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节奏

dài jié zòu [dai jie zou]

词语释义

针对某个事件话题的时候,会有人故意发表一些比较具有煽动性和争议性的言论,来挑起一些吃瓜群众的跟风或者是争端,带点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煽风点火的性质。

汉字详情

dài [dai]
部首: 318
笔画: 9
五笔: GKP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TJBLB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2) 同本义

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说文》

不说带。——《仪礼·士虞礼记》

之子无带。——《诗·卫风·有狐》

带裳幅舄。——《左传·桓公二年》

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世说新语·文学》

子墨子解带围城。——《墨子·公输》

(3) 又如:带冕(大带和冠冕);带围(腰围,腰带);带钩(皮革腰带上的金属钩。形状一端曲直,另一端为圆钮以承钩。有动物形的,也有铸花纹的);带头(旧时衣袍外腰带上的扣头,常镶以金、玉等装饰物)

(4) 泛指狭长形条状物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裤带;鞋带

(6) 根据纬度和温度把地球表面分为5个大带的任一带 。如:温带

(7) 生物地理区的典型带状区。如:海洋滨岸带;南方生物带

(8) 以某种特殊性质、作用或成分为特征的地球物质(如岩石)的分带、分层或层系。如:饱和带

(9) 轮胎 。如:车带;里带;外带

(10) 妇科病名 。如:白带;赤带

动词

(1) 佩带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史记·项羽本纪》

带刀升座。——《隋书·礼仪志》

带长铗之陆离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带甲(披戴盔甲的将士;又比喻战乱);带剑;带刀

(3) 携带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世说新语·德行》

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带了两本笨重的法律书去审判。又指具有…作为属性或特征。如:他把他的老习惯带进了新生活

(5) 抚养 。如:他是由一位农民大娘带大的

(6) 引导某人或某物 。如:带将(带,领);你带路,我们跟你走

(7) 兼管

谢为太傅长史被弹, 王即取作长史,带 晋陵郡。——《世说新语·言语》

(8) 具有某种标志或特征 。如:带叶子的橘子

(1) 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相当于“又” 。如:连说带比划的,就交上朋友了;带口(随口)

(2) 表示附有较小的数量

你不是常常说,你才三十带点,日子还很长么?——沙汀《困兽记》

英文翻译

belt, girdle, band, strap, zon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2 daai3
◎ 潮州话:dua3

宋本广韵

jié,jiē [jie]
部首: 301
笔画: 5
五笔: AB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SL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jiē

(2) ——用于“节骨眼”、“节子”等复音词中

(3) 另见 jié

jié

名词

(1) (形声。从竹,即声。本义:竹节)

(2) 同本义。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

節,竹约也。——《说文》

苞笋抽节。——左思《吴都赋》

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晋书·杜预传》

其于木也,为坚多节。——《易·说卦》

(3) 又如:节根(草木的节与根);节旄(竹节上所缀牦牛尾饰物);节粉(竹节旁附着的白色粉末);节槎(树木上歧出的节);节次(依次,陆续;或程序,规程)

(4) 骨节,节骨眼,关键

客胜,则大关节不利。——《素问·至真要大论》

人有十二节。——《素问·宝命全形论》

彼节者有间。——《庄子·养生主》

得失之节。——《吕氏春秋·慎行论》

(5) 又如:节解(一种酷刑。将犯人的四肢骨节予以支解);节病(弊病。破绽);节拊(按摩骨节);节族(犹关节。节为关节;族为骨肉交错聚结的部位)

(6) 节日,纪念日,也指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常恐秋节至。——《长歌行》

(7) 又如:节下(节日期间);节导(仪仗队或在前开路的随从,警卫);节仪(节日礼物,节日赠送钱财的雅称);节朔(节日和朔日)

(8) 气节;节操

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荀子·王霸》

屈节辱命。——《汉书·李广苏建传》

壮其节。

成此大节。——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爱听古人节义事。——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节义(节操与义行);节敬(节仪);节孝牌坊(古时经官府奏准为表扬节妇孝女而立的牌坊);节介(志节操守);节概(志节气概)

(10) 节令,节气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又如:节序(时节的次第);节物(应时节的风物景色);节和(节令和顺);节分(季节的分际)

(12) 节度

寝食违节。——清· 方苞《狱中杂记》

(13) 又如:节宣(一种养生的方法。指身体的劳逸要有一定的节度,才能使体内郁气顺畅地宣泄)

