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墀

tóng chí [ tong chi]
注音 ㄊㄨㄥˊ ㄔˊ

词语释义

即丹墀。借指朝廷。

词语解释

  1. 即丹墀。借指朝廷。

    唐 韩愈 《归鼓城》诗:“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 宋 秦观 《寄孙莘老少监》诗:“一出 承明 七换麾,君恩復许上彤墀。”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二:“彤墀小立缀鵷鸞,金碧初阳当画看。”

引证解释

⒈ 即丹墀。借指朝廷。

唐韩愈《归鼓城》诗:“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
宋秦观《寄孙莘老少监》诗:“一出承明七换麾,君恩復许上彤墀。”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三二:“彤墀小立缀鵷鸞,金碧初阳当画看。”

彤墀的网络释义

彤墀

  • 彤墀,tóng chí ㄊㄨㄙˊ ㄔㄧˊ,即丹墀。借指朝廷。 唐 韩愈《归鼓城》。
  • 汉字详情

    tóng [tong]
    部首: 326
    笔画: 7
    五笔: MYE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YHHH
    四角: 7242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丹,从彡( shān)。丹,丹砂。彡,毛饰。本义:彩色装饰) 同本义

    彤,丹饰也。——《说文》

    彤弓一。——《书·文侯之命》

    诸侯彤弓。——《荀子·大略》。按:“丹漆也。”

    (2) 又如:彤几(朱漆几);彤镂(涂丹漆和雕刻花纹);彤辇(朱漆宫车);彤壶(朱漆漏壶);彤庭(彤宫,彤殿,彤廷。汉代宫廷。因以朱漆涂饰,故称);彤车(朱漆车);彤弓(朱漆弓);彤矢(朱漆箭);彤闱(朱漆宫门)

    形容词

    (1) 赤色

    麻冕彤裳。——《书·顾命》

    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2) 又如:彤丹(朱漆);彤芝盖(朱伞);彤彤(通红貌);彤珠(烧红的铁丸)

    名词

    (1) 彤管(笔)的简称

    书笏珥彤,纪言事于仙室。——《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2) 周代国名 。在今陕西省华县境

    英文翻译

    red, vermilion; name of anc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dung4 tung2 [宝安腔]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冬平聲開口一等duung/dvngdʰuoŋ
    chí [chi]
    部首: 334
    笔画: 15
    五笔: FNI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GSEQ
    四角: 4715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犀( )声。本义:古代殿堂上经过涂饰的地面)

    (2) 同本义

    墀,涂地也。——《说文》

    以丹漆地,故称丹墀。——《汉典职仪》

    故愿一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涂。——《汉书》

    (3) 台阶上面的空地。也指台阶

    青琐丹墀。——《文选·张衡·西京赋》

    英文翻译

    porch; courtyard; steps lea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客家话:[梅县腔] chii2 chi2 [海陆丰腔] chi2 [客英字典] chi2 [台湾四县腔] cih2 [宝安腔] ci2 [客语拼音字汇] ci2 [陆丰腔] chi3
    ◎ 潮州话:c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尼脂B開平聲開口三等脂Bdrii/dyɖ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