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

yǐn xiàn [ yin xian]
繁体 引線
注音 一ㄣˇ ㄒ一ㄢ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韩愈《赠侯喜》诗:“举竿引线忽有得,一寸才分鳞与鬐。”

拉线。

引火线,导火线。

比喻直接引起事变的事件。

方言。缝衣针的别称。

指铁路或公路连接桥梁的一段线路。

犹先导。

介绍;拉拢。

内线,指告密及引路捕人者。

词语解释

  1. 见“ 引线 ”。

  2. 亦作“ 引綫 ”。拉线。

    唐 韩愈 《赠侯喜》诗:“举竿引线忽有得,一寸纔分鳞与鬐。”

  3. 介绍;拉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婢子负心,倾意新郎,不忆引綫人矣。” 大中华国民 《阴谋之鳞爪》:“ 章 更嗾 陆宗舆 、 曹汝霖 、 张弧 三人出面,己则从中引綫。”

  4. 内线,指告密及引路捕人者。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黄克强长沙革命之失败》:“ 庞鸿昌 极顽固兇残,即购一会党作引线,捕一与 黄克强 有关係之会党,酷刑拷打逼供。”

  5. 犹先导。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二》:“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

  6. 引火线,导火线。

    清 薛福成 《威毅伯攻克金陵》:“口门留一穴,以粗竹数丈,为引线贯入穴中,竹内用大布数匹,包火药实之。” 巴金 《家》十五:“一筒花炮燃完了,又有人去点燃第二筒花炮的引线。”

  7. 比喻直接引起事变的事件。

    沙汀 《防空》:“大家都肯定 中日 战事一定会爆发的,很可能 芦沟桥 事件就是引线。”

  8. 指铁路或公路连接桥梁的一段线路。

  9. 方言。缝衣针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 见“引线”。亦作“引綫”。

⒉ 拉线。

唐韩愈《赠侯喜》诗:“举竿引线忽有得,一寸纔分鳞与鬐。”

⒊ 介绍;拉拢。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姐》:“婢子负心,倾意新郎,不忆引綫人矣。”
大中华国民《阴谋之鳞爪》:“章更嗾陆宗舆、曹汝霖、张弧三人出面,己则从中引綫。”

⒋ 内线,指告密及引路捕人者。

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黄克强长沙革命之失败》:“庞鸿昌极顽固兇残,即购一会党作引线,捕一与黄克强有关係之会党,酷刑拷打逼供。”

⒌ 犹先导。

鲁迅《热风·随感录六十二》:“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

⒍ 引火线,导火线。

清薛福成《威毅伯攻克金陵》:“口门留一穴,以粗竹数丈,为引线贯入穴中,竹内用大布数匹,包火药实之。”
巴金《家》十五:“一筒花炮燃完了,又有人去点燃第二筒花炮的引线。”

⒎ 比喻直接引起事变的事件。

沙汀《防空》:“大家都肯定中日战事一定会爆发的,很可能芦沟桥事件就是引线。”

⒏ 指铁路或公路连接桥梁的一段线路。

⒐ 方言。缝衣针的别称。

引线的国语词典

缝衣针。

引线的网络释义

引线

  • 词义:从元器件封装体内向外引出的导线。在表面组装元器件中,指翼形引线、J形引线、I形引线等外引线的统称。 用来引燃炸药的导火索有时也叫“引线”,是化学材料,要区别。
  • 引线造句

    这次我们两校的合作,你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经过村团支书的穿针引线,这对有情人冲破世俗偏见,结为终身伴侣。
    引线点着了,炸药包爆炸了,敌碉堡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如果不是他穿针引线,我们这笔买卖还做不成呢!
    书是引线,能使人类通往令一个世界。
    中介人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是否成交则在你们双方。
    产品用途:将已焊好引线的电容器芯子的引线焊到电容器盖子上。特点:焊接可靠,一致性好,效率高。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低。
    用国产梁式引线混频二极管,设计了平面集成混频器。
    在纳什的率领下,太阳队掀起了一股快打旋风,纳什扮演着指挥官的角色,在他的穿针引线下,其他队友也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笔者系统地研究了改善金属封装外引线抗弯曲疲劳的方法。
    适用于电路板喷锡,热风整平,波峰焊、热浸焊和引线搪锡。
    一种空腹装配式接地装置,由接地引线等组成。其特征是这种装置由引线与一个金属空心球状体紧固构成。
    与石英载体,梁式引线载体以及玻璃钝化载体相比,不论在性能上或者强度上都具有明显的优点。
    昨日上午,梨树县农民工在梨树镇向阳街梨树卫校楼下挖地下光缆沟时,突然发现带引线的手榴弹和癞瓜手雷。
    适用于高档电路板的波峰焊、热浸焊和高档引线搪锡。
    基于解析模型的方法,研究了超声波在热超声金丝球引线键合机变幅杆中的传递规律。
    演奏员时而正经八百的在演奏,忽而以滑稽搞笑的肢体语言演绎他们的集体创作,一位叙述者穿针引线,引领观众进入他们的音乐魔幻空间。
    甚至,她还学会了针线活,两脚趾夹针、拈线,不到两分钟完成了穿针引线钉扣的全过程。
    用一对引线就能够便利地实现精采的分辨力和正确度,而且操作简单便利。
    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

