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仙

guǎng hán xiān [ guang han xian]
繁体 廣寒仙
注音 ㄍㄨㄤˇ ㄏㄢˊ ㄒ一ㄢ

词语释义

桂花的美称。神话传说月宫中有桂树,故称。

词语解释

  1. 桂花的美称。神话传说月宫中有桂树,故称。

    宋 陆游 《嘉阳绝无木樨偶得一枝戏作》诗:“久客红尘不自怜,眼明初见广寒仙。”

引证解释

⒈ 桂花的美称。神话传说月宫中有桂树,故称。

宋陆游《嘉阳绝无木樨偶得一枝戏作》诗:“久客红尘不自怜,眼明初见广寒仙。”

广寒仙的网络释义

广寒仙

  • 桂花的美称。神话传说月宫中有桂树,故称。 宋 陆游 《嘉阳绝无木樨偶得一枝戏作》诗:“久客红尘不自怜,眼明初见广寒仙。”
  • 汉字详情

    guǎng,ān [guang,an]
    部首: 314
    笔画: 3
    五笔: YYG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
    四角: 00200

    详细解释

    ān

    名词

    (1) 同“庵”。草屋

    (2) 另见 guǎng

    guǎng

    名词

    (1) (形声。从广( yǎn),黄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按:“广”和“廣”本不同义:是两个字。“广”,本读 yǎn,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象屋墙屋顶,其含义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现在“广”是“廣”的简化字。本义:宽大的房屋)

    (2) 四周无壁的大屋

    广,殿之大屋也。——《说文》。段玉裁注:殿谓堂无四壁…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盖,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广。 朱骏声曰:“堂无四壁者。秦谓之殿,所谓堂皇也,覆以大屋曰广。”

    天子之堂广九雉。——《尚书大传》。注:“荣间相去也。”

    居天下之广居。——《孟子》

    是求马于唐肆也。——《庄子·田子方》。司马注:“广庭也,以唐为之。”

    朱涂广,夷石为堂。(涂:粉饰。夷石:平整的石头做堂基)——《汉郊祀歌》

    (3) 宽度,横向尺寸

    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今蛭广有分数,长有寸度。——《论衡·福虚》

    沈机长二丈,广八尺。——《墨子·备城门》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前有平地,轮广十丈。——唐·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轮:南北距离

    (4) 又如:广运(宽广。东西距离为广,南北距离为运)

    (5) 广州的省称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广交会;广疮(性病。此病似从国外经广州传入的,故称);广里(指广州)

    (7) 广东、广西两省的略称 。如:两广;广花(颜料。广东产的花青);广云胶(胶名。产于广东,无臭味)

    形容词

    (1) 广阔,宽阔;分布广;辽阔

    广,阔也。——《广韵》

    狄之广漠。——《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地广而益重。——《战国策·西周策》

    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墨子·节用中》

    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汉· 晁错《言兵当疏》

    汉亡广矣,不可泳思。——《诗·周南·汉广》

    乃为赋以自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广通(广泛传播);广交声气(多方交接意气相投的朋友);广平(宽阔平坦);广庄(宽阔的大道);广狭(宽广与狭窄)

    (3) 引申为大

    四牡修广。——《诗·小雅·六月》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又如:广厦细旃(高大的房屋);广车(大车);广舶(大型远洋船);广肆(大店铺);广衢(大道);广眉(大眉,厚眉);广渊(弘大深远)

    (5) 盛大,以非常富丽、堂皇、丰盛或庄重为标志的 。如:广宴(盛宴);广筵(盛宴)

    (6) 远大,将来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如:君子贫穷而志广;才疏意广

    (7) 多,众多,数目很多

    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中,光天化日之下,横行不法,岂不怪哉

    (8) 又如:广众;广交(交友极多);广坐(众人聚会列坐的地方)

    (9) 普通;广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 通“旷”( kuàng)。荒废,耽搁

    不譲事,不广闲。——《管子·大匡》

    (11) 又如:广广(荒废的状况);广土(荒废的土地)

