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沿着某物盘桓或顺着某物行进。
唐 白居易 《池上有小舟》诗:“岸曲舟行迟,一曲进一觴。未知几曲醉,醉入无何乡。寅缘潭岛间,水竹深青苍。” 唐 刘禹锡 《玄览亭》诗:“萧洒青林际,寅缘碧潭隈。”寅,一本作“ 夤 ”。 元 麻革 《游龙山记》:“憇过午,謁主僧 英公 ,相与步西岭,过 文殊巖 ……徜徉者久之,寅缘入西方丈。”
指某种可资凭借攀附的关系。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公戏 郑 曰:‘术者道我贵,吾今已升舍,若登甲科,贵亦不难。谓汝贵时,恐无此理。’ 郑 徐答曰:‘我亦有少寅缘,但不欲言。’公力詰之,乃曰:‘某自丧偶后,有息女甫七岁,无人鞠养,将与中贵为养女,闻尝进入内,性极惠黠,颇得宠遇。恐异时因此进身,未可期。’”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拒弋》:“便是那 张四维 ,倚恃金多,始贿 新郑 ,再贿 江陵 ,又贿武清伯 李伟 、太监 冯保 ,乃得寅缘入相。”
指水流或波纹等连绵不断。
唐 李白 《愁阳春赋》:“演漾兮寅缘,窥青苔之生泉。”寅,一本作“ 夤 ”。 唐 白居易 《泛渭赋》:“夜分兮叩舷,天无云兮水无烟。迟迟兮明月,波澹艷兮棹寅缘。”
引证解释
⒈ 沿着某物盘桓或顺着某物行进。
引唐白居易《池上有小舟》诗:“岸曲舟行迟,一曲进一觴。未知几曲醉,醉入无何乡。寅缘潭岛间,水竹深青苍。”
唐刘禹锡《玄览亭》诗:“萧洒青林际,寅缘碧潭隈。”
寅,一本作“夤”。 元麻革《游龙山记》:“憇过午,謁主僧英公,相与步西岭,过文殊巖 ……徜徉者久之,寅缘入西方丈。”
⒉ 指某种可资凭借攀附的关系。
引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七:“公戏郑曰:‘术者道我贵,吾今已升舍,若登甲科,贵亦不难。谓汝贵时,恐无此理。’ 郑徐答曰:‘我亦有少寅缘,但不欲言。’公力詰之,乃曰:‘某自丧偶后,有息女甫七岁,无人鞠养,将与中贵为养女,闻尝进入内,性极惠黠,颇得宠遇。恐异时因此进身,未可期。’”
清蒋士铨《临川梦·拒弋》:“便是那张四维,倚恃金多,始贿新郑,再贿江陵,又贿武清伯李伟 、太监冯保,乃得寅缘入相。”
⒊ 指水流或波纹等连绵不断。
引唐李白《愁阳春赋》:“演漾兮寅缘,窥青苔之生泉。”
寅,一本作“夤”。 唐白居易《泛渭赋》:“夜分兮叩舷,天无云兮水无烟。迟迟兮明月,波澹艷兮棹寅缘。”
寅缘的网络释义
寅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据甲骨文为矢形。小篆讹变。本义:恭敬) 同本义
寅,居敬也。——《说文》
寅,敬也。——《尔雅》
夙夜惟寅。——《书·舜典》
严恭寅畏。——《书·无逸》
寅哉寅哉。——《周书·祭公》
寅宾出日。——《书·尧典》
(2) 又如:寅亮(恭敬信奉);寅畏(恭敬畏惧);寅清(言行恭谨,持心清正)
名词
(1) 地支的第三位
寅,髌也。正月易气动,去黄泉欲上出,侌尚强也。——《说文》。段玉裁注:“髌,字之误也,当作ń。”
(2) 又如:星次序数之一。古代天文学十二星次中的“析木”为寅
(3) 在历法中用以纪年,太岁(反木星)运行到析木为寅年,太岁的名摄提格。如:寅皮(老虎皮,亦指属虎的人)
(4) 用以纪月,指夏历正月。如:寅月;寅正(农历正月)
(5) 用以纪时,指凌晨三至五时
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西游记》
(6) 又如:寅正一刻(四点一刻)
(7) 同僚 。如:寅翁(对在同一衙门做事者的敬称);寅家(同僚);寅丈(对同僚的尊称);寅兄(旧时同僚之间的的敬称);寅生(同寅,同官)
(8) 五行属木
寅,木也。——《论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in2 j2 [台湾四县腔] jin2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n2 [海陆丰腔] rin2 ri2 [客英字典] ji2 jin2 [东莞腔] jen5 [陆丰腔] ji3 [宝安腔] jin2
◎ 潮州话:因5[潮阳] 嫣5(沿),ing5(îng) [揭阳]êng5(êng) [潮阳]iang5(î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姨 | 以脂 | 以 | 脂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脂A | zĭɛn | jii/j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器物的边沿
低下头去把嘴唇搁在杯缘。——茅盾《蚀·追求》
(2) 又如:缘石(砌筑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长条形石块或混凝土块,用以保护人行道并使车行道的路边水流通畅);缘海(边缘海;沿海,接海);缘边(沿边。指边境)
(3) 原故,理由
璞皆知其名姓及巧诈缘由。—— 沈约《宋书》
(4) 因缘;缘分
渠会永无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
言谈大自缘。
画与书法为缘。——蔡元培《图画》
(6) 又
画与建筑雕刻为缘。
(7) 又如:缘悭(无缘分);缘业(姻缘);缘会(缘分);缘契(缘分);缘便(机缘便利);缘悭一面(无缘相见);缘悭分浅(缺少缘分)
(1) 因为;由于
缘物之情。——《吕氏春秋·慎行论》
缘愁似个长。——唐· 李白《秋浦歌》
缘土气有早晚。——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缘何(因何,为何);缘坐(因牵连而获罪。同连坐);缘底(因何;为什么)
动词
(1) 向上爬,攀援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缘竿(杂技的一种。即爬竿的特技);缘木(爬树);缘心(攀援事物之心);缘竿(杂技中的爬竿节目);缘跻(攀登)
(3) 牵连
百姓有罪,皆案之以法,其缘坐则老幼不免。——《隋书·刑法志》
(4) 又如:缘坐(连坐。因牵连而获罪);缘累(牵累)
(5) 沿着;顺着
缘之以方城。——《荀子·议兵》
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畜积足。(南畮,泛指农田;畮,通“亩”。)——汉· 贾谊《论积贮疏》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晋· 陶潜《桃花源记》
(6) 又如:缘头上脸(借故寻事);缘例(沿袭惯例);缘情体物(顺导性情,描摹物状);缘手(随手;顺手);缘情(因循人情;顺乎人情);缘习(因袭)
介词
(1) 因凭借
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月而知形可也。——《荀子·正名》
(2) 又如:缘私(因公便私,假公济私);缘循(杖物而行,不能自立);缘附(攀附;依附);缘傅(缘附;依附);缘夤(夤缘。攀附上升。指拉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