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待遇
1. 接待,对待。
2. 指享有的权利,社会地位等。
3. 物质报酬;工资福利。
词语解释
接待;对待。
《史记·大宛列传》:“立 宛 贵人之故待遇 汉 使善者名 昧蔡 以为 宛王 ,与盟而罢兵。”《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帝嘉其辞义,优詔答勉之”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是时待遇诸国法峻。”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抚养 羌 属,亲入其帐,得人欢心……部落待遇如家人。” 中杰英 《罗浮山血泪祭》:“这青年人本来是相当魁伟健壮的,长期的营养不良和非人的待遇,让他只剩下一个清癯的架子。”
优遇;恩遇。
《后汉书·南匈奴传》:“诸王大人或前至,所在郡县为设官邸,赏赐待遇之。”《北史·燕子献传》:“ 神武 旧养 韩长鸞 姑为女,是为 阳翟公主 ,遂以嫁之,甚被待遇。”《云麓漫钞》卷四引 宋 李俦 《挽张叔夜》诗:“一门蒙待遇,徒有泪沾巾。”
指物质上的报酬或政治上所给予的权利、地位。
邓小平 《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二:“退休、离休的干部,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等各方面,都要逐个做出妥善安排。”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八章:“唉!你们职员的待遇都好,比我们公务员强多了!”
指对待人的情形、态度、方式。
冯雪峰 《寓言·槐树和驴子》:“但你也要晓得,用不平等的待遇对待各种朋友,也是一个有名望的人的羞耻呀。”
引证解释
⒈ 接待;对待。
引《史记·大宛列传》:“立宛贵人之故待遇汉使善者名昧蔡以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帝嘉其辞义,优詔答勉之” 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是时待遇诸国法峻。”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抚养羌属,亲入其帐,得人欢心……部落待遇如家人。”
中杰英《罗浮山血泪祭》:“这青年人本来是相当魁伟健壮的,长期的营养不良和非人的待遇,让他只剩下一个清癯的架子。”
⒉ 优遇;恩遇。
引《后汉书·南匈奴传》:“诸王大人或前至,所在郡县为设官邸,赏赐待遇之。”
《北史·燕子献传》:“神武旧养韩长鸞姑为女,是为阳翟公主,遂以嫁之,甚被待遇。”
《云麓漫钞》卷四引宋李俦《挽张叔夜》诗:“一门蒙待遇,徒有泪沾巾。”
⒊ 指物质上的报酬或政治上所给予的权利、地位。
引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二:“退休、离休的干部,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等各方面,都要逐个做出妥善安排。”
李劼人《天魔舞》第八章:“唉!你们职员的待遇都好,比我们公务员强多了!”
⒋ 指对待人的情形、态度、方式。
引冯雪峰《寓言·槐树和驴子》:“但你也要晓得,用不平等的待遇对待各种朋友,也是一个有名望的人的羞耻呀。”
待遇的国语词典
对待、接待。
如:「这职务待遇很高。」
待遇的网络释义
待遇
待遇的翻译
待遇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āi
动词
(1) 暂时停留 。如:在北京只待了一天。
(2) 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如:我在家里待一整天。
(3) 另见
dài
动词
(1) (形声。从彳(
),寺声。本义:等待,等候)(2) 同本义
待,逗也。——《广雅》
有待而行也。——《易·归妹》
窃待于下风。——《庄子·渔父》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待君久不至,已去。——《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待年(等待长大。指女子待嫁);待贤(等候贤人);待诏(等待任职的诏令);待时(等待时机)
(4) 对待
此贤君子也,君厚待之。——《韩非子·喻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资治通鉴·汉纪》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宽待(宽大对待);待见(原谅);待贤(礼遇贤者)
(6) 招待
相公前厅待客。——元· 关汉卿《谢天香》
(7) 又如: 待东(以主人身分招待);待用(接待而拔用);待慢(招待不周;冷淡)
(8) 需要
不待告。——《史记·天官书》。注:“须也。”
(9) 又如: 自不待言;待教(需要教育)
(10) 要
便待出门, 店小二拦住道:“ 金公,那里去?”——《水浒传》
(11) 又如: 待说不说;待好(即将);待善(就要;将要)
(12) 防备
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 依靠
主待农战而尊。——《商君书·农战》
(14) 容,让
两位头领到大寨食息,待贫道自去赶他。——《水浒传》
这也是个彩头,待我见去。——《灰阑记》
(15) 要是,如果
倘或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待不收他,又撇不过柳大郎面皮。——《水浒传》
(1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i6 toi6 [客英字典] tai5 toi5 [东莞腔] toi3 [梅县腔] tai5 toi5 [陆丰腔] toi6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宝安腔] toi3 [沙头角腔] toi5 [台湾四县腔] tai5 toi5
◎ 潮州话:ta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駘 | 徒亥 | 定 | 咍 | 上聲 | 賄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dʰɒi | daix/doj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禺( )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2) 同本义
遇,逢也。——《说文》
遇主于巷。——《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
乃遇汝鸠汝方。——《书·序》
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礼记·曲礼》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夏,公及宋公遇于 清;遇者何?不期也。——《公羊传》
(3) 又如:遇庭(和父母相见);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不好的丈夫);遇缺补正(指遇到员额出缺时,得补任为官)
(4) 遭受
遇人之艰难矣。——《诗·卫风·中谷有蓷》
(5) 又
遇人之不淑矣。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6) 又如:遇厄(遭逢灾难);遇疾(生病);遇谗(遭受谗言的陷害);遇谴(遭到谴责);遇难(遭到灾难);遇谤(遭到毁谤);遇乱(遭遇战乱)
(7) 对待、相待
衔恩遇。——《广绝交论》
公子遇臣厚。——《史记·魏公子列传》
(8) 又如:冷遇(冷淡的待遇);礼遇(尊敬有礼的待遇);优遇(优待)
(9) 抵挡;对付
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荀子·大略》
(10) 又如:遇敌(抵挡敌军;对付敌方)
(11) 遇合;投合
王何不与寡人遇。——《战国策·秦策》。注:“合也。”
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序》
(12) 接触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
木遇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名词
(1) 际遇;机会
百世之良遇也。——三国吴· 韦昭《博弈论》
(2) 又如:机遇(好的境遇;机会);良遇(好机会)
(3) 酬金,薪水 。如:厚遇;遇待(待遇)
(4)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6 [东莞腔] ngi5 [沙头角腔] gni5 [陆丰腔] gni6 gni3 [宝安腔] ngi3 [客英字典] ngi5 [梅县腔] ngi5 [台湾四县腔] ngi5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 潮州话:ngo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遇 | 牛具 | 疑 | 虞 | 去聲 | 遇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ŋĭu | ngyoh/ngiu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