    动词

    (1) 引申为扩大

    克广德心。——《诗·鲁颂·泮水》

    广长榆。——《史记·淮南衡山传》。集解:“谓拓大之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战国策·魏策》

    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广额(放宽录取名额)

    (3) 将某门学科、某种艺术主动介绍给一般群众 。如:广宣(广为宣播)推广

    (4) 另见 ān

    英文翻译

    wide, extensive, broad; rad. 53

    方言集汇

    ◎ 粤语:ji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十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檢鹽B上聲開口三等鹽Bŋĭɛmngiemx/ngyeem
    hán [han]
    部首: 322
    笔画: 12
    五笔: PFJ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TCY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庄子·德充符》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凄神寒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寒肃(寒冷肃杀);寒悄(冷气侵入);寒衾(冰冷的床铺);寒噤(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4) 贫困 。如:寒门薄宦(穷家小吏);寒畯(贫寒的读书人);寒劣(贫弱无助的人);寒女(贫穷家庭的女孩)

    (5) 卑微;低微

    吾本寒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6) 又如:寒官(下级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穷(寒微贫穷)

    (7) 冷清 。如: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8) 声音凄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9) 又如:寒吟(哀鸣)

    (10) 凋零;枯萎

    花寒鹦鹉病,春去杜鹃愁。——张可久《小山乐府》

    (11)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12) 谦词 。如:寒第(对自己家的谦称);寒门(贫寒的人家。对人谦称自己的家);寒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动词

    (1) 感到冷 。如:寒玉(玉质清冷)

    (2) 恐惧;战栗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3) 特指终止盟约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名词

    (1)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涉寒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寒暄

    (3) 寒天 。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4) 寒夜 。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5)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如:受了一点寒

    (6) 姓

    英文翻译

    cold, wintry, chilly

    方言集汇

    ◎ 粤语:hon4
    ◎ 客家话:[梅县腔] hon2 [陆丰腔]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2 [东莞腔] hon2 [客英字典] hon2 [海陆丰腔] hon2 [沙头角腔] hon2 [宝安腔] hon2 [台湾四县腔] ho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ghan/hanɣɑn
    xiān [xian]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M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OU
    四角: 222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作“僊”。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2) 同本义

    僊,长生迁去也。——《说文》

    求僊人羡门之属。——《汉书·郊祀志》

    仙圣为之臣。——《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

    (3) 神仙,古代神话和宗教中指修炼得道长生不死的人,或指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仙之人兮。——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如听仙乐。——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仙机玄奥(深奥不可知晓);仙人劝驾(指有威望的人从中调解);仙醪(仙酒);仙闼(神仙的住处);仙机(奥秘);仙车(驾临);仙缘(可成仙的缘分)

    (5) 超越凡品的人或事。如: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仙;歌仙;仙郎;仙卫;仙手

    (6) 用于称道教的人和事物。如:仙箓(道仙的名册);仙翁(对老年道士的尊称);仙长(对道士的尊称);仙师(对道士、和尚的尊称)

    (7) 仙女

    (8) 民间传说故事中住在仙境(有时下凡)但又常善意地干预人间事务的年轻貌美的仙女。如:仙姿

    (9) 中国古代用为艳妇、美女、妓女、女道士等的代称。如:怀仙;梦仙诗;仙妓

    (10) 旧时对美分(百分之一美元)音译名生脱的简称,现在香港、台湾仍用;香港货币的分亦称“仙”

    (11) 用于死或死者的婉词 。如:仙去(去世);仙輀(灵车);仙久(去世已久);仙游(游于仙界,成仙);仙逝;仙几(死者灵前之几。几,老人凭靠之物)

    成仙

    举家皆仙。——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

    轻松,自在

    行迟更觉仙。——杜甫《览镜呈柏中丞》

    英文翻译

    Taoist super-being, transcendent, immortal

    方言集汇

    ◎ 粤语:sin1
    ◎ 客家话:[梅县腔] sien1 [宝安腔] sen1 [客英字典] sien1 [台湾四县腔] sien1 [海陆丰腔] sien1 [东莞腔] sen1 [沙头角腔] sien1 [陆丰腔] sian1 [客语拼音字汇] xi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相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sĭɛns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