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
词语释义
建安
(1) 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公元196—219年)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汉献帝(刘协)年号(公元196—200)。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
2、建安诗人确立了咏史诗以史咏怀的传统,使其抒情性得以凸现;
3、他着重论述了曹丕影响下建安文风的发展变化,认为文学风格的“华丽”“壮大”是曹丕提倡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曹丕的功劳。
4、介绍建安文人集团的形成、成就、解体以及三曹七子的友情世界。
5、楼板价只是一个净价,还没有把配套费、建安工程造价、财务费用等其他各项成本计算进去,这是相当高的投入。
6、建安文人已经进入了初期山水诗创作的进程。
7、建安时代,各体文学都有新的发展,呈现出新面貌。
8、汉魏之际,文学与政治的亲和,自然而然地成了建安作家的共同选择,成了一个时代的倾向。
9、建安诗人首次将乐音意象与思乡主题结合起来,乐音是怀乡的催发剂。
10、建安诗歌一代繁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汉乐府民歌美化、雅化、情志化、个人化,即文人化的结果。
11、正始诗人们在诗歌里对迁逝主题的表现更加个人化,较之建安诗歌,其文人化形态也更加纯粹。
12、第一部分对建安诗歌中悲风意象进行简单的概括。
13、十九首、苏李诗、建安诗歌应是三位一体的同一关系。
14、本班为505线列车,下一站系建安。
15、建安后期,文人宴集、游览、出征等活动的广泛展开,大大拓展了建安文人文学创作中的抒情方式。
16、上海地区属高含水量、高压缩性软土地质,基坑支护费用占建安造价较高比例。
17、建安七子的诗歌创作实绩主要表现在:一,题材扩大。
18、西晋是建安之后第一个辞赋繁荣时期,陆机是西晋赋家中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
19、谈到鲍照对前代文学遗产的继承,人们关注更多的是乐府诗,至于他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展却从未涉及。
20、傅建安认为,当代女性城市文学的孤独和内倾、放纵与颓糜传达了当代城市文化的基本特征。
21、作为建安时期重要的文学家曹操,不仅文学成就卓著,而且文艺思想也相当突出,影响并推动了当代及后代的文学创作。
22、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
23、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建安文学中的战争美,包括打上战争印记的自然奇观和社会奇观。
24、汉末以后由于社会风气的转变,建安三国的嘲戏风气使俳谐文学迎来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
25、建安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三曹七子,在赋学批评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则是曹丕、曹植。
26、涂改或未盖红色浙江建安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27、建筑节能导致建安成本增加,确定其影响的幅度。
28、他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提出建安“文学的自觉”说,很有可能借鉴了日本汉学家铃木虎雄的观点。
29、汉末建安时期人的觉醒和文的觉醒,从不同方面推动着文人化向前发展;
30、其中,对全国而言,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大是首要因素,建安造价的增加是次要因素;
建安的国语词典
地名。位于福建省,今与瓯宁县合为建瓯县。
建安的网络释义
建安 (汉献帝刘协年号)
建安的翻译
建安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廴(
),有引长的意思,从聿(意为律)。本义:立朝律)(2) 同本义
立朝律也。——《说文》
建,立也。——《广雅》
(3) 又如:建法(制定法律);建中(定立标准);建极(制定至中至正的建国大法)
(4) 引申为建立、创设
官惟王建国。——《周礼·天官序》
掌建邦之宫刑。——《周礼·小宰》
州建百里之国三十。——《礼记·王制》
皇建其有极。——《书·洪范》
择建立卜筮人。
夫位政之建也。——《国语·鲁语》
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史记·淮阴侯列传》
德之不建。——《国语·晋语》
建伊皋之业。—— 明· 刘基《卖柑者言》
建一官而三物成。——《左传·襄公三年》
(5) 又如:建官(设置官职);建封(设置爵位,分封诸侯);建竖(建立功绩);建醮净宅(设场建坛,用酒祭神以祛除宅院里的邪气);建本(奠定基础,建立根本)
(6) 封立
利建侯。——《易·屯》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左传·隐公八年》
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7) 又如:建侯(封立诸侯;封侯建国;立功封侯);建德(封立有德者为诸侯)
(8) 树立、竖起
九十杖而朝见君见杖。——《书·大传》
设此旐矣,建彼旄矣。——《诗·小雅·出车》
建鼓在阼阶西。——《仪礼·大射仪》
