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命

jì mìng [ ji ming]
注音 ㄐ一ˋ ㄇ一ㄥˋ

词语释义

1.以重任相委托。《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2.犹寄身,托身。 3.寄存之命。喻短暂的生命。

词语解释

  1. 以重任相委托。

    《论语·泰伯》:“ 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劳谦冲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梁书·侯景传》:“夫敌国相伐,闻丧则止,匹夫之交,託孤寄命;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者哉。” 清 钱谦益 《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李淑元祖母庄氏赠淑人制》:“矢志立孤,童稚伶仃,有託孤寄命之节;尊章衰老,有送往事居之忠。”

  2. 犹寄身,托身。

    《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杜笃 《首阳山赋》:“闻西伯 昌 之善教,育年艾於胡耉,遂相携而随之,冀寄命乎餘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 交州 ,以终餘年。” 唐 张九龄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宋 曾巩 《邪溪祈雨文》:“今麦苗将槁,稻种未布,而春既尽矣,若又不雨至於十日,则麦必尽死,稻不可种,民将安所寄命乎?” 清 黄景仁 《洞庭行赠王大归包川》诗:“蛮烟瘴雨土卑湿,留我寄命於此乡。”

  3. 寄存之命。喻短暂的生命。

    《晋书·皇甫谧传》:“人之死也,精歇形散,魂无不之,故气属于天;寄命终尽,穷体反真,故尸藏于地。”

引证解释

⒈ 以重任相委托。

《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劳谦冲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
《梁书·侯景传》:“夫敌国相伐,闻丧则止,匹夫之交,託孤寄命;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者哉。”
清钱谦益《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李淑元祖母庄氏赠淑人制》:“矢志立孤,童稚伶仃,有託孤寄命之节;尊章衰老,有送往事居之忠。”

⒉ 犹寄身,托身。

《艺文类聚》卷七引汉杜笃《首阳山赋》:“闻西伯昌之善教,育年艾於胡耉,遂相携而随之,冀寄命乎餘寿。”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终餘年。”
唐张九龄《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宋曾巩《邪溪祈雨文》:“今麦苗将槁,稻种未布,而春既尽矣,若又不雨至於十日,则麦必尽死,稻不可种,民将安所寄命乎?”
清黄景仁《洞庭行赠王大归包川》诗:“蛮烟瘴雨土卑湿,留我寄命於此乡。”

⒊ 寄存之命。喻短暂的生命。

《晋书·皇甫谧传》:“人之死也,精歇形散,魂无不之,故气属于天;寄命终尽,穷体反真,故尸藏于地。”

寄命的国语词典

以重任相委托。

寄命的网络释义

寄命

  • 寄命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ì mìng,意思是1.以重任相委托。2.犹寄身,托身。 3.寄存之命。喻短暂的生命。
  • 汉字详情

    [ji]
    部首: 322
    笔画: 11
    五笔: PDS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KMR
    四角: 306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

    (2) 同本义

    寄,托也。——《说文》

    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仪礼·丧服》传

    可以寄百里之命。——《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 又如:寄籍(寄居外地而附以户籍的叫寄籍);寄庄(在外地买地设庄,收租)

    (4) 委托,托付

    令可以寄政。——《国语·齐语》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倚南窗以寄傲。——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寄命(委以重任;生命如寄旅,因此比喻短暂的生命);寄付(委托;托付);寄任(指所委托的重要责任;托付重任)

    (6) 依赖;依附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白居易《有木诗》

    蛮烟瘴雨土卑湿,留我寄命与兹乡。——黄景仁《洞庭行赠大归包川》

    (7) 又如:寄命(寄身;托身);寄口(依靠别人生活)

    (8) 寄放;寄存

    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南史·江淹传》

    (9) 又如:寄包(寄存行李;喻指寄宿);寄物(寄存的东西;寄托某件物品作为凭证)

    (10) 寄托

    依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潜《归去来兮辞》

    先王寄理于竹帛。——《韩非子·安危》

    (11) 又如:寄怀(寄托情志;用真诚的心意待人);寄意(寄托情意)

