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孕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在他物中孕育生成。
宋 文同 《月岩斋》诗:“月为太阴精,石亦月之类。月常寄孕於石中,事理如此何足异……日须天上生,月必地中产。”
引证解释
⒈ 谓在他物中孕育生成。
引宋文同《月岩斋》诗:“月为太阴精,石亦月之类。月常寄孕於石中,事理如此何足异……日须天上生,月必地中产。”
寄孕的网络释义
寄孕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2) 同本义
寄,托也。——《说文》
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仪礼·丧服》传
可以寄百里之命。——《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 又如:寄籍(寄居外地而附以户籍的叫寄籍);寄庄(在外地买地设庄,收租)
(4) 委托,托付
令可以寄政。——《国语·齐语》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倚南窗以寄傲。——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寄命(委以重任;生命如寄旅,因此比喻短暂的生命);寄付(委托;托付);寄任(指所委托的重要责任;托付重任)
(6) 依赖;依附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白居易《有木诗》
蛮烟瘴雨土卑湿,留我寄命与兹乡。——黄景仁《洞庭行赠大归包川》
(7) 又如:寄命(寄身;托身);寄口(依靠别人生活)
(8) 寄放;寄存
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南史·江淹传》
(9) 又如:寄包(寄存行李;喻指寄宿);寄物(寄存的东西;寄托某件物品作为凭证)
(10) 寄托
依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潜《归去来兮辞》
先王寄理于竹帛。——《韩非子·安危》
(11) 又如:寄怀(寄托情志;用真诚的心意待人);寄意(寄托情意)
(12) 托人递送
女寄言于母。——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3) 又如:寄声(托人口头传达问候);寄外(妻子寄信或他物给丈夫);寄言(寄语、带信);寄奉(敬词。谓通过邮递奉呈)
形容词
非亲生的——指亲属 。如:寄儿;寄爹;寄娘;寄女;寄名(旧时迷信将儿童拜在他人名下做义子,叫寄名)
名词
(1) 人物名
寄伪儿啼。(区寄假装像小孩子的啼哭。儿,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像小孩子似的。)——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翻译官。古代称翻译东方民族语言的官吏 。如:寄象(古代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寄鞮(古代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gi5 [沙头角腔] gi5 [海陆丰腔] gi5 [梅县腔] gi5 [东莞腔] gi5 [客语拼音字汇] gi4 [台湾四县腔] gi5 [客英字典] gi5 [陆丰腔] gi5
◎ 潮州话:gia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寄 | 居義 | 見 | 支B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kieh/kyeh | kĭ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外象妇女大腹之形,内象腹中怀子之形。本义:怀胎)
(2) 同本义
孕裹子也。——《说文》
——《国语·郑语》
毛者孕鬻。——《礼记·乐记》
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易·渐》
(3) 又如:孕重(怀胎);孕吐(妊娠初期呕吐);孕乳(怀胎哺育)
(4) 孕育 。虽未显露、表达或发展,但却包含在某物本质中的
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文心雕龙》
(5) 又如:孕毓(孕育);孕化(孕育变化)
(6) 包含,含
薪的饱孕着愁思的俊俏的脸庞也别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茅盾《路》
(7) 又如:孕括(包孕总括)
(8) 分娩,生小孩
野合有身,月满当孕。——《搜神记》
(9) 又如:孕别(生育)
(10) 花含实
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唯余一孕在,明日定随风。——知玄《五岁咏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n3 [台湾四县腔] jin3 [梅县腔] jin3 [宝安腔] jin3 | jun3 [客语拼音字汇] yin3 [海陆丰腔] rin3 [客英字典] jin3 [东莞腔] jin3 [陆丰腔] jin3
◎ 潮州话:hêng6(hẽng) [澄海、饶平]rêng6 [揭阳、潮阳]uêng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孕 | 以證 | 以 | 蒸 | 去聲 | 徑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jĭəŋ | jingh/jon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