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线

yǐn huǒ xiàn [ yin huo xian]
繁体 引火線
注音 一ㄣˇ ㄏㄨㄛˇ ㄒ一ㄢˋ

词语释义

在确定的时间内,引爆炸弹﹑炸药包等的易燃绳线。也称导火线。

词语解释

  1. 在确定的时间内,引爆炸弹、炸药包等的易燃绳线。也称导火线。

引证解释

⒈ 在确定的时间内,引爆炸弹、炸药包等的易燃绳线。也称导火线。

引火线的国语词典

引燃能爆裂物的绳线。

如:「他的粗心是这场悲剧的引火线。」

引火线的网络释义

引火线

  • 引火线是指用于点火、传火、控制时间的烟火药制品。烟花爆竹用的引火线有纸引、安全引、棉纱引、碳精引、无烟引等。根据其燃烧速度可分为快速引火线、慢速引火线。
  • 引火线造句

    冷淡男子仿佛成了引火线,他第一个动手,顿时引起了许多玩家的血腥和心中仇恨,都开始拔刀相向,开始厮杀起来。
    留口,内装毒杀性火和五个小型生铁制火球,装填后将口封闭,并引火线。
    到了这时候,球是踢不成了,双方之间明显气氛紧张到极点,只要稍微有点引火线,便会演变成群架的下场。
    引火线已经烧到尽头,就要爆炸了,快躲远点。
    这种感觉曾经有过,是几年前那位挟持一车人的劫匪用手扣住药的引火线的时候。
    这个水中的高科技武器看来也是中国的发明,名水底龙王炮,用火包外边包覆牛郛防水,以羊肠通引火线,用羽毛做成浮标保证引火线的不进水。
    只需要一个引火线她就会彻底爆发。
    引火线,又称药捻,是指用于烟花爆竹点火、传火、控制时间的烟火药制品。
    本条例所称烟花爆竹,是指烟花爆竹制品和用于生产烟花爆竹的民用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等物品。
    一切准备好后,武儿和几位兄弟来到院后围墙下,先用砖头往里面乱扔把狗引了出来,再点上引火线,把牛骨头扔了进去,不一会引火绳走动了,大家知道狗上钩了。

    汉字详情

    yǐn [yin]
    部首: 312
    笔画: 4
    五笔: XHH
    五行:
    仓颉: NL
    四角: 1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2) 同本义

    引,开弓也。——《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4) 拉,牵挽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车避匿。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引日(拉转日轮);引手(拉回手);引曳(牵拉)

    (6) 延长;延续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7) 又如:引日(拖延时日);引年(延长年寿);引时(迁延时日)

    (8) 伸着

    引首顾曰。——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9) 又如:引首(伸长头颈,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颈(伸长颈项);引臂(伸臂)

    (10) 牵连;攀供

    果引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连捕)

    (12) 引导

    引之表仪。——《左传·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转(扭转;转回);引风吹火(引风助火势。喻指煽风点火,加重事态);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14) 带领

    复夜引兵。——《资治通鉴·唐纪》

    (15) 又如:引奏(向帝王禀告、上书);引领(带领);引线(告密、引路捕人者)

    (16) 引决、自尽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选·潘岳·寡妇赋》

    (17) 又如:引决(自杀);引诀(引决);引药(服毒自杀)

    (18) 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引喻失义(援引例证以明理而失去大义);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20) 荐举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21) 又如:引援(推举;引荐);引预(引荐,使之参与)

    (22) 招致

    必亲引问。——《资治通鉴·唐纪》

    (23) 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24) 执持 。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指喝酒)

    (25) 退避

    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26)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27) 选用 。如:引贤(选用贤才)

    (28) 吸引

    引入黄婆洞。——《广东军务记》

    (29) 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30) 辞职 。如:引老(告老。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31) 举起;竖起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32) 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33) 承认

    权引咎责躬。——《三国志·吴志》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35) 延请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36) 取过来,拿出

    引佩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名词

    (1) 引车前行的皮带

    縣縣常以结引驰外为务。——《荀子·王霸》。注:“引,读为靷。靷,引轴之物。”

    属引。——《仪礼·既夕礼》。注:“引,所以引柩车,在轴遁曰绋。”

    执引者三百人。——《周礼·大司徒》

    (2) 卷首语;序言 。如:小引

    (3) 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

    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马融《长笛赋》

    (4) 又如:引辞(宋元戏曲演唱时第一支曲子的泛称,用以引起剧情)

    (5) 指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

    令客人赴官请引,自于茶园买茶…——《宣和遗事》

    (6) 又如:引行公店(盐商联合经营的机构);盐引;茶引

    (7) 通行执照

    央李员外衙门上下打点使用了钱,见了大严,给引还乡。——《警世通言》

    形容词

    长久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水经注》

    量词

    长度单位 。古代以十丈为一引。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30引

    英文翻译

    to pull, draw out, attract; to stretch

    方言集汇

    ◎ 粤语:jan5
    ◎ 客家话:[梅县腔]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jin3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yin3 [海陆丰腔] rin1 rin3 [客英字典] jin3 [东莞腔] jin3 [陆丰腔] jin3 [宝安腔] jin3 [沙头角腔] j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六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余忍眞A上聲開口三等眞Ajĭĕnjinx/jiin
    huǒ [huo]
    部首: 414
    笔画: 4
    五笔: OOOO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
    四角: 9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fo2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xuɑhuax/xuaa
    xiàn [xian]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G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VMIJ
    四角: 231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戔( jiān)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2) 同本义

    线,缕也。——《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

    中国不绝如线。——《公羊传·僖公四年》

    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红楼梦》

    (3) 又如:线儿提的(提线木偶。借指酒后失态,步法踉跄);毛线;丝线;缝纫线

    (4) 细长如线的东西

    天云一线。——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线溜(细长的山水)

    (6) 线索

    并多雇素暗夷语线民,假装济夷办艇,作为内应。——清· 林则徐《焚剿夷船擒获汉奸折》

    (7) 又如:线上的(同行);明线;内线;暗线

    (8) 金属线 。如:导线;天线;火线;地线;电线

    (9) 几何学名词 。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如:实线;虚线;曲线;直线

    (10) 记录边界、区域或等高线的标记

    唐人线画,流动如生。—— 鲁迅《书信集·致李桦》

    (11) 又如:边线;中线;水线;防线;警戒线

    (12) 铁路线,铁路的路轨或路基 。如:京广线;专线;各干线;支线

    (13) 辐射线 。如:光线;紫外线;红外线;宇宙线;射线

    动词

    通“骟”。阉割 。如:线鸡(阉鸡。指阉割或阉割过的鸡)

    量词

    用于抽象事物 。如:一线希望;一线光明;一线儿红

    英文翻译

    line, thread, wire; clue

    方言集汇

    ◎ 粤语:si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