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义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道德信义。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二》:“彼皆戴仰大王德义,愿为大王臣妾。德义已行,南面称伯, 楚 必敛衽而期。” 晋 潘岳 《西征赋》:“诵六艺以饰姦;焚诗书而面墙;心不则於德义,虽异术而同亡。” 宋 曾巩 《送李材叔知柳州》:“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或弃斥德义,蹇视淫游,以嘲弄社会,聊快其意,如 堂祥 。”
谓赏罚得当;亦谓从善去恶。
《国语·周语中》:“故圣人之施舍也议之,其喜怒取与也亦议之,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主德义而已。” 韦昭 注:“赏得其人,罸当其罪,是为德义。”《国语·晋语七》:“ 悼公 与 司马侯 升臺而望,曰:‘乐夫?’对曰:‘临下之乐则乐矣,德义之乐则未也。’公曰:‘何谓德义?’对曰:‘诸侯之为,日在君侧,以其善行,以其恶戒,可谓德义矣。’” 韦昭 注:“善善为德,恶恶为义。”
引证解释
⒈ 道德信义。
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彼皆戴仰大王德义,愿为大王臣妾。德义已行,南面称伯, 楚必敛衽而期。”
晋潘岳《西征赋》:“诵六艺以饰姦;焚诗书而面墙;心不则於德义,虽异术而同亡。”
宋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或弃斥德义,蹇视淫游,以嘲弄社会,聊快其意,如堂祥。”
⒉ 谓赏罚得当;亦谓从善去恶。
引《国语·周语中》:“故圣人之施舍也议之,其喜怒取与也亦议之,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主德义而已。”
韦昭注:“赏得其人,罸当其罪,是为德义。”
《国语·晋语七》:“悼公与司马侯升臺而望,曰:‘乐夫?’对曰:‘临下之乐则乐矣,德义之乐则未也。’公曰:‘何谓德义?’对曰:‘诸侯之为,日在君侧,以其善行,以其恶戒,可谓德义矣。’”
韦昭注:“善善为德,恶恶为义。”
德义的网络释义
德义
德义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
),惪( )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2) 同本义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3) 感激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4) 通“得”。取得,获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名词
(1) 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2)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3) 恩惠;恩德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5) 仁爱;善行 。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6) 心意 。如:同心同德
(7) 福
百姓之德也。——《礼记·哀公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det7 [客英字典] det7 [台湾四县腔] det7 [梅县腔] det7 [海陆丰腔]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ded5 [沙头角腔] diet7 [宝安腔] det7 [东莞腔] d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德 | 多則 | 端 | 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tək | to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形容词
(1) 名义上的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如:义杖;义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