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也么
词语释义
犹言得了。
应答之词。犹言明白啦。
词语解释
犹言得了。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得也么,泼説。”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得也么,看这廝。”
应答之词。犹言明白啦。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三折:“得也么!就来。”
引证解释
犹言得了。
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得也么,泼説。” 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得也么,看这廝。”
应答之词。犹言明白啦。
元无名氏《黄花峪》第三折:“得也么!就来。”
得也么的网络释义
得也么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é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名词
(1) 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副词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词
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
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ěi
动词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det7 [客英字典] det7 [台湾四县腔] det7 [梅县腔] det7 [海陆丰腔]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ded5 diad5 [沙头角腔] diet7 [陆丰腔] det7 [宝安腔] d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德 | 多則 | 端 | 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tək | tok |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邨的本字。本义:羹魁柄)
(2) 亦表示同样 。如:我高兴,你也高兴;也可以;也是。
(3) 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如:她会打篮球,也会打网球。
(4) 表示转折或让步 。如:即使失败十次,他也不灰心。
(5) 表示委婉。如:我也只好如此。
(6) 表示强调 。如:也须(也应当;也应该);连老人也干活。
(7) 表示选择,还是
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水浒传》
(8) 又如:也是(还是)。
组词
(1)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旋见一白酋…英将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
(4) 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a1 [客语拼音字汇] ya1 [海陆丰腔] ra1 ra3 ra6 [台湾四县腔] ja1 ja3 ja5 [梅县腔] ja1 [东莞腔] ja1 [客英字典] ja1 ja3 [陆丰腔] ja1 ja6 [宝安腔] ja1
◎ 潮州话:ia7 a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野 | 羊者 | 以 | 麻三開 | 上聲 | 馬 | 開口三等 | 假 | 麻 | jĭa | jax/j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