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同

yì tóng [yi tong]
繁体 異同
注音 一ˋ ㄊㄨㄥ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异同 yì-tóng

(1) 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别异同
where two things coincide and where they do not;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2) 异议

objection;dissent

(3) 不一样,不一致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different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异同”。

⒉ 不同和相同之处。

《汉书·朱云传》:“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説, 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
南朝梁江淹《知己赋》:“论十代兮兴毁,访五都兮异同。”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序》:“逮至晋末,有中散大夫东莞徐广始考异同,作《音义》十三卷。”

⒊ 不同;不一致。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古之经书,皆有别本,其用字多异同。”
清黄宗羲《<陆石溪先生文集>序》:“余选明文近千家,其间多与实録异同,盖实録有所隐避,有所偏党,文集无是也。”

⒋ 引申为反对。

唐刘肃《大唐新语·公直》:“刘仁轨为左僕射,暮年颇以言词取悦诉者,户部员外魏克己断案,多为仁轨所异同。”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先帝在位久,德泽在人,故一日晏驾,天下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秋谷不满渔洋,故与异同。”

⒌ 反对意见;异议。

《宋书·谢灵运传》:“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
《北史·尉迟迥传》:“乃与羣公会议,诸将多有异同。”
林长民《参议院一年史·沿革》:“袁世凯於阁议中颇主张速与俄人交涉,独许世英、刘揆一及如浩持异同。”

异同的国语词典

相同和相异的地方。

异同的网络释义

异同

  • 【拼音】yì tóng
  • 【释义】
  • 1.不同和相同之处。
  • 2.不同;不一致。
  • 3.引申为反对。
  • 4.反对意见;异议。
  • 异同造句

    最后,本文对两大法系国家被害人在诉讼地位问题上的异同点进行了简要的小结。
    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
    同时,比较并讨论了余干方言和普通话体表现上的异同。
    在语法结构形式方面,对两种语言四音格词的构词方式和语法结构形式作了较详细的描写和比较,并归结出它们在构词方式和语法结构形式的异同点。
    目的研究基底神经节与皮层损害致汉语失写症的异同。
    因此,在语言学习中,多注意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是非常必要的。
    所谓本校法,即“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缪误。
    傅氏校书时总是兼采不同的异本,辨其异同优劣,兼别其递嬗源流。
    本文对中日家族制度从家族结构、抚养制度、祖先祭祀模式待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借此加深对中日文化异同的理解,从而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羊祜不先博谋于朝臣,而密与陛下共施此计,故益令朝臣多异同之议。
    文章对这二种理论分别进行了哲学的解读,并分析和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和相互联系。
    目的比较不同语音输入法的异同,为进一步认识汉语病理性语言的音声特征提供参考。
    本文拟以中国民俗文化为参照,以民俗活动的时间性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比较中西方民俗文化之异同,即饮食文化、节日文化、民族风情、禁忌。
    本文将英、俄语中的动词非谓语形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
    置州都者,本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将以镇异同,一言议也。
    在分析两种理论异同的基础上,本文重点讨论了中西译论的发展轨迹。
    对比二者异同,将灰度马赫带和彩色马赫带的实验结论归结在空间频率的理论框架之中。
    戏剧与历史中柳敬亭形象的异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剧作者取舍材料的匠心及其超人的史识艺胆。
    于是尚书外郎独孤悊以儒显,给事中许敬宗推悊确论,义方引逮百家异同,连拄悊,直出其上。

    汉字详情

    [yi]
    部首: 313
    笔画: 6
    五笔: NA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UT
    四角: 7744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 gǒng)从畀( )。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2) 同本义

    异,怪也。——《玉篇》

    异,奇也。——《广韵》

    何以异哉。——《列子·杨朱》

    异乎交益之士。——左思《魏都赋》

    妇人异甚。——《战国策·赵策》

    产异蛇。——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觉无异能。——唐· 柳宗元《三戒》

    父异焉。——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异疾(奇怪的病症);异形(怪异或奇特的形状)

    (4) 不同

    礼者为异。——《礼记·乐记》。注:“谓别贵贱也。”

    事为异别。——《礼记·王制》

    执心各异。——汉· 刘向《列女传》

    得无异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异二者。

    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异俗(风俗异于汉族的少数民族);异姓陌路(既不同姓也不认识);异手(指不同之人);异世(不同时代);异目(另眼)

    代词

    (1) 其他,别的

    贾不敢为异事。——《吕氏春秋·上农》

    无它异也。(意思是,没有别的意外的事)。——《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异域茅草(蛮荒之地的乡野村夫);异土(他乡;别处)

    动词

    (1) 护翼

    古天异临子。——《盂鼎》

    (2) 区别;分开

    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新语》

    (3) 又如:异分(区别);异居(分居)

    (4) 觉得奇怪;诧异

    渔人甚异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5) 特别优待;特别重视 。如:异擢(破格提拔);异待(特别礼遇);异恩(特殊恩遇);异遇(特别优待);异谋(特别的计谋)

    (6) 通“翼”。恭敬

    极明与与,有畏劝汝,何异非汝,何畏非世。——《逸周书》

    (7) 通“翼”。辅助

    令行禁止王始也…出三日无适异;出四日无适与。——《逸周书》

    名词

    (1) 指以往,以前 。如:异时(往时;从前);异代(前代;前世)

    (2) 指以后,将来 。如:异日(来日;以后);异时(以后;他时);异世(后代;后世);异代(后代;后世)

    (3) 怪异不祥之事;灾异

    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记异也。——《公羊传》

    (4) 指特殊本领、才能

    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举天下所贡蝴蝶…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

    英文翻译

    different, unusual, strange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2 ri5 [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2 ji5
    ◎ 潮州话: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與之平聲開口三等ji/jiobʰi
    tóng,tòng [tong]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MGK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MR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óng

    动词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副词

    (1) 共同。到一处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名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4) 姓

    介词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连词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英文翻译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陆丰腔] tung3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 潮州话:dang5(tâ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