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绨

yì tí [ yi ti]
繁体 弋綈
注音 一ˋ ㄊ一ˊ

词语释义

黑色的粗厚丝织品。

词语解释

  1. 黑色粗厚的丝织物。弋,通“ 黓 ”。

    《汉书·文帝纪赞》:“身衣弋綈,所幸 慎夫人 ,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颜师古 注:“弋,黑色也。綈,厚繒。”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夫废肉刑害於义,损之可也;衣弋綈伤乎礼,中焉可也。” 唐 刘禹锡 《贺赦表》:“菲食遵 夏禹 之规,弋綈法 汉文 之俭。”

引证解释

⒈ 黑色粗厚的丝织物。弋,通“黓”。

《汉书·文帝纪赞》:“身衣弋綈,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颜师古注:“弋,黑色也。綈,厚繒。”
隋王通《中说·事君》:“夫废肉刑害於义,损之可也;衣弋綈伤乎礼,中焉可也。”
唐刘禹锡《贺赦表》:“菲食遵夏禹之规,弋綈法汉文之俭。”

弋绨的国语词典

黑色的粗厚丝织品。

弋绨的网络释义

弋绨

  • 弋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tí ,意思是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 汉字详情

    [yi]
    部首: 341
    笔画: 3
    五笔: AG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P
    四角: 43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小木桩。今字作“杙”)

    (2) 同本义

    以钩弋压下枝,令着地。——《齐民要术》

    (3) 系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 。如:弋(系有丝绳的射鸟短矢);弋罗(矢缴和罗网);弋缴(猎取飞鸟的箭)

    (4) 指禽鸟

    十二月,鸣弋。弋也者,禽也。——《大戴礼记》

    (5) 姓氏

    美孟弋矣。——《诗·傭风·桑柔》

    动词

    (1) 射。用带绳子的箭射猎

    戈,缴射也。——《玉篇》

    弋凫与雁。——《诗·郑风·女曰鸡鸣》。疏:“弋,谓以绳系矢而射之也。”

    公弋取彼在穴。——《易·小过卦》。虞注:“弋,矰缴射。”

    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庄子·佉箧》

    善弋者下鸟乎百仞之上。——《吕氏春秋·功名》。注:“弋,缴射之也。”

    (2) 又如:弋射(射鸟)

    (3) 取 。如:弋窃(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

    形容词

    (1) 黑色

    身衣弋绨。——《汉书·文帝纪》

    (2) 又如:弋祶(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英文翻译

    catch, arrest; shoot with bow

    方言集汇

    ◎ 粤语:jik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t8 [海陆丰腔] rit8 [梅县腔] jit8 [宝安腔] jit8 [客语拼音字汇] yid6 [台湾四县腔] j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與職職開入聲開口三等jĭəkjik/jok
    tí,tì [ti]
    部首: 332
    笔画: 10
    五笔: XUXT
    五行:
    仓颉: VMCNH
    四角: 28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弟声。本义:古代一种粗厚光滑的丝织品) 同本义

    绨,厚缯也。——《说文》

    鲁梁之民俗为绨。——《管子·轻重丁》

    取绨袍赐之。——《史记·范雎蔡泽传》

    赤绨绿缯。——《汉书·匈奴传》

    衣绨履革。——《汉书·贡禹传》

    身衣弋绨、绨锦。——《汉书·文帝纪赞》

    (2) 又如:绨几(铺上绨锦的几案);绨衣(粗厚的绘衣);绨阜(黑色粗厚的绘衣);绨纨(厚薄丝织物的统称);绨袠(亦作“绨帙”。缯制的书卷封套。因亦作书卷的代称);绨缯(粗厚的丝织品)

    (3) 另见

    名词

    (1) 丝织物类名 。一般用化学纤维卡丝作经,棉纱作纬。采用平纹组织。质地较绸厚实,表面较绸粗糙。多经染色,作服装或被面用

    (2) 另见

    英文翻译

    coarse pongee, kind of heavy silk

    方言集汇

    ◎ 粤语:tai4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