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逞

dé chěng [ de cheng]
注音 ㄉㄜˊ ㄔㄥ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得逞 déchěng

(1) 达到预期的目的

竞选总统得逞
succeed;accomplish in a evil purpose

词语解释

  1. 谓达到目的,实现计划。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陛下之兵度 辽 而克固善,万分一不得逞,且再用师,再用师,安危不可亿。”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二》:“然是役也,主其谋者, 孟明 也,再败不沮,卒以得逞。”

  2. 用为贬义,指坏主意得到实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天下之大, 中国 之人之能,必有奇材异谋,足以勦灭 英 夷,而使之不得逞者。”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九章:“我告诉你们:你们的目的永远也不能得逞!”

引证解释

⒈ 谓达到目的,实现计划。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陛下之兵度辽而克固善,万分一不得逞,且再用师,再用师,安危不可亿。”
金王若虚《史记辨惑二》:“然是役也,主其谋者, 孟明也,再败不沮,卒以得逞。”

⒉ 用为贬义,指坏主意得到实现。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天下之大, 中国之人之能,必有奇材异谋,足以勦灭英夷,而使之不得逞者。”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九章:“我告诉你们:你们的目的永远也不能得逞!”

得逞的国语词典

计谋实现,目的达成。通常指坏的主意。

得逞的网络释义

得逞

  • 基本解释
  • [succeed;accomplish in a evil purpose] 达到预期的目的
  • 竞选总统得逞
  • 达到目的(现多用于贬义):阴谋得逞。
  • 意思:1.得意2.胜利 3.达到目的(多指使阴谋或坏事成功)
  • 得逞的翻译

    英语: to prevail, to have one's way, to get away with it
    德语: gelingen, glücken (abwertend)​
    法语: atteindre son but, réaliser son projet, arriver à ses fins

    得逞造句

    敌人逃跑的企图,最终没有得逞。
    因为大家早有准备,骗子的阴谋没有得逞。
    其实水瓶座女孩都很容易感动,但是如果太刻意的只是为了得到她,那她一定不让你得逞。
    犯罪分子携款外逃的企图没有得逞。
    搞阴谋的人只能得逞于一时,不能得逞于一世。
    欺诈偶尔能得逞,然而终将自取灭亡。
    在我军强大火力下敌人的疯狂反扑未能得逞。
    我们决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为了不让敌军得逞,统帅决定实施坚壁清野的策略。
    敌人的阴谋还没得逞就呜呼哀哉了。
    歹徒妄图毁灭罪证,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没有得逞。
    呸!你想的倒不错,告诉你,没有三媒六证之前,不可能让你得逞!哼!
    是让极端主义者煽动冲突和分裂的图谋得逞,抑或团结一致,共保安全?
    海蒙长老温润儒雅的脸上扯出一抹奸计得逞的邪笑,他从袖中取出一颗灵润的黄金圆球,阴着脸对盖伦说“想走?也得看你的‘亲卫’能不能过我这关!”。
    但无论如何,对于象迪尼茨这样足智多谋和难以对付的人来说,欺诈手法既使只使用一次也不会得逞。
    日本政府想通过购买的办法来窃取我国领土钓鱼岛,使中国人民感到义愤填膺,中国人民如犹如东方醒狮发出了怒吼,正告日本不要痴心妄想,你们的阴谋决不能得逞。
    看见母亲穿着珍丝睡袍,完好无损的出现在我的面前,嘴角微微笑着,那是一种阴谋得逞的笑容。
    既然你有心帮忙就好办,这次咱们就给其余几大家族下个套,如果计划得逞的话不仅能化解吴家的危机,还可能转败为胜。
    冒充领导网上聊天,骗子屡屡得逞,骗财又骗色。
    老蛟见龙王守备严密,知道计不得逞,只把蛟尾向海岸一扫,发出万丈波涛,浸没民田居室、牛马人口不计其数,算老蛟无可出气,聊以解嘲之意。

    汉字详情

    dé,děi,de [de,dei]
    部首: 303
    笔画: 11
    五笔: TJG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AMI
    四角: 262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名词

    (1) 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副词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词

    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de

    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é;děi

    děi

    动词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dé;de

    英文翻译

    obtain, get, gain, acquire

    方言集汇

    ◎ 粤语:dak1
    ◎ 客家话:[东莞腔] det7 [客英字典] det7 [台湾四县腔] det7 [梅县腔] det7 [海陆丰腔]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ded5 diad5 [沙头角腔] diet7 [陆丰腔] det7 [宝安腔] d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多則德開入聲開口一等təktok
    chěng [cheng]
    部首: 306
    笔画: 10
    五笔: KGPD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RHG
    四角: 363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呈声。本义:通,通达)

    (2) 同本义

    逞,通也。——《说文》。傅云龙古语考补正:“通,达也,是其本义。通有行义,无疾义。”

    (3) 快意,实现,使称心

    今民馁而君逞欲。——《左传·桓公六年》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逞志(逐心如意,以求快意);逞欲(逐心如意,以求得到欲望的满足);逞心(快意;称心)

    (5) 炫耀 。如:逞应(表演);逞好手(显示自己的威风);逞功(显示功效)

    (6) 放纵,恣肆 。如:逞脸(因受宠而骄纵);逞刑(肆用刑罚)

    (7) 施展;实现 。如:得逞(坏主意实现,达到目的);逞技(施展技艺);逞才(纵情施展才能);逞天辩(施展有关“天”的辩论才能)

    (8) 仗恃;倚仗 。如:逞弄(恃仗玩弄);逞富(依恃富贵)

    英文翻译

    indulge oneself; brag, show off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in3 [客英字典] chin3 [客语拼音字汇] cin3 [陆丰腔] chin3 [东莞腔] cin2 [台湾四县腔] tsiin3 [宝安腔] cin3 [梅县腔] chin3
    ◎ 潮州话:胎英2(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丑郢清開上聲開口三等thriengx/thienkţʰĭɛŋ

    得逞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