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宰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受任邑令。
唐 沉佺期 《饯唐郎中洛阳令》诗:“应宰鳧还集,辞郎雉少留。”
引证解释
⒈ 受任邑令。
引唐沉佺期《饯唐郎中洛阳令》诗:“应宰鳧还集,辞郎雉少留。”
应宰的网络释义
应宰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yīng
动词
(1)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2)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3)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4)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5) 认为是;是 。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
名词
(1) 所有;全部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2)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
(3) 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4) 姓。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5) 另见
yìng
动词
(1) 应和,响应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3) 受;接受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4)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5) 符合;适应;顺应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7) 应付;对付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8)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9) 感应;应验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10)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11) 对敌方回击、迎击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12)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13) 支付;供给 。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14) 许配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êng1(eng) êng3(è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宀(
),从辛。“宀”表屋子。辛,奴隶,罪人。本义:充当家奴的罪人)(2) 同本义
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说文》
(3) 一说古代贵族家中的管家或奴隶总管
宰右执镫,左执盖。——《仪礼》。郑玄注:“宰谓太宰,宰夫之长也。”
(4) 一说宰为手工业奴隶
(5) 古代官吏的通称
宰者,官也。——《周礼·目录》
乃立天官冢宰。——《周礼·序官》
宰命司马戒众介。——《仪礼·聘礼》。注:“上卿贰君事者也。诸侯谓司徒为宰。”按,凡周官宰夫,仪礼大射仪宰胥,左襄廿六传宰旅,哀三传宰人,皆谓太宰之属,吏也。
宰者何?官也。——《公羊传》
宰严限追比。——《聊斋志异·促织》
翼日进宰。
宰见其小。
宰以卓异闻。
(6) 又如:宰人(周代冢宰的属官。后泛指官员;掌管膳食之官);宰夫(周代天官冢宰的属官);宰夫衙(太平天国主管屠宰的官署名)
(7) 古官名。辅佐国君执政的百官之长
天子之宰,通于四海。——《谷梁传·僖公九年》
(8) 又如:宰士(宰相的属官);宰臣(帝王的重臣;宰相);宰府(宰相办公之所);宰柄(宰相的权柄);宰牧(宰相与州牧的并称)
(9) 屠宰者;厨工
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韩非子·难二》
平为宰,分肉食甚均。——《史记·陈丞相世家》
(10) 冢,坟墓
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公羊传》
(11) 又如:宰木(坟墓上的树木);宰隧(墓道);宰树(坟墓上的树木)
(12) 姓
动词
(1) 宰杀牲畜并割肉
烹羊宰牛且为乐。——李白《将进酒》
宰肉不平而斗。——《唐书·邓处纳传》
(2) 又如:宰夫(宰人。屠宰者;厨工);宰生(屠夫);宰猪;宰鸡;杀猪宰羊
(3) 分割疆土;主宰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贾谊《过秦论》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汉书·陈平传》
(4) 又如:宰世(掌管、治理天下);宰民(掌治民众);宰匠(主宰;掌治);宰肉(未遇时怀有大志;从处理小事中可以看出治理国家的才能);宰摄(主宰);宰总(犹主宰);宰席(主席的地位);宰匠;宰主(主宰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i3 [东莞腔] zai3 [客语拼音字汇] zai3 [台湾四县腔] zai3 [梅县腔] zai3 [海陆丰腔] zai3 [客英字典] zai3 [陆丰腔] zai3 [宝安腔] zai3
◎ 潮州话:za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宰 | 作亥 | 精 | 咍 | 上聲 | 賄 | 開口一等 | 咍 | 蟹 | caix/zoj | tsɒ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