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幢

tóng zhuàng [ tong zhuang]
注音 ㄊㄨㄥˊ ㄓㄨㄤˋ

词语释义

用于仪仗的赤色旗帜。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用于仪仗的赤色旗帜。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诗:“彤幢絳旃紫纛旛,炎官热属朱冠褌。”

引证解释

⒈ 用于仪仗的赤色旗帜。

唐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诗:“彤幢絳旃紫纛旛,炎官热属朱冠褌。”

彤幢的网络释义

彤幢

  • tóng zhuàng ㄊㄨㄙˊ ㄓㄨㄤˋ
  • 彤幢
  • 用于仪仗的赤色旗帜。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诗:“彤幢绛旃紫纛旛,炎官热属朱冠褌。”
  • 汉字详情

    tóng [tong]
    部首: 326
    笔画: 7
    五笔: MYE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YHHH
    四角: 7242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丹,从彡( shān)。丹,丹砂。彡,毛饰。本义:彩色装饰) 同本义

    彤,丹饰也。——《说文》

    彤弓一。——《书·文侯之命》

    诸侯彤弓。——《荀子·大略》。按:“丹漆也。”

    (2) 又如:彤几(朱漆几);彤镂(涂丹漆和雕刻花纹);彤辇(朱漆宫车);彤壶(朱漆漏壶);彤庭(彤宫,彤殿,彤廷。汉代宫廷。因以朱漆涂饰,故称);彤车(朱漆车);彤弓(朱漆弓);彤矢(朱漆箭);彤闱(朱漆宫门)

    形容词

    (1) 赤色

    麻冕彤裳。——《书·顾命》

    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2) 又如:彤丹(朱漆);彤芝盖(朱伞);彤彤(通红貌);彤珠(烧红的铁丸)

    名词

    (1) 彤管(笔)的简称

    书笏珥彤,纪言事于仙室。——《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2) 周代国名 。在今陕西省华县境

    英文翻译

    red, vermilion; name of anc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dung4 tung2 [宝安腔]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冬平聲開口一等duung/dvngdʰuoŋ
    chuáng,zhuàng [chuang,zhuang]
    部首: 318
    笔画: 15
    五笔: MHUF
    五行:
    仓颉: LBYTG
    四角: 40215

    详细解释

    chuáng

    名词

    (1) (形声。从巾,童声。本义:古时作为仪仗用的一种旗帜)

    (2) 垂筒形、饰有羽毛、锦绣的旗帜。古代常在军事指挥、仪仗行列、舞蹈表演中使用 。如:幢幡(佛前所立的旌旗。后泛指一般旌旗);幢队(行军时,举旗帜作先导的部队);幢牙(军营前饰有羽毛的大旗)

    (3) 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子。书写佛号或经咒于帛上者称经幢,刻于石上者称石幢 。如:幢相(佛幢)

    (4)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百人为幢 。如:幢主(部队首长)

    (5) 量词。俗称房屋或楼房一所为一幢

    (6) 另见 zhuàng

    zhuàng

    名词

    张挂在舟、车上的帷幔

    抚鸿幢,御矰缴,方舟并驾,俛仰极乐。——《后汉书》

    形容词

    (1) 愚昧无知

    是故君先立于仁,则大夫忠而士信,民敦,工璞,商悫,女憧,妇空空。七者,教之志也。——《大戴礼记》

    (2) 又如:幢愚(愚昧);憧憧(憨愚无知的样子)

    量词

    (1) 〈方〉∶房屋的栋数。如:一幢房屋

    (2) 另见 chuáng

    英文翻译

    carriage curtain; sun screen

    方言集汇

    ◎ 粤语:cong4 tong4 zong6
    ◎ 客家话:[梅县腔] cong2 [海陆丰腔] tung2 cong2 cong6 [客语拼音字汇] cong2 dung4 dung4 [台湾四县腔] tung2 cong2 cong5 [客英字典] tung2 cong2 cong5 [宝安腔] cong3 |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四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宅江平聲開口二等drung/deongɖʰɔ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