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

dài yù [ dai yu]
注音 ㄉㄞˋ ㄩ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待遇 dài yù

1.  接待,对待。

第一流的待遇。
treatment;

2.  指享有的权利,社会地位等。

政治待遇。

3.  物质报酬;工资福利。

pay; wages; salary; renumeration;

词语解释

  1. 接待;对待。

    《史记·大宛列传》:“立 宛 贵人之故待遇 汉 使善者名 昧蔡 以为 宛王 ,与盟而罢兵。”《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帝嘉其辞义,优詔答勉之”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是时待遇诸国法峻。”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抚养 羌 属,亲入其帐,得人欢心……部落待遇如家人。” 中杰英 《罗浮山血泪祭》:“这青年人本来是相当魁伟健壮的,长期的营养不良和非人的待遇,让他只剩下一个清癯的架子。”

  2. 优遇;恩遇。

    《后汉书·南匈奴传》:“诸王大人或前至,所在郡县为设官邸,赏赐待遇之。”《北史·燕子献传》:“ 神武 旧养 韩长鸞 姑为女,是为 阳翟公主 ,遂以嫁之,甚被待遇。”《云麓漫钞》卷四引 宋 李俦 《挽张叔夜》诗:“一门蒙待遇,徒有泪沾巾。”

  3. 指物质上的报酬或政治上所给予的权利、地位。

    邓小平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二:“退休、离休的干部,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等各方面,都要逐个做出妥善安排。”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八章:“唉!你们职员的待遇都好,比我们公务员强多了!”

  4. 指对待人的情形、态度、方式。

    冯雪峰 《寓言·槐树和驴子》:“但你也要晓得,用不平等的待遇对待各种朋友,也是一个有名望的人的羞耻呀。”

引证解释

⒈ 接待;对待。

《史记·大宛列传》:“立宛贵人之故待遇汉使善者名昧蔡以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帝嘉其辞义,优詔答勉之” 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是时待遇诸国法峻。”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抚养羌属,亲入其帐,得人欢心……部落待遇如家人。”
中杰英《罗浮山血泪祭》:“这青年人本来是相当魁伟健壮的,长期的营养不良和非人的待遇,让他只剩下一个清癯的架子。”

⒉ 优遇;恩遇。

《后汉书·南匈奴传》:“诸王大人或前至,所在郡县为设官邸,赏赐待遇之。”
《北史·燕子献传》:“神武旧养韩长鸞姑为女,是为阳翟公主,遂以嫁之,甚被待遇。”
《云麓漫钞》卷四引宋李俦《挽张叔夜》诗:“一门蒙待遇,徒有泪沾巾。”

⒊ 指物质上的报酬或政治上所给予的权利、地位。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二:“退休、离休的干部,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等各方面,都要逐个做出妥善安排。”
李劼人《天魔舞》第八章:“唉!你们职员的待遇都好,比我们公务员强多了!”

⒋ 指对待人的情形、态度、方式。

冯雪峰《寓言·槐树和驴子》:“但你也要晓得,用不平等的待遇对待各种朋友,也是一个有名望的人的羞耻呀。”

待遇的国语词典

对待、接待。

如:「这职务待遇很高。」

待遇的网络释义

待遇

  • 待遇,指看待;对待;享有的权利,社会地位等。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立 宛 贵人之故待遇 汉 使善者名 昧蔡 以为 宛王 ,与盟而罢兵。”
  • 待遇的翻译

    英语: treatment, pay, salary, status, rank
    德语: behandeln (Med)​
    法语: traitement, rémunération

    待遇造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者的物质待遇也不断提高。
    爸爸公司的待遇很好,逢年过节都会发放礼品。
    某些不合理的特殊待遇,是应当取消的不及之法。
    在学习上,老师对男女学生一律平等地待遇。
    他既不愿意放弃本单位的优厚待遇,又向别的公司暗送秋波,待价而沽。
    他为小王受到的不公待遇鸣不平。
    这个公司的待遇不太好。
    我厂职工的福利待遇很好,生老病死都得到了解决。
    他们用最优厚的待遇,在全国范围内广召麟凤龟龙。
    我校有两位老教师享有特级教师的待遇。
    他受到不公平待遇却仍能安之若素。
    这家公司给雇员的待遇很好。
    她因其技术奇货可居,故可以主宰自己的薪金待遇。
    他们用最优厚的待遇,在全国范围内广召麟凤龟龙。也作“龟龙麟凤”。
    甘愿奉献待遇地位从没想。
    如果主人或女主人是我们能够坦诚以对的老朋友,有时候在事先告知我们现在已经不喝酒的状况将会有所帮助。当然我们并非要求任何特殊待遇,但是至少当我们得知有人完全赞同我们为克服嗜酒问题所付出的努力时,可以使自己较为安心。
    面对这样的不公平待遇,你怎么能逆来顺受?
    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比待遇越比心胸越窄,讲奉献越讲境界越高。
    爷爷一生坎坷,受到许多不公平待遇。

