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付阙如

jìn fù què rú [jin fu que ru]

词语释义

比喻完全丧失或前功尽弃。

汉字详情

jìn,jǐn [jin]
部首: 327
笔画: 6
五笔: NYUU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SOY
四角: 77303

详细解释

jǐn

副词

(1) (尽为“儘”和“盡”的简化字)

(2) 尽量,尽可能 。如:尽早;尽分(尽量);尽语(尽量告诉)

(3) 意思同“最”,用在方位词的前面 。如:尽南边;尽前边

(4) 老是;总 。如:尽子(总是;老是)

(5) 〈方〉∶保持某种事情的连续性 。如:他衣服都被汗湿透了,还尽着干呢?这些日子尽下雨

动词

(1) 表示以某个范围为界限,不得超过 。如:尽着一天把事情处理完

(2) 让先 。如:尽让(谦让);尽着好位子坐;尽好的吃

(3) 任凭,纵使

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武衍《宫词》

(4) 又如:尽下(听凭臣下;对臣下放心。帝王宽以待下)

(5) 另见 jìn

jìn

形容词

(1)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盡,器中空也。——《说文》

(2) 又如:尽觞(饮尽杯中之酒);尽光(精光。全无剩余)

动词

(1) 竭;完;没有了

尽,竭也,终也。——《广韵》

尽,止也。——《小尔雅》

尽莫不然也。——《墨子经》

固民自尽。——《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

尽信书。——《孟子》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

尽信书。——《孟子》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

攻械尽。——《墨子·公输》

民力尽于无用。——《墨子·七患》

马力尽矣。——《荀子·哀公》

林尽水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雪尽马蹄轻。——唐· 王维《观猎》诗

以尽吾齿。——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尽其肉。——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

烧尽北船。——《资治通鉴》

必尽吾力。——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尽言(竭尽其言);尽志(竭尽心志);尽哀(竭尽哀思);尽盘将军(指贪吃的人);尽敬(竭尽敬意)

(3) 达到极限

五帝三王之于乐,尽之矣。——《吕氏春秋·明理》。注:“极也。”

(4) 又如:尽美(极美;完美);尽善(十分完善);尽齿(尽其年寿;指衰老)

(5) 全部用上;全部使出 。如:尽辞(毫无保留地把话说出来);尽醉(尽情醉酒)

(6) 死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聊斋志异》

(7) 又如:尽命(终天年;效死;丧命);尽年(极其天年);尽死(效死);尽绝(绝灭)

(8) 努力完成

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荀子·荣辱》。谓:“精于事。”

(9) 又如:尽义务(尽本分,完成自己所应做的事);尽规(竭力谋划)

(10) 追问

当下心中大喜,却故意的尽了那风水几句。——《儿女英雄传》

(11) 消灭;消失

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史记·秦始皇本纪》

介词

(1) 到…底;到…尽头 。如:尽岁(全年;整年);尽世(一辈子);尽日(一整天,一天到晚);尽人(所有的人);尽物(所有之物);尽止(尽头;止境);尽头路(末路;绝路);尽情话(绝情话;无情话);尽古(终古);尽场儿(到头来;自始至终)。又指农历月终。古以农历月终三十日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

(2) 姓

副词

(1) 全部,都

虚实尽知。——《资治通鉴·唐纪》

尽杀其戍卒。

尽杀之。

尽戮之。

(2) 又如:应有尽有;尽净(全部不剩);尽皆(全都;完全);尽实(完全按照实情);尽多(全部,尽皆)

(3) 另见 jǐn

英文翻译

exhaust, use up; deplete

方言集汇

◎ 粤语:zeon6
◎ 潮州话:之因6 ,zing6(chĭng) [揭阳]zêng6(chĕng)

宋本广韵

[fu]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DI
四角: 24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寸。从“寸”,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本义:给予)

(2) 同本义

付,与也。——《说文》

付,予也。——《广雅》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操当以 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付法(传授佛法);付任(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付治(交有司治罪);付推(交付有审问);付度(移交,交代);付命(授以天命)

(4) 支付

当下付了茶钱。——《儒林外史》

(5) 又如:付借款的利息

(6) 托付。委托他人照料或管理 。如:付仗(付托依靠);付属(托付);付嘱(吩咐;叮嘱);付授(嘱托授予)