乘轺建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9) 又如:建鼓(立鼓);建旗(树立旗帜);建牙(古时出师,在军前树立军旗);建节(树立节操);建标(树立标志);建麾(树立旌旗)
(10) 建筑;建造
建丛台于后。——张衡《东京赋》
(11) 又如:建缮(建筑修缮)
(12) 倡仪;提出
愛盎等皆建以为不可。——《汉书·邹阳传》。注:“谓立议。”
(13) 又如:建言(建议,陈述己见);建倡(倡议);建明(建白。陈述意见);建策(献出谋策);建陈(提议陈请);建画(建议谋划);建弼(建议和辅佐)
(14) 覆,倾倒 。如:建瓴(建瓴水的简省。倾倒瓶中之水,形成居高临下的形势)
名词
(1) 古代天文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一年之中,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夏历(农历)的月份即由此而定 。如:建寅(正月);建卯(农历二月);建辰(农历三月);建巳(农历四月);建子(指以夏历十一月)
子月
(2) 为岁首的历法
(3) 星官名。建星(古星官名。亦省称“建”。凡六星。在黄道北。与南斗六星同属斗宿)
(4) 〈形〉 通“健”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老子·四十一章》
(5) 又如:建德(刚健之德);大建(指30、31天之月);小建(29天之月)
(6) 指福建 。如:建兰;建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en5 gien5 [海陆丰腔] gien5 [梅县腔] gian5 [台湾四县腔] gien5 [客语拼音字汇] gian4 [陆丰腔] kian5 [宝安腔] gen5 [东莞腔] gen5 [沙头角腔] gie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建 | 居万 | 見 | 元開 | 去聲 | 願 | 開口三等 | 元 | 臻 | kianh/kiann | kĭɐn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 同本义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地睡觉);安帖(安定;平静;妥帖);安席(安稳地坐着;安静入睡)
(4) 安逸,安乐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5) 又如:安佚(安闲舒适);安堵(安居,不受骚扰);安坦(安心舒坦)
(6) 安详,从容不迫 。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
(7) 安宁
毅良久稍安。—— 唐· 李朝威《柳毅传》。
(8) 又如:安生(安宁);安豫(安宁快乐);安淳(安宁淳朴);安休
(9) 缓慢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10) 又如:安步(缓步徐行);安行
动词
(1) 使安定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 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国(安邦定国;安定的邦国);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国家);安内(安定内部)
(3) 安抚,安顿抚慰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安存(安抚存恤);安恤(安抚体恤);定人(安抚人民);安辑(安抚)
(5) 安排;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
(6) 又如: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
(7) 安心。习惯、满足于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清· 黄宗羲《原君》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三国志·司马郎传》。
(8) 又如:安于现状;安业(安于本业);安命(顺从命运安排)
(9) 安装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
(10) 又如:安电灯;安刀把儿
(11) 存着…心,怀有 。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副词
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
(1) “安培”的简称
(2) 用于外国语的音译。如:安琪儿;安拉;安第斯山
(3) 姓
代词
(1) 谁;何;什么
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孙膑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
(2) 哪里,何处
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on1 [海陆丰腔] on1 [梅县腔] on1 [陆丰腔] on1 [客语拼音字汇] on1 [宝安腔] on1 [客英字典] on1 [台湾四县腔] on1 [东莞腔] on1
◎ 潮州话:ang1(ang 旧时:an) uan1(u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安 | 烏寒 | 影 | 寒 | 平聲 | 寒 | 開口一等 | 山 | 寒 | ʔɑn | qa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