    汉字详情

    dài,dāi [dai]
    部首: 303
    笔画: 9
    五笔: TFFY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OGDI
    四角: 24241

    详细解释

    dāi

    动词

    (1) 暂时停留 。如:在北京只待了一天。

    (2) 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如:我在家里待一整天。

    (3) 另见 dài

    dài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2) 同本义

    待,逗也。——《广雅》

    有待而行也。——《易·归妹》

    窃待于下风。——《庄子·渔父》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待君久不至,已去。——《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待年(等待长大。指女子待嫁);待贤(等候贤人);待诏(等待任职的诏令);待时(等待时机)

    (4) 对待

    此贤君子也,君厚待之。——《韩非子·喻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资治通鉴·汉纪》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宽待(宽大对待);待见(原谅);待贤(礼遇贤者)

    (6) 招待

    相公前厅待客。——元· 关汉卿《谢天香》

    (7) 又如: 待东(以主人身分招待);待用(接待而拔用);待慢(招待不周;冷淡)

    (8) 需要

    不待告。——《史记·天官书》。注:“须也。”

    (9) 又如: 自不待言;待教(需要教育)

    (10) 要

    便待出门, 店小二拦住道:“ 金公,那里去?”——《水浒传》

    (11) 又如: 待说不说;待好(即将);待善(就要;将要)

    (12) 防备

    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 依靠

    主待农战而尊。——《商君书·农战》

    (14) 容,让

    两位头领到大寨食息,待贫道自去赶他。——《水浒传》

    这也是个彩头,待我见去。——《灰阑记》

    (15) 要是,如果

    倘或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待不收他,又撇不过柳大郎面皮。——《水浒传》

    (16) 另见 dāi

    英文翻译

    treat, entertain, receive; wait

    方言集汇

    ◎ 粤语:d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i6 toi6 [客英字典] tai5 toi5 [东莞腔] toi3 [梅县腔] tai5 toi5 [陆丰腔] toi6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宝安腔] toi3 [沙头角腔] toi5 [台湾四县腔] tai5 toi5
    ◎ 潮州话:ta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亥上聲開口一等dʰɒidaix/doj
    [yu]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JMH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WLB
    四角: 36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禺( )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2) 同本义

    遇,逢也。——《说文》

    遇主于巷。——《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

    乃遇汝鸠汝方。——《书·序》

    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礼记·曲礼》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夏,公及宋公遇于 清;遇者何?不期也。——《公羊传》

    (3) 又如:遇庭(和父母相见);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不好的丈夫);遇缺补正(指遇到员额出缺时,得补任为官)

    (4) 遭受

    遇人之艰难矣。——《诗·卫风·中谷有蓷》

    (5) 又

    遇人之不淑矣。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6) 又如:遇厄(遭逢灾难);遇疾(生病);遇谗(遭受谗言的陷害);遇谴(遭到谴责);遇难(遭到灾难);遇谤(遭到毁谤);遇乱(遭遇战乱)

    (7) 对待、相待

    衔恩遇。——《广绝交论》

    公子遇臣厚。——《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冷遇(冷淡的待遇);礼遇(尊敬有礼的待遇);优遇(优待)

    (9) 抵挡;对付

    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荀子·大略》

    (10) 又如:遇敌(抵挡敌军;对付敌方)

    (11) 遇合;投合

    王何不与寡人遇。——《战国策·秦策》。注:“合也。”

    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序》

    (12) 接触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

    木遇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名词

    (1) 际遇;机会

    百世之良遇也。——三国吴· 韦昭《博弈论》

    (2) 又如:机遇(好的境遇;机会);良遇(好机会)

    (3) 酬金,薪水 。如:厚遇;遇待(待遇)

    (4) 姓

    英文翻译

    meet, come across, encounter

    方言集汇

    ◎ 粤语:jy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6 [东莞腔] ngi5 [沙头角腔] gni5 [陆丰腔] gni6 gni3 [宝安腔] ngi3 [客英字典] ngi5 [梅县腔] ngi5 [台湾四县腔] ngi5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 潮州话:ng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牛具去聲合口三等ŋĭungyoh/ngi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