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父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弓工。
汉 蔡邕 《释诲》:“弓父毕精於筋角, 佽飞 明勇於赴流。”参见“ 弓工 ”。
引证解释
⒈ 弓工。参见“弓工”。
引汉蔡邕《释诲》:“弓父毕精於筋角, 佽飞明勇於赴流。”
弓父的网络释义
弓父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2) 同本义
弓,兵也,所以发矢。——《说文》
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正字通》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毋弛而弓,一栖两雄。——《韩非子·扬权》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3) 又如:弓手(亦作“弓箭手”。宋元时州县统辖的负责巡逻、缉捕的兵卒);弓壶(有“弓”字铭文的酒器;装弓的袋);弓号(弓);弓剑(弓与剑);弓箕(弓和箕。喻指世传的家业技艺)
(4) 形状或作用像弓的器具
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范爱农》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乐府诗集·隋·明余庆·军行》
(5) 又如:弹弓;胡琴弓;弓小(弓形而纤小);弓弯(弓鞋。指缠脚妇女穿的鞋)
(6) 演奏弓弦乐器时的运弓技术 。如:连弓;分弓;顿弓;连顿弓;击跳弓;弹跳弓;抛弓
(7) 丈量土地的器具,用木制成,形状似弓 ,两端距离是五尺,也叫步弓
侯道五十弓。——《仪礼·乡射礼记》
丈地弓制不真,责之弓手。——清· 黄六鸿《清文部·责经手》
(8) 又如:弓手(古代丈量地亩持步弓的人)
量词
(1) 丈量土地的计量单位,一弓为五尺、三百六十弓为一里
自冢至麓,凡二百弓。——唐· 陆龟蒙《送小鸡山樵人序》
(2) 又如:弓口(尺寸。弓:丈量土地的计量单位)
动词
(1) 弯曲,引申为弯身,指行礼
据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载,谓有士人醉卧,见妇人踏歌曰:“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其中双鬟者问如何是弓腰?歌者笑曰:“汝不见我作弓腰乎?”乃返首髻及地,腰势如规
(2) 又如:弓腰人(古指舞伎);弓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ung1 [东莞腔] giung1 [客英字典] giung1 [沙头角腔] giung1 [梅县腔] giung1 [宝安腔] giung1 [海陆丰腔] giung1 [陆丰腔] giung1 [台湾四县腔] giu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弓 | 居戎 | 見 | 東三 | 平聲 | 東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kĭuŋ | kiung |
详细解释
fǔ
名词
(1) 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诗·大雅》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 眜。——《春秋》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父知之乎?(父:老先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3) 又如:渔父;田父
(4) 通“甫”。开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四十二章》
(5) 又如:教父(教戒的开始)
(6) 天。古人以为天地生万物,故称天为“父”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呼母。——《易·说卦》
动词
(1) 通“捕”(
)。捕捉,捉拿徒以而富(通福)之,父系而伏之。——《管子·侈靡》
(2) 另见
fù
名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2) 同本义
(3) 某人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
父,家长举教者。——《说文》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4) 又
见父之执。疏:“父执,谓执友与父同志者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父至尊也。——《仪礼·丧服传》
(5) 又
父子手足也。
父者子之天也。
乾为父。——《易·说卦》
父者,家之隆也。——《荀子·致仕》
孙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世说新语·言语》
(6) 又如:父执(父亲的朋友);父祖(父亲和祖父);父宗(父亲的继承人);父艰(父丧。同父忧);父任(儿子因父亲任官而得官职);父执(父亲的朋友);父族(父亲的亲族);父业(父亲的事业)
(7) 对某一种大事业的创始者的尊称。如:国父;革命之父;氢弹之父;原子能之父
(8) 指万物化生之本
乾为父。——《易·说卦传》
(9) 又如:父天(以天为父);父母国,父国,父母之邦(祖国)
(10) 对和父亲同辈的男性亲属的称呼。如:伯父;叔父;祖父;父老。后亦以称姻亲中的长辈。如:舅父;姨父;岳父
(11) 古代天子、诸侯对同姓长辈的称呼
以速诸父。——《诗·小雅·伐木》
(12) 亦指与雏、崽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禽兽中的雄性 。如:父马(雄马)
(13) 上古对官长的称呼。宋时,羌、西夏等少数民族对汉族官长亦尊称“父” 。如:父师(太师。上古三公之一);父舅(古代天子对诸侯的称呼。同姓诸侯称父,异姓的称舅)
动词
(1) 行为像个父亲 。如:父事(把别人当做父亲一般对待)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5 [东莞腔] fu5 [陆丰腔] fu5 [梅县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宝安腔] fu3 [海陆丰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客英字典] f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甫 | 方矩 | 幫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pyox/piuu | p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