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舒
词语释义
宽舒
(1) 愉快,舒畅
(2) 宽敞舒展
词语解释
宽厚平和。
《管子·内业》:“见利不诱,见害不惧,宽舒而仁,独乐其身。”《隶释·先生郭辅碑》:“其少也,孝友而悦学。其长也,宽舒如好施。”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民风一》:“ 幽 燕 之地,自古号多豪杰……人性宽舒,风俗朴茂,蹈礼义而服声名。” 郭沫若 《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 宋子 则是强调仁,因而也就赞扬宽舒。”
宽松;从容。
汉 陆贾 《新语·辅政》:“尚勇者为悔近,温厚者行宽舒。”《朱子语类》卷四:“某向説得较宽,又觉不切;今説较切,又少些宽舒意。” 清 梅曾亮 《赠林侍郎序》:“使官不病民,漕不病官,皆优游宽舒,应务有餘。”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减轻赋税,节省徭役,让庶民的负担略为宽舒些。”
舒畅。
潘漠华 《人间》:“做人,当有些苦恼,苦恼是做人的本质,所以请你也宽舒些吧!” 沈从文 《王谢子弟》:“我是来办正经事的,办好了事,心里宽舒了。”
宽敞舒适或舒展。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二:“晴明的阳光照得一车通亮,可是不嫌燠热;坐位很宽舒,勉强要躺躺也可以。” 郭小川 《万里长江横渡》诗:“我们的前程何等壮丽,何等宽舒!”
引证解释
⒈ 宽厚平和。
引《管子·内业》:“见利不诱,见害不惧,宽舒而仁,独乐其身。”
《隶释·先生郭辅碑》:“其少也,孝友而悦学。其长也,宽舒如好施。”
明沉榜《宛署杂记·民风一》:“幽燕之地,自古号多豪杰……人性宽舒,风俗朴茂,蹈礼义而服声名。”
郭沫若《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宋子则是强调仁,因而也就赞扬宽舒。”
⒉ 宽松;从容。
引汉陆贾《新语·辅政》:“尚勇者为悔近,温厚者行宽舒。”
《朱子语类》卷四:“某向説得较宽,又觉不切;今説较切,又少些宽舒意。”
清梅曾亮《赠林侍郎序》:“使官不病民,漕不病官,皆优游宽舒,应务有餘。”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减轻赋税,节省徭役,让庶民的负担略为宽舒些。”
⒊ 舒畅。
引潘漠华《人间》:“做人,当有些苦恼,苦恼是做人的本质,所以请你也宽舒些吧!”
沈从文《王谢子弟》:“我是来办正经事的,办好了事,心里宽舒了。”
⒋ 宽敞舒适或舒展。
引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二:“晴明的阳光照得一车通亮,可是不嫌燠热;坐位很宽舒,勉强要躺躺也可以。”
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我们的前程何等壮丽,何等宽舒!”
宽舒的国语词典
宽敞舒展。
如:「我很向往宽舒的生活空间,所以想在退休后搬到乡下去住。」
宽舒的网络释义
宽舒
宽舒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宀(
),表示与房屋有关,苋( )声。本义:房屋宽敞)(2) 同本义
宽,屋宽大也。——《说文》
府寺宽敞。——《后汉书·刘般传》
(3) 又如:宽厂(宽敞);宽空(宽畅,不阻塞);宽转(宽敞有余地)
(4) 广阔;面积大。与“狭”相对
云水洞庭宽。——张祜《送韦整尉长沙》
(5) 横的距离大
阶庭宽窄才容足。——白居易《题新居寄元八》
(6) 又如:宽乡(指地广人稀之地);宽平(指宽阔平坦之处);宽衍(宽阔平坦)
(7) 度量宽宏;宽厚
宽兮绰兮。——《诗·卫风·淇奥》。传:“宽能容众。”
言宽以居之。——《易·文》
宽而栗。——《书·皋谟》。郑注:“谓度量宽宏。”
文帝宽,不忍罚。——《汉书·吴王刘濞传》
宽哉,不被于利。——《韩非子·说林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宽厚而爱人。——汉· 贾谊《过秦论》
陈明选宽厚呕煦。——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8) 又如:宽洪(心胸宽阔器量大);宽猛相济(指施政时要宽严相辅而行);宽民(待民众宽厚,不苛刻);宽泽(宽仁有恩德);宽绰(宽弘广大。多指器量)