(14) 礼节,有礼貌的行为

长功之节。——《论语·微子》

(15) 又如:节文(礼节;仪式);节法(礼节与法度)

(16) 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

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左传·文公八年》

持节云中,何日遣 冯唐?—— 苏轼《江城子》

持节送匈奴使。——《汉书·苏武传》

乘轺建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幢节玲珑。——唐· 李朝威《柳毅传》

(17) 又如: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节帅(古代节度使的略称);节楼(节度使驻节办公的楼);节镇(即节度使);节印(符节和印信)

(18) 节拍,节奏

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节会(音乐的段落节奏);节调(节拍和音调);节变(指乐曲的节奏变化)

(20) 由一整体分成的部分、段、区、片段或章节

冲至第节。——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21) 又如:章节;音节;季节;时节;第二章第一节;节旨(文章的段落大意);节本(节录的本子)

(22) 乐器名。拍板一类的乐器

击节碎。——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3) 又如:节鼓(古乐器。形状似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

动词

(1) 减省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无论》

节器用。——《左传·成公十八年》

谨身节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裁节邮传冗费。——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节啬(吝啬);节限(节约限制);节养(自奉俭省);节缩(节俭紧缩);节简(节俭简朴)

(3) 节制;管束

不以礼节之。——《论论》

种树节四时之适。——《韩非子·难二》

好廉自克曰节。——《周书·谥法》

(4) 又如:节性(节制性情);节矜(节制约束而又刚毅坚强)

(5) 调节

节其流,开其源。——《荀子·富国》

量词

(1) 用于分段的事物。如:两节车厢;三节课

(2) 另见 jiē

形容词

高峻的样子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山石满满。)——《诗·小雅·节南山》

英文翻译

knot, node, joint; s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it3
◎ 潮州话:zak4 旧读:zat4 ,zoih4

宋本广韵

zòu [zou]
部首: 308
笔画: 9
五笔: DW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KHK
四角: 50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 chè),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 tāo),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

(2) 同本义

奏,进也。——《说文》

敷奏以言。——《虞书》

以奏肤公。——《诗·小雅·六月》

各奏尔能。——《诗·小雅·宾之初筵》

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书·益稷》

相如奉璧奏 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奏其技。——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以夏进炉,以冬奏扇。——《论衡·逢遇》

燕姬奏妙舞, 郑女发清歌。—— 萧纪《同萧长史看妓》

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奏舞(行舞,献舞);奏歌(行歌,献歌)

(4) 特指向帝王进言或上书

上书谓之奏。——《论衡·对作》

奏平彻以闲雅。——陆机《文赋》。注:“奏以陈情叙事。”

奏对称旨。——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奏书(上奏于天子的文书);奏牍(古时臣子上奏君上的书牍);奏参(向皇上奏章弹劾);奏事(臣下上书给天子论事);奏劾(上章弹劾);奏明(奏陈明白)

(6) 演奏,吹奏

奏而食。——《礼记·玉藻》

要其节奏。——《礼记·乐记》

皆奏鸣凤。——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迨半奏。

辍其技不奏。

更奏鸣凤。

含愁更秦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唐· 卢仝《有所思》

(7) 又如:奏公(从事演奏);奏阕(乐曲演奏终了);奏假(演奏升堂之乐);奏庸(击钟);奏曲(演奏乐曲)

(8) 取得;产生

各奏汝功。——唐· 韩愈《平淮西碑》

(9) 又如:奏绩(取得成绩;建立功绩);奏凯(胜利)

(10) 进(刀)

奏刀騞然。——《庄子·养生主》

名词

(1) 臣子上帝王的文书

在奏未上,会得进兵玺书。《后汉书·赵充国传》

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

(2) 又如:奏稿(奏章的草稿);奏札(臣下上殿奏对时呈给皇帝的文书);奏牍(书写奏章的简牍);奏案(批阅奏本的几桌)

英文翻译

memorialize emperor; report

方言集汇

◎ 粤语:zau3
◎ 客家话:[梅县腔] zeu5 [陆丰腔] zeu5 [客英字典] zeu5 [东莞腔] zeu5 [客语拼音字汇] zeu4 [海陆丰腔] zeu5 [沙头角腔] tsieu5 [台湾四县腔] zeu5 [宝安腔] ziu5
◎ 潮州话:z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則候去聲開口一等tsəucuh/z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