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递
词语释义
寄递
(1) 指邮局寄送邮件
词语解释
邮局递送邮件。
引证解释
⒈ 邮局递送邮件。
寄递的国语词典
邮局递送邮件。
如:「邮局最近致力革新,希望改进寄递的速度。」
寄递的网络释义
寄递
近义词
寄递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2) 同本义
寄,托也。——《说文》
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仪礼·丧服》传
可以寄百里之命。——《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 又如:寄籍(寄居外地而附以户籍的叫寄籍);寄庄(在外地买地设庄,收租)
(4) 委托,托付
令可以寄政。——《国语·齐语》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倚南窗以寄傲。——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寄命(委以重任;生命如寄旅,因此比喻短暂的生命);寄付(委托;托付);寄任(指所委托的重要责任;托付重任)
(6) 依赖;依附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白居易《有木诗》
蛮烟瘴雨土卑湿,留我寄命与兹乡。——黄景仁《洞庭行赠大归包川》
(7) 又如:寄命(寄身;托身);寄口(依靠别人生活)
(8) 寄放;寄存
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南史·江淹传》
(9) 又如:寄包(寄存行李;喻指寄宿);寄物(寄存的东西;寄托某件物品作为凭证)
(10) 寄托
依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潜《归去来兮辞》
先王寄理于竹帛。——《韩非子·安危》
(11) 又如:寄怀(寄托情志;用真诚的心意待人);寄意(寄托情意)
(12) 托人递送
女寄言于母。——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3) 又如:寄声(托人口头传达问候);寄外(妻子寄信或他物给丈夫);寄言(寄语、带信);寄奉(敬词。谓通过邮递奉呈)
形容词
非亲生的——指亲属 。如:寄儿;寄爹;寄娘;寄女;寄名(旧时迷信将儿童拜在他人名下做义子,叫寄名)
名词
(1) 人物名
寄伪儿啼。(区寄假装像小孩子的啼哭。儿,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像小孩子似的。)——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翻译官。古代称翻译东方民族语言的官吏 。如:寄象(古代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寄鞮(古代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gi5 [沙头角腔] gi5 [海陆丰腔] gi5 [梅县腔] gi5 [东莞腔] gi5 [客语拼音字汇] gi4 [台湾四县腔] gi5 [客英字典] gi5 [陆丰腔] gi5
◎ 潮州话:gia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寄 | 居義 | 見 | 支B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kieh/kyeh | kĭ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虒( )声。本义:轮流;交替)(2) 同本义
递,更易也。——《说文》
国之递甚也。——《战国策·齐策六》
二八侍宿射递代些。——《楚辞·招魂》
诈术递用。——《吕氏春秋·先巳》
合场递进。——傅毅《舞赋》
日月递炤(照)。——《荀子·天论》
(3) 又如:递嬗(不断地更迭、变化);递代(互相替换);递衣(轮流换穿同一件衣服);递兴(交替兴起);递迁(更易变化)
(4) 传;传送 。如:恭敬地递上;递钟(传杯,把盏);递传帖(递送帖子);递局(递眼色;示意);递夫(古代在驿站间运送官方货物的役仆);递铺(传送官方文书或货物的驿站);递禀(向上级呈关报告);递盏(传杯饮酒);递盗(转移偷盗之物)
(5) 特指通过驿站传递公文、货物等
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如:递运(转运;驿站运输)
(7) 押送 。如:递解还乡(押送犯人返回原籍);递发(挥送);递流(放逐)
副词
(1) 顺次地;一个一个地
向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如:递加;递减;递相(顺次,一个接一个,各自);递转(依次转动);递演(逐步演变);递毁(依次毁废);递化(顺次改变);递日(一日接一日)
名词
(1) 驿站 。如:递铺(驿站,邮局);递卒(驿站的役卒);递角(邮包)
(2) 驿车;驿马
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 唐· 白居易《缚戎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in5(tîⁿ) [饶平、潮阳]di5(t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