(9) 舒缓;延缓 。如:宽延(宽缓,延缓);宽柔(宽缓和柔);宽快(畅快,舒服;衣服肥大);宽缓(委婉和缓)
(10) 宽坐(多坐一会儿。留坐的敬词)宽松;松弛。紧的反义词
虽褐宽博,吾不惴焉。——《孟子·公孙丑上》
(11) 又如:宽余(肥大,宽松);宽褪(过分肥大);宽衫(古人穿在外面的长袍,具有普通礼服的性质)
(12) 多;富裕
以二人居室十间,公田一顷,宽然有余矣。——洪亮吉《治平篇》
(13) 又如:宽饮(劝酒之词。表示请人多喝些酒)
名词
宽度,广度 。如:这条河有一里宽;国旗的宽是长的三分之二;球场的宽和长都有严格规定
动词
(1) 放松;放宽
则械系不稍宽。——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
终亦稍宽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柳永《凤栖梧》
(3) 又如:宽制(放宽法制);宽律(放宽刑律);宽放(放宽);宽限(宽延期限)
(4) 宽免;宽恕
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是谓惠暴而宽贼也。——《荀子·正论》
遂宽其同气之罪。——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宽贳(宽恕;宽赦);宽护(宽恕庇护);宽减(从宽减免);宽缓(宽容而不急迫)
(6) 减轻
宽徭役。——《盐铁论·诛秦》
(7) 又如:宽征(减轻或缓征赋税);宽痛(减轻痛苦);宽徭(减轻徭役)
(8) 宽慰;宽解 。如:宽勉(宽解勉励);宽譬(劝慰宽解,使人消解愁闷)
(9) 卸脱;解开 。如:宽衣(旧时敬辞。请人脱去衣服);宽章(请客人脱掉外面袍褂的敬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舍,从予,予亦声。本义:伸展,舒展)
(2) 同本义
舒,伸也。——《说文》
匪安匪舒。——《诗·大雅·江汉》
舒,展也。——《广雅》
舒勃,展也。东齐之间,凡展物谓之舒勃。——《方言亢》
赢缩卷舒。——《淮南子·本经》。注:“舒,散也。”
舒忧娱哀。——《楚辞·怀沙》
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水浒传》
把拳头舒过来。——《儒林外史》
(3) 又如:舒卷(张开或卷起);舒手(松手;伸手);舒头(伸头);舒直立(伸腰直立);舒勃(开展,展开);舒眉(展眉。快乐无忧的样子);舒啸(舒怀啸歌);舒筋活血(使筋肉舒适,血脉流通);舒启(伸展);舒达(伸展分布);舒布(展开;散布)
(4) 展现
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照绸缪。——宋· 苏轼《浣溪沙》
(5) 宣泄积滞,抒发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舒愤(抒发愤懑);舒忧(抒发忧思,忧虑);舒泄(抒发,发泄);舒和(抒发阳和之气);舒情(抒发情怀);舒泻(抒发,发泄)
形容词
(1) 徐;迟缓;舒缓
舒,舒缓也。——《说文》
舒,缓也。——《尔雅》
舒,迟也。——《广雅》
舒而脱脱兮。——《诗·召南·野有死麕》
舒窈纠兮。——《诗·陈风·月出》。传:“迟也。”
君子容舒迟。——《礼记·玉藻》
(2) 又如:舒舒(缓慢的祥子);舒和(舒缓和顺);舒扬(举止从容不迫);舒暇(从容不迫貌);舒迟(犹舒徐。从容不迫貌);舒慢(迟缓懈怠);舒徐(自如;从容不迫)
(3) 舒畅
宾客意少舒。——林嗣环《口技》
(4) 又如:舒摊(舒适);舒怀(开怀;心情舒畅);舒舒(心胸安和宽广的样子)
(5) 宽;广阔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副词
徐缓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shu1 [台湾四县腔] su1 [客英字典] shu1 [海陆丰腔] shu1 [梅县腔] shu1 [沙头角腔] su1 [东莞腔] su1 [宝安腔] su1 [客语拼音字汇] s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書 | 傷魚 | 書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sjo/sjv | ɕĭ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