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命出征

dài mìng chū zhēng [dai ming chu zheng]

词语释义

等待出征的命令,然后再行动。

汉字详情

dài,dāi [dai]
部首: 303
笔画: 9
五笔: TFFY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OGDI
四角: 24241

详细解释

dāi

动词

(1) 暂时停留 。如:在北京只待了一天。

(2) 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如:我在家里待一整天。

(3) 另见 dài

dài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2) 同本义

待,逗也。——《广雅》

有待而行也。——《易·归妹》

窃待于下风。——《庄子·渔父》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待君久不至,已去。——《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待年(等待长大。指女子待嫁);待贤(等候贤人);待诏(等待任职的诏令);待时(等待时机)

(4) 对待

此贤君子也,君厚待之。——《韩非子·喻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资治通鉴·汉纪》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宽待(宽大对待);待见(原谅);待贤(礼遇贤者)

(6) 招待

相公前厅待客。——元· 关汉卿《谢天香》

(7) 又如: 待东(以主人身分招待);待用(接待而拔用);待慢(招待不周;冷淡)

(8) 需要

不待告。——《史记·天官书》。注:“须也。”

(9) 又如: 自不待言;待教(需要教育)

(10) 要

便待出门, 店小二拦住道:“ 金公,那里去?”——《水浒传》

(11) 又如: 待说不说;待好(即将);待善(就要;将要)

(12) 防备

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 依靠

主待农战而尊。——《商君书·农战》

(14) 容,让

两位头领到大寨食息,待贫道自去赶他。——《水浒传》

这也是个彩头,待我见去。——《灰阑记》

(15) 要是,如果

倘或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待不收他,又撇不过柳大郎面皮。——《水浒传》

(16) 另见 dāi

英文翻译

treat, entertain, receive; wait

方言集汇

◎ 粤语:d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i6 toi6 [客英字典] tai5 toi5 [东莞腔] toi3 [梅县腔] tai5 toi5 [陆丰腔] toi6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宝安腔] toi3 [沙头角腔] toi5 [台湾四县腔] tai5 toi5
◎ 潮州话:ta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亥上聲開口一等dʰɒidaix/doj
mìng [ming]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WGK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MRL
四角: 806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2) 同本义

命,使也。——《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

出君下臣名曰命。——汉· 蔡邕《独断》

语下命者,制令也。——《贾子·礼容》

凡尊者之言曰命。——《文选·闲居赋序》注

维君子命。——《诗·大雅·卷阿》

某固辞不得命。——《仪礼·燕礼》

命田舍东郊。——《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命妪煮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白居易《琵琶行序》

(3) 又如:命酌(使充酌酒者);命席(下令安排座位);命酒(命人置酒);命乐(命人奏乐);命官(任命官吏);命材(任用有才干的人);命事(安排职事);命使(任命使者);命将(任命将领);命相(命令三公辅政、行事);命讨(下令讨伐);命教(命令)

(4) 取名;命名

今之命师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命名(给予名称,定名);命姓(赐姓;建姓);命爵(赐给爵位、官职)

(6) 动,用

欣然命笔。——毛泽东《送瘟神二首序》

(7) 又如:命旅(出师,誓师,启程);命笔(动笔,使笔);命管(命笔)

(8) 通“盟”。在神前誓约,结盟

凡我同盟,毋蕴年,…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名词

(1) 命令;政令;教令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何命焉为。——《墨子·公翰》

大君有命。——《易·师》

掌王后之命。——《周礼·内小臣》

凡诸侯有命告则书。——《左传·隐公十一年》

喜而从命。——《资治通鉴》

西市待命。——清· 方苞《狱中杂记》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

(2) 又如:遵命(敬辞。表示依照对方的嘱咐);命戒(命令与禁令);命词(诏书;也指起草诏书);命诏(君王的命令)

(3) 命运,天命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人生有命。——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命道(命运);命毒(命苦,命运不好);命快(命运好);好命;苦命;算命;命分(命运;命中给的天分;禀赋)

(5) 性命,寿命

命悬于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命如南山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命绝今日。

皆关民命。——《聊斋志异·促织》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逃命;短命;命犯(有杀人罪的罪犯)

