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馆

dǎo xué guǎn [dao xue guan]

词语释义

导学馆教育服务系统,是以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科研课题[生本课程]为核心展开的系列教育服务。

汉字详情

dǎo [dao]
部首: 307
笔画: 6
五笔: NFU
五行:
仓颉: RUDI
四角: 773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2) 同本义

导,引也。——《说文》

其治宜导引按轎。——《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

导官令本。——《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

导官。——《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

导一茎六穗于庖。——《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

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导子(官员出行时在前面开路的仪仗队);导从(古代官员出行时,担任前导和后从的人);导仗(前导的仪仗)

(4) 教导

而不可以导人。——《淮南子·缪称》。注:“教也。”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5) 又如:导播(电视台中指导表演、监督整个节目播出的专业人员);导训(引导而使和顺)

(6) 疏通

为川者决之使导。——《国语·周语上》

(7) 又如:导行费(汉灵帝时,郡国、地方每在进贡朝廷之外,另有物品给中署,做为所献之物的导行费);导款(疏通);导泄(疏导排泄)

(8) 启发,开导

忠信以导之。——《吕氏春秋·适威》。注:“犹先也。”

是以导于民。——《国语·晋语》。注:“训也。”

然后导以取保,出启于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导谕(劝导晓谕);导示(指导启示)

(10) 传导 。如:导电;导热

(11) 引诱

导之以政。——《论语》。皇疏:“谓诱引也。”

(12) 又如:导欲宣淫(倡导情欲,宣泄淫乱之事);导谀(谄媚阿谀,曲意逢迎。)

(13) 导致;引起 。如:导因(起因);导迎(招致)

名词

(1) 向导,引路人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史记·大宛列传》

(2) 又如:导首(前导;领头);前导(领头人)

介词

顺着

英文翻译

direct, guide, lead, conduct

方言集汇

◎ 粤语:dou6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

guǎn [guan]
部首: 328
笔画: 11
五笔: QNP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VJRR
四角: 23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食,官声。“馆”,供宿供膳,所以从“食”。它的异体字作“舘”,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本义:高级客舍,宾馆)

(2) 同本义

馆,客舍也。——《说文》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遗人》

适子之馆兮。——《诗·郑风·缁衣》

于豳斯馆。——《诗·大雅·公刘》

晋师三日馆谷。——《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公子围聘于 郑,…将入馆。——《左传·昭公元年》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馆人(负责管理馆舍招待宾客的人);馆客(接待宾客,安置于馆舍);馆驿(馆舍驿站)

(4) 房舍华丽的。官署、学塾、书房、商坊、展览处所等都可命名为馆

公馆复。——《礼记·曾子问》。注:“若今县官舍也。”

及蒩馆。——《周礼·司巫》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梁启超《谭嗣同传》

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此指塾师教书之处)。——《儒林外史》

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馆地(学馆;教书工作);建馆;馆伴(在使馆里接待陪伴外国使节,亦指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馆伴使(亦称“伴使”。接待陪同外国使节的官员);茶馆;饭馆;酒馆;咖啡馆;理发馆;照相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

动词

住,住宿

师还,馆于虞。——《左传·僖公元年》

英文翻译

public buil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gun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