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佩剑。
《韩非子·入奸》:“聚带剑之客,养必死之士。”《史记·秦本纪》:“ 简公 六年,令吏初带剑。”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诗:“读书復骑射,带剑游 淮阴 。”
佩带的剑。
《东观汉记·虞延传》:“赐 延 钱及带剑佩刀。”
投壶的一种招数。把箭投插入壶耳中。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投壶之礼,近世愈精。古者实以小豆,为其矢之跃也,今则唯欲其驍,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之名。” 王利器 集解引 司马光 《投壶格》:“倚竿,箭斜倚壶口中,带剑,贯耳不至地者。”
引证解释
⒈ 佩剑。
引《韩非子·入奸》:“聚带剑之客,养必死之士。”
《史记·秦本纪》:“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
唐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诗:“读书復骑射,带剑游淮阴。”
⒉ 佩带的剑。
引《东观汉记·虞延传》:“赐延钱及带剑佩刀。”
⒊ 投壶的一种招数。把箭投插入壶耳中。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投壶之礼,近世愈精。古者实以小豆,为其矢之跃也,今则唯欲其驍,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之名。”
王利器集解引司马光《投壶格》:“倚竿,箭斜倚壶口中,带剑,贯耳不至地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2) 同本义
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说文》
不说带。——《仪礼·士虞礼记》
之子无带。——《诗·卫风·有狐》
带裳幅舄。——《左传·桓公二年》
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世说新语·文学》
子墨子解带围城。——《墨子·公输》
(3) 又如:带冕(大带和冠冕);带围(腰围,腰带);带钩(皮革腰带上的金属钩。形状一端曲直,另一端为圆钮以承钩。有动物形的,也有铸花纹的);带头(旧时衣袍外腰带上的扣头,常镶以金、玉等装饰物)
(4) 泛指狭长形条状物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裤带;鞋带
(6) 根据纬度和温度把地球表面分为5个大带的任一带 。如:温带
(7) 生物地理区的典型带状区。如:海洋滨岸带;南方生物带
(8) 以某种特殊性质、作用或成分为特征的地球物质(如岩石)的分带、分层或层系。如:饱和带
(9) 轮胎 。如:车带;里带;外带
(10) 妇科病名 。如:白带;赤带
动词
(1) 佩带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史记·项羽本纪》
带刀升座。——《隋书·礼仪志》
带长铗之陆离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带甲(披戴盔甲的将士;又比喻战乱);带剑;带刀
(3) 携带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世说新语·德行》
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带了两本笨重的法律书去审判。又指具有…作为属性或特征。如:他把他的老习惯带进了新生活
(5) 抚养 。如:他是由一位农民大娘带大的
(6) 引导某人或某物 。如:带将(带,领);你带路,我们跟你走
(7) 兼管
谢为太傅长史被弹, 王即取作长史,带 晋陵郡。——《世说新语·言语》
(8) 具有某种标志或特征 。如:带叶子的橘子
(1) 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相当于“又” 。如:连说带比划的,就交上朋友了;带口(随口)
(2) 表示附有较小的数量
你不是常常说,你才三十带点,日子还很长么?——沙汀《困兽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ua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刀,佥(
)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2) 同本义
劒,人所带兵也。——《说文》。注:“今之匕首。”
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 蚩尤受而制之为剑。——《管子》
负剑辟咡诏之。——《礼记·曲礼》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虞世南《从军行》
(3) 又如:剑锷(剑的锋刃);剑首(剑环。用玉或金属制成,上面镂刻有花纹);剑气(剑的光芒;比喻人的声望)
(4) 剑术 。如:剑士(剑术高明的人);剑仙(精于剑术的仙人)
动词
(1) 以剑杀人
剑斩虞常。——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有司马叔持者,白日于都市手剑父仇。—— 潘岳《马穫督诔序》
(2) 挟在胁下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