    汉字详情

    yǐn [yin]
    部首: 312
    笔画: 4
    五笔: XHH
    五行:
    仓颉: NL
    四角: 1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2) 同本义

    引,开弓也。——《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4) 拉,牵挽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车避匿。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引日(拉转日轮);引手(拉回手);引曳(牵拉)

    (6) 延长;延续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7) 又如:引日(拖延时日);引年(延长年寿);引时(迁延时日)

    (8) 伸着

    引首顾曰。——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9) 又如:引首(伸长头颈,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颈(伸长颈项);引臂(伸臂)

    (10) 牵连;攀供

    果引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连捕)

    (12) 引导

    引之表仪。——《左传·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转(扭转;转回);引风吹火(引风助火势。喻指煽风点火,加重事态);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14) 带领

    复夜引兵。——《资治通鉴·唐纪》

    (15) 又如:引奏(向帝王禀告、上书);引领(带领);引线(告密、引路捕人者)

    (16) 引决、自尽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选·潘岳·寡妇赋》

    (17) 又如:引决(自杀);引诀(引决);引药(服毒自杀)

    (18) 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引喻失义(援引例证以明理而失去大义);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20) 荐举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21) 又如:引援(推举;引荐);引预(引荐,使之参与)

    (22) 招致

    必亲引问。——《资治通鉴·唐纪》

    (23) 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24) 执持 。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指喝酒)

    (25) 退避

    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26)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27) 选用 。如:引贤(选用贤才)

    (28) 吸引

    引入黄婆洞。——《广东军务记》

    (29) 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30) 辞职 。如:引老(告老。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31) 举起;竖起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32) 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33) 承认

    权引咎责躬。——《三国志·吴志》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35) 延请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36) 取过来,拿出

    引佩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名词

    (1) 引车前行的皮带

    縣縣常以结引驰外为务。——《荀子·王霸》。注:“引,读为靷。靷,引轴之物。”

    属引。——《仪礼·既夕礼》。注:“引,所以引柩车,在轴遁曰绋。”

    执引者三百人。——《周礼·大司徒》

    (2) 卷首语;序言 。如:小引

    (3) 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

    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马融《长笛赋》

    (4) 又如:引辞(宋元戏曲演唱时第一支曲子的泛称,用以引起剧情)

    (5) 指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

    令客人赴官请引,自于茶园买茶…——《宣和遗事》

    (6) 又如:引行公店(盐商联合经营的机构);盐引;茶引

    (7) 通行执照

    央李员外衙门上下打点使用了钱,见了大严,给引还乡。——《警世通言》

    形容词

    长久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水经注》

    量词

    长度单位 。古代以十丈为一引。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30引

    英文翻译

    to pull, draw out, attract; to stretch

    方言集汇

    ◎ 粤语:jan5
    ◎ 客家话:[梅县腔]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jin3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yin3 [海陆丰腔] rin1 rin3 [客英字典] jin3 [东莞腔] jin3 [陆丰腔] jin3 [宝安腔] jin3 [沙头角腔] j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六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余忍眞A上聲開口三等眞Ajĭĕnjinx/jiin
    xiàn [xian]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G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IJ
    四角: 231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戔( jiān)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2) 同本义

    线,缕也。——《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

    中国不绝如线。——《公羊传·僖公四年》

    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红楼梦》

    (3) 又如:线儿提的(提线木偶。借指酒后失态,步法踉跄);毛线;丝线;缝纫线

    (4) 细长如线的东西

    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线溜(细长的山水)

    (6) 线索

    并多雇素暗夷语线民,假装济夷办艇,作为内应。——清· 林则徐《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

    (7) 又如:线上的(同行);明线;内线;暗线

    (8) 金属线 。如:导线;天线;火线;地线;电线

    (9) 几何学名词 。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如:实线;虚线;曲线;直线

    (10) 记录边界、区域或等高线的标记

    唐人线画,流动如生。—— 鲁迅《书信集·致李桦》

    (11) 又如:边线;中线;水线;防线;警戒线

    (12) 铁路线,铁路的路轨或路基 。如:京广线;专线;各干线;支线

    (13) 辐射线 。如:光线;紫外线;红外线;宇宙线;射线

    动词

    通“骟”。阉割 。如:线鸡(阉鸡。指阉割或阉割过的鸡)

    量词

    用于抽象事物 。如:一线希望;一线光明;一线儿红

    英文翻译

    line, thread, wire; clue

    方言集汇

    ◎ 粤语:si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