(7) 生活,生存 。如:命途(生活的道路、经历);命路(人生的路途)

(8) 帝王按等级官职赐给臣下的东西

赐晋惠公命。(此指服装)——《国语》

(9) 又如:命士(命夫。受有爵命的人);命禾(天子所赐的嘉禾);命民(受帝王赐爵的平民);命圭(天子赐的玉圭)

(10) 通“名”。声誉

时周之命。——《诗·周颂·赉》

英文翻译

life; destiny, fate, luck; an order, instru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6 mi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n5 miang5 [陆丰腔] miang6 min6 [梅县腔] miang5 min3 [海陆丰腔] min6 miang6 [客英字典] miang5 min5 [台湾四县腔] min5 miang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4 min4 [宝安腔] miang3 | min3 [东莞腔] min5 miang3
◎ 潮州话:mian7(miāⁿ) mêng6(mẽ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三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眉病庚三開去聲開口三等mĭɐŋmiengh/myanq
chū [chu]
部首: 219
笔画: 5
五笔: BMK
五行:
仓颉: UU
四角: 2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量词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如:一出《白蛇传》

英文翻译

go out, send out; stand; produc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chut7 [宝安腔] cut7 [客英字典] chut7 [东莞腔] cut7 [沙头角腔] c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d5 [海陆丰腔] chut7 [台湾四县腔] cut7 [陆丰腔] chut7
◎ 潮州话:cug4 (tsh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尺類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chjyih/tcvihtɕʰwi
zhēng [zheng]
部首: 303
笔画: 8
五笔: T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MYM
四角: 212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2) 同本义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征,行也。——《尔雅》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孤蓬万里征。——唐· 李白《送友人》

(3)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远飞的鸟);征盖(远行的车);征夫(远行的人;出征的士兵)

(4) 征伐,发兵讨伐

征者,上伐下也。——《孟子》

奉辞伐罪曰征。——《书·允征》

桓桓于征。——《诗·鲁颂·泮水》

一曰征。——《周礼·太卜》。司农注:“谓征伐人也。”

挟天子以征四方。——《资治通鉴》

(5) 又如:征诛(征讨诛戮);征阵(战阵);征讨(讨伐);征略(征战略地);征剿(犹征讨)

(6) 争夺,争取

不为征利。——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征收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

(8) 又如:征榷(征税与专卖);征役(征税与劳役);征缮(谓征收赋税,整顿武备);征敛(亦作“征敛”)

名词

(1) 赋税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孟子·尽心下》

(2) 又如:征役(赋税与徭役)

(3) 姓

动词

(1) (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2) 同本义

徵,召也。——《说文》

徵,召也。——《尔雅》

以量度成贾而徵徴。——《周礼·司市》

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周礼·县正》

徵唯所欲。——《仪礼·乡射礼》

王使来徵聘。——《左传·宣公九年》

发征期会。——《史记·货殖列传》

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征拜尚书。

(3) 又如:征引(征召引用);征令(征召及施令);征吏(谓召用佐吏);征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征守(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

(4) 求取;索取

物贱之征贵。——《史记·货殖列传》

贵之征贱。

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会征促织。

(5) 又如:征乞(求取);征索(索取);征须(求取);征贿(求取贿赂);征求(求索)

(6) 追究;追问

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

(7) 证明;验证

念用庶征。——《书·洪范》

征为五声。——《左传·昭公元年》

用牲,加书征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征验;征圣(验证于前圣的遗教);征象(验证);征效(效验)

名词

(1) 征兆;迹象

明征定保。——《书·胤征》

休征嘉应。——《汉书·平帝纪赞》

候善恶之征。——《汉书·艺文志》

征兆必报。——《汉书·儿宽传》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荀子》

征于色。——《孟子·告子下》

(2) 又如:征迹(迹象);征怪(怪异的征兆);征咎(灾祸的征兆);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征效(征兆) “徵”

英文翻译

invade, attack, conquer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zhin1 [台湾四县腔] tsiin1 [客英字典] zh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陆丰腔] zhin1 [东莞腔] zin1 [宝安腔] zin1 [海陆丰腔] zhin1
◎ 潮州话:zêng1(cheng) dêng1(t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諸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jĭɛncjeng/tj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