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步

ruò bù [ ruo bu]
注音 ㄖㄨㄛˋ ㄅㄨˋ

词语释义

轻盈的脚步。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轻盈的脚步。 南朝 梁简文帝 《咏舞》:“娇情因曲动,弱步逐风吹;悬釵随舞落,飞袖拂鬟垂。”

引证解释

⒈ 轻盈的脚步。

南朝梁简文帝《咏舞》:“娇情因曲动,弱步逐风吹;悬釵随舞落,飞袖拂鬟垂。”

弱步的网络释义

弱步

  • 弱步是汉语词汇,是轻盈的脚步的意思,出自《咏舞》。
  • 汉字详情

    ruò [ruo]
    部首: 312
    笔画: 10
    五笔: XUX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MNIM
    四角: 17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 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2) 同本义。与“强”相对

    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说文》

    栋桡,本末弱也。——《易·大过》

    颉遇王子弱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志弱而事强。——《淮南子·原道》

    辅隙者则国必弱。——《孙子·谋攻》

    众散为弱。——《左传·哀公十年》

    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商君书·错法》

    两争曰弱。——《周书·武顺》

    然操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

    弱者道之用。——《老子》

    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陶潜《游斜川》

    (3) 又如:弱植(软弱无能,无法扶植);弱道(道家语。柔弱之道);弱人(势弱之人);弱湍(舒缓的流水);弱力(力量单薄;能力不强的人);弱才(才能平庸低下);弱孤(力孤力弱);弱门(胆小之人)

    (4) 纤柔;软弱

    苗其弱也欲孤。——《吕氏春秋·辨士》

    弱柳青槐拂地垂。——唐· 卢照邻《长安古意》

    (5) 又如:弱约(柔弱美好);弱骨(骨柔软;伶仃瘦骨);弱劣(软弱无力);弱愿(柔顺善良);弱蒂(细弱的叶柄或花蒂);弱腕(微细的手腕);弱藻(柔弱的水草)

    (6) 虚弱;瘦弱

    小人弱息,当得一子。——《南史·周盘龙传》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红楼梦》

    (7) 又如:弱甲(老弱之兵);弱疾(身体瘦弱的疾病);弱息(柔弱的女子)

    (8) 年幼,年少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9) 又如:弱笄(未成年的少女);弱丧(年少时丧失故居);弱岁(少年,弱冠的年龄);弱年(幼年);弱口(人口中之幼小者);弱年(年少;弱冠之年);弱辰(幼年);弱弟(幼弟)

    (10) 小 。如:弱门(小户);弱湍(微小的激流)

    (11) 不足,略少

    黄道日之所行也,…与赤道交于角五少弱。——《晋书》

    (12) 坏

    有些儿好弱,你根柢不舍!——《西厢记诸宫调》

    名词

    年少的人 。如:弱息(子女;孩子)

    动词

    (1) 衰败

    姜族弱矣,而 妫将始昌。——《左传·昭公三年》

    (2) 丧失

    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左传》

    (3) 减少

    不弱兵,欲攻齐。——《战国策》

    (4) 削弱

    专祸楚国,弱寡王室。——《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汉· 贾谊《过秦论上》

    (5) 又如:弱寡(削弱孤立);弱敌(削弱敌人)

    (6) 侵害

    鲁为 齐弱久矣。—— 宋· 苏轼《论孔子》

    (7) 败

    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身死名息。——《韩非子》

    (8) 惧怕

    别人弱他官府,我却不弱他。——《古今小说》

    英文翻译

    weak; fragile, del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joe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ok8 [客英字典] ngiok8 [东莞腔] ngiok8 [梅县腔] niok8 [陆丰腔] gniok8 [客语拼音字汇] ngiog6 ngiog6 [沙头角腔] ngiok8 [宝安腔] ngiok8 [台湾四县腔] ngio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灼藥開入聲開口三等nʑĭaknjak/rak
    [bu]
    部首: 447
    笔画: 7
    五笔: HIR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LMH
    四角: 212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2) 同本义

    步,行也。——《说文》

    跬步而不敢忘,孝也。——《礼记·祭义》

    王朝步自周。——《书·召诰》

    步路马必中道。——《礼记·曲礼》

    见夫人之步马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步余马兮山皋。——《楚辞·屈原·涉江》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3) 又如:止步;信步(随意走动;散步);步步虚心(时时虚怀若谷,毫不自满);步阁(步廊,走廊);步趋(行走)

    (4) 以脚步测量远近 。如:步一步两房之间的距离;步景(测量日影);步量(用脚步测量);步弓(丈量土地用的一种木制器具)

    (5) 按照,跟着;跟随

    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毛泽东《浣溪沙》

    (6) 又如:步人后尘;步武(追随前人脚步而行);步趾(犹追随);步趋(追随,效法)

    (7) 踏 。如:步斗(步玄斗。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据说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步舞(踏步起舞)

    (8) 推算;测算

    迎日步气。——《时令论上》

    (9) 又如:步天(测算天体);步漏(推算时刻);步历(推算岁时节候)

    名词

    (1) 脚步,步伐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盈盈公府步(方步),冉冉府中趋。——《乐府诗集·陌上桑》

    (2) 又如:方步(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放步(迈开大步);阔步(迈大步);碎步(小而快的步子);纵步(放开脚步)

    (3) 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 又如:跑步;大踏步;步伐(行走的步子);朝门走了两步,停了下来

    (5) 通常是连续发生的一次行动、一个步骤 。如:下一步怎么办;初步(第一阶段)

    (6) 步兵(诸兵种之一)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资治通鉴》

    (7) 又如:步士(步兵);步队(步兵队伍);步骑(步兵与骑兵);步哨(专任警戒的士兵)

    (8) 时运,命运

    於乎有哀,国步斯频。——《诗·大雅·桑柔》

    (9) 又如:不幸落到这一步;后步(余地);地步(处境;景况)

    (10) 埠 ,水边停船处

    宅有新屋,步有新船。——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柳宗元《铁炉步志》

    (11) 姓

    量词

    长度单位,历代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

    舆六尺,六尺为步。——《史记·秦始皇本纪》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英文翻译

    step, pace; walk, stroll

    方言集汇

    ◎ 粤语:bou6
    ◎ 客家话:[梅县腔] pu5 [沙头角腔] pu5 [东莞腔] pu5 [海陆丰腔] pu6 [客英字典] pu5 [台湾四县腔] pu5 [客语拼音字汇] pu4 [宝安腔] pu3 [陆丰腔] p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故去聲開口一等bʰuboh/b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