    (12) 托人递送

    女寄言于母。——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3) 又如:寄声(托人口头传达问候);寄外(妻子寄信或他物给丈夫);寄言(寄语、带信);寄奉(敬词。谓通过邮递奉呈)

    形容词

    非亲生的——指亲属 。如:寄儿;寄爹;寄娘;寄女;寄名(旧时迷信将儿童拜在他人名下做义子,叫寄名)

    名词

    (1) 人物名

    寄伪儿啼。(区寄假装像小孩子的啼哭。儿,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像小孩子似的。)——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翻译官。古代称翻译东方民族语言的官吏 。如:寄象(古代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寄鞮(古代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英文翻译

    send, transmit, mail; rely on

    方言集汇

    ◎ 粤语:gei3
    ◎ 客家话:[宝安腔] gi5 [沙头角腔] gi5 [海陆丰腔] gi5 [梅县腔] gi5 [东莞腔] gi5 [客语拼音字汇] gi4 [台湾四县腔] gi5 [客英字典] gi5 [陆丰腔] gi5
    ◎ 潮州话:gi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義支B開去聲開口三等支Bkieh/kyehkĭe
    mìng [ming]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WGK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MRL
    四角: 806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2) 同本义

    命,使也。——《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

    出君下臣名曰命。——汉· 蔡邕《独断》

    语下命者,制令也。——《贾子·礼容》

    凡尊者之言曰命。——《文选·闲居赋序》注

    维君子命。——《诗·大雅·卷阿》

    某固辞不得命。——《仪礼·燕礼》

    命田舍东郊。——《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命妪煮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白居易《琵琶行序》

    (3) 又如:命酌(使充酌酒者);命席(下令安排座位);命酒(命人置酒);命乐(命人奏乐);命官(任命官吏);命材(任用有才干的人);命事(安排职事);命使(任命使者);命将(任命将领);命相(命令三公辅政、行事);命讨(下令讨伐);命教(命令)

    (4) 取名;命名

    今之命师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命名(给予名称,定名);命姓(赐姓;建姓);命爵(赐给爵位、官职)

    (6) 动,用

    欣然命笔。——毛泽东《送瘟神二首序》

    (7) 又如:命旅(出师,誓师,启程);命笔(动笔,使笔);命管(命笔)

    (8) 通“盟”。在神前誓约,结盟

    凡我同盟,毋蕴年,…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名词

    (1) 命令;政令;教令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何命焉为。——《墨子·公翰》

    大君有命。——《易·师》

    掌王后之命。——《周礼·内小臣》

    凡诸侯有命告则书。——《左传·隐公十一年》

    喜而从命。——《资治通鉴》

    西市待命。——清· 方苞《狱中杂记》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

    (2) 又如:遵命(敬辞。表示依照对方的嘱咐);命戒(命令与禁令);命词(诏书;也指起草诏书);命诏(君王的命令)

    (3) 命运,天命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人生有命。——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命道(命运);命毒(命苦,命运不好);命快(命运好);好命;苦命;算命;命分(命运;命中给的天分;禀赋)

    (5) 性命,寿命

    命悬于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命如南山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命绝今日。

    皆关民命。——《聊斋志异·促织》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逃命;短命;命犯(有杀人罪的罪犯)

    (7) 生活,生存 。如:命途(生活的道路、经历);命路(人生的路途)

    (8) 帝王按等级官职赐给臣下的东西

    赐晋惠公命。(此指服装)——《国语》

    (9) 又如:命士(命夫。受有爵命的人);命禾(天子所赐的嘉禾);命民(受帝王赐爵的平民);命圭(天子赐的玉圭)

    (10) 通“名”。声誉

    时周之命。——《诗·周颂·赉》

    英文翻译

    life; destiny, fate, luck; an order, instru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6 mi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n5 miang5 [陆丰腔] miang6 min6 [梅县腔] miang5 min3 [海陆丰腔] min6 miang6 [客英字典] miang5 min5 [台湾四县腔] min5 miang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4 min4 [宝安腔] miang3 | min3 [东莞腔] min5 miang3
    ◎ 潮州话:mian7(miāⁿ) mêng6(mẽ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三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眉病庚三開去聲開口三等mĭɐŋmiengh/mya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