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漻
词语释义
寂漻
(1) 空廓
(2) 寂静;无人倍伴的,独自一人的
词语解释
同“ 寂寥 ”。寂静无声。
《文选·宋玉〈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漻兮收潦而水清。” 刘良 注:“寂漻,虚静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悠远长怀,寂漻无声。” 颜师古 注:“言长流安静。”一说清深也。见《文选》 吕向 注。
同“ 寂寥 ”。高远。
《汉书·礼乐志》:“函蒙祉福常若期,寂漻上天知厥时。”
同“ 寂寥 ”。闲静。
明 刘基 《松风阁记》一:“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黷,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漻,逍遥大空,与造化游。”
引证解释
⒈ 同“寂寥”。寂静无声。一说清深也。见《文选》吕向注。
引《文选·宋玉〈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漻兮收潦而水清。”
刘良注:“寂漻,虚静貌。”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悠远长怀,寂漻无声。”
颜师古注:“言长流安静。”
⒉ 同“寂寥”。高远。
引《汉书·礼乐志》:“函蒙祉福常若期,寂漻上天知厥时。”
⒊ 同“寂寥”。闲静。
引明刘基《松风阁记》一:“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黷,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漻,逍遥大空,与造化游。”
寂漻的网络释义
寂漻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宀(
),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2) 同本义
寂,无人声。——《说文》
寂寥宇宙。——《四子讲德论》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老子》
寂然不动。——《易·系辞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柳宗元《永州八记》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人视端容寂。——明· 魏学洢《核舟记》
俄而寂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寂寂悄悄(悄悄地,不弄出声音地);寂密(隐密);寂天寞地(悄无声息)
(4) 安详闲静,心志淡泊
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嵇康《养生论》
(5) 又如:寂泊(恬静淡泊,不追求名利);寂漠(清静;恬淡)
(6) 寂寞;孤单;冷落
廓落寂而无友兮,谁可与玩此遗芳。——严忌《哀时命》
(7) 又如:寂处(寂寞独处);寂漠(冷落;凄凉);寂淹(孤寂滞留)
(8) 佛教谓寂灭常静之道 。如:寂定(佛家指心不驰散,保持安静不动的精神状态)
动词
佛教称僧尼死为“涅槃”,或叫“寂”、“宴寂”、“圆寂”、“寂灭” 。如:寂灭虚无(佛教语。指佛家的教义或道理。寂灭:指人死后身体寂静,灵魂超脱,永无生死。虚无:指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虚无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p7 cip7 [台湾四县腔] sip8 cip8 siuk8 [客英字典] sip7 cip7 cit7 [海陆丰腔] sip8 cip8 siuk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宝安腔] sip8 cip8 [东莞腔] zit7 [陆丰腔] s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寂 | 前歷 | 從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zek/dzek | dzʰi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