開口一等 | 咍 | 蟹 | taih/toy | tɒ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