(7) 通“敷”。涂;搽

永不得着绮穿罗,再不能施朱付粉。——《金瓶梅词话》

(8) 通“符”( )。符合

计凡付终,务本饬末,则富。——《管子·幼官》

(9) 通“附”。归附,附着

皇天既付中国民。——《书·梓材》

致德,其民和平以静;致道,其民付而不争。——《管子·正》

(10) 又如:付山(归山)

英文翻译

give, deliver, pay, hand over; entrust

方言集汇

◎ 粤语:f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5 [东莞腔] fu5 [沙头角腔] fu5 [宝安腔] fu5 [梅县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客英字典] fu5 [陆丰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方遇去聲合口三等pyoh/piuh
quē,què [que]
部首: 321
笔画: 13
五笔: UUBW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STUO
四角: 37482

详细解释

jué

动词

(1) 去除

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周礼》

(2) 挖掘

若阙地及泉。——《左传》

(3) 毁伤 。如:阙翦(削弱,毁坏)

(4) 另见 quē;què

quē

〈名〉?

(1) 缺点;错误

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裨补阙洞。——诸葛亮《出师表》

(2) 又如:阙败(因失误而把事情搞糟);阙政(有毛病的政治措施);阙失(失误;错误)

(3) 豁口,空缺

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列子·汤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水经注》

(4) 又如:阙陷(凹陷)

(5) 指待补的官额。即缺额 。如:阙车(古代兵车的一种。用以补缺的战车,如现在所谓的机动预备部队);阙簿(缺额登记册)

(6) 姓

动词

(1) 削减;毁坏

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左传·成公十三年》

阙更减赋,尽休力役。——《汉书》

(2) 又如:阙翦(毁坏)

(3) 空缺;缺少。也作“缺”

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三国演义》

(4) 又如:阙遗(缺少;遗漏);阙少(缺少);阙遗(缺少;遗漏);阙少(缺少);阙笔(缺笔画);阙漏(空隙);阙略(缺漏)

(5) 欠,应给而不给

逃死阙税,取于居者,一室空而四邻亦尽。——《新唐书》

(6) 通“掘”。挖

若阙地及泉。——《左传·隐公元年》

阙为深沟。——《国语·吴语》

形容词

(1) 残缺;不完善 。如:阙典(残缺的典章制度);阙略(残缺;不完备);阙陋(残缺简陋);阙焉(不完备)

(2) 另见 jué;què

què

名词

(1) (形声。本义: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

(2) 同本义

阙,门观也。——《说文》。徐锴曰:“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诗·郑风·子衿》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史记·高祖纪》

伏阙上平黎策。——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城阙(城门两边的瞭望台);阙竦(高耸如阙门);阙下(宫阙之下)

(4) 宫门的代称 。如:阙下(帝王的宫阙之下。借指朝廷);阙门(宫门。位于两观之间)

(5) 石阙。神庙、坟墓之前砌立的石雕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唐· 李白《忆秦娥》

(6) 又如:太室阙;高颐阙

(7) 宫殿 。如:阙庭(宫庭);宫阙(金阙。宫殿。也作天阙);阙掖(宫廷)

(8) 帝王居地的统称

诣阙止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9) 另见 quē;jué

英文翻译

watch tower; palace

方言集汇

◎ 粤语:kyut3

宋本广韵

[ru]
部首: 323
笔画: 6
五笔: V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R
四角: 46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 同本义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4) 好像, 如同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6) 比得上,及

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7) 又如:我不如他

(8) 去,往

如,往也。——《尔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如扬州过 瓜洲扬子桥。——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遭遇,际遇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聊斋志异》

(10) 表示举例 。如: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11) 相敌;抵挡

夫宋之不足如 梁也,寡人知之矣。——《战国策》

(12) 应当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左传》

介词

(1) 按照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2) 又如: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1) 假如,如果

如,若也。——《广雅》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论语·阳货》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2) 又如: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 与,和

公如大夫入。——《仪礼》

(4) 或——表示选择关系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5) 而——表示连接

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夜中,星陨如雨。——《春秋》

(6) 则——表示结果 。如:如许;如是

助词

(1) 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

褎如充耳。——《诗·邶风·旄丘》

屯如,乘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 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3) 相当于“乎”

善如尔之问也。——《礼记》

英文翻译

if, supposing; as if; like, a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海陆丰腔] ri2 [客英字典] ji2 [东莞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宝安腔] ji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人諸平聲開口三等njo/rvɳĭ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