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漠
词语释义
寂漠
(1) 冷清孤单;清静
(2) 静寂无声
词语解释
同“ 寂寞 ”。空虚。
《淮南子·俶真训》:“寂漠以虚无,非有为於物也,物以有为於己也。”《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参差世祀忽,寂漠世朝变。”五臣本作“寂寞”。 吕延济 注:“寂寞,空虚也。”
同“ 寂寞 ”。寂静;沉寂。
《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淮南子·齐俗训》:“故萧条者形之君,而寂漠者音之主也。”《南史·陈暄传》:“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於 颜 原 ,名未动於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復欲安归?”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本根剥丧,神气旁皇, 华国 将自槁於子孙之攻伐,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
同“ 寂寞 ”。清静;恬淡。
《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成玄英 疏:“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四者异名同实者也。”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百姓涤瑕盪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南朝 梁 僧顺 《释三破论》:“经云,处处自説名字不同,或为儒林之宗,国师道士;或寂漠无为,而作佛事。”
同“ 寂寞 ”。冷落;凄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如是年餘,生制艺颇通,而再试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给,抚情寂漠,嗷嗷悲泣。”
引证解释
⒈ 同“寂寞”。空虚。
引《淮南子·俶真训》:“寂漠以虚无,非有为於物也,物以有为於己也。”
《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参差世祀忽,寂漠世朝变。”
五臣本作“寂寞”。 吕延济注:“寂寞,空虚也。”
⒉ 同“寂寞”。寂静;沉寂。
引《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淮南子·齐俗训》:“故萧条者形之君,而寂漠者音之主也。”
《南史·陈暄传》:“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产不异於颜原,名未动於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復欲安归?”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本根剥丧,神气旁皇, 华国将自槁於子孙之攻伐,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
⒊ 同“寂寞”。清静;恬淡。
引《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成玄英疏:“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四者异名同实者也。”
汉班固《东都赋》:“於是百姓涤瑕盪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南朝梁僧顺《释三破论》:“经云,处处自説名字不同,或为儒林之宗,国师道士;或寂漠无为,而作佛事。”
⒋ 同“寂寞”。冷落;凄凉。
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颜氏》:“如是年餘,生制艺颇通,而再试再黜,身名蹇落,饔飧不给,抚情寂漠,嗷嗷悲泣。”
寂漠的网络释义
寂漠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宀(
),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2) 同本义
寂,无人声。——《说文》
寂寥宇宙。——《四子讲德论》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老子》
寂然不动。——《易·系辞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柳宗元《永州八记》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人视端容寂。——明· 魏学洢《核舟记》
俄而寂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寂寂悄悄(悄悄地,不弄出声音地);寂密(隐密);寂天寞地(悄无声息)
(4) 安详闲静,心志淡泊
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嵇康《养生论》
(5) 又如:寂泊(恬静淡泊,不追求名利);寂漠(清静;恬淡)
(6) 寂寞;孤单;冷落
廓落寂而无友兮,谁可与玩此遗芳。——严忌《哀时命》
(7) 又如:寂处(寂寞独处);寂漠(冷落;凄凉);寂淹(孤寂滞留)
(8) 佛教谓寂灭常静之道 。如:寂定(佛家指心不驰散,保持安静不动的精神状态)
动词
佛教称僧尼死为“涅槃”,或叫“寂”、“宴寂”、“圆寂”、“寂灭” 。如:寂灭虚无(佛教语。指佛家的教义或道理。寂灭:指人死后身体寂静,灵魂超脱,永无生死。虚无:指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虚无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p7 cip7 [台湾四县腔] sip8 cip8 siuk8 [客英字典] sip7 cip7 cit7 [海陆丰腔] sip8 cip8 siuk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宝安腔] sip8 cip8 [东莞腔] zit7 [陆丰腔] s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寂 | 前歷 | 從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zek/dzek | dzʰie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莫声。本义:沙漠) 同本义
漠,北方流沙也。——《说文》
逾陇堆兮渡漠。——《楚辞·疾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 王维《使至塞上》
(2) 又如:漠北,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北)的地区);漠野(我国北方沙漠地区)
形容词
(1) 淡泊,恬淡,即不追求名利
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庄子·知北游》
(2) 冷淡,不关心
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3) 又如:漠如(犹漠然。冷淡,不关心);漠置(漠然置之);漠尔(轻视,不在意)
(4) 通“寞”。空廓,寂静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天道》
野寂漠其无人。——《楚辞·远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ok7 [宝安腔] mok7 [海陆丰腔] mok7 mok8 [梅县腔] mok7 [台湾四县腔] mok7 mok8 [客语拼音字汇] mog5 [陆丰腔] mok7 [客英字典] mok7
◎ 潮州话:moh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莫 | 慕各 | 明 | 鐸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mak | mɑ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