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世界

kè guān shì jiè [ke guan shi jie]
注音 ㄎㄜˋ ㄍㄨㄢ ㄕˋ ㄐ一ㄝˋ

词语释义

所谓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对,它是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它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

汉字详情

[ke]
部首: 322
笔画: 9
五笔: PT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HER
四角: 306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2) 同本义

客,寄也。——《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徐光启《甘薯疏序》

吾兄寄宿州,吾弟客 东川。—— 白居易《雨夜有念》

(3) 又如:客边(暂寓别人家里);客纲客纪(经常出门在外者的法度经验);客寄(寄居客地人家)

(4) 以客礼相待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又如:客帐司(衙门中司接待的官员);客将(泛指一般吏役);客遇(以宾客相待);客礼(接待宾客的礼节)

名词

(1) 来宾,宾客

客,宾 客。——《广韵》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主人敬客。则先拜客。——《礼记·曲礼》。按,客小于宾。

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周礼·大行人》

诸公之臣相为国客。——《周礼·象胥》

济济者,客也。——《礼记·祭义》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时座上有健谈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客问远方。——《世说新语·方正》

(2) 又如:客中(客人身分);客位(客厅);客长(对旅客的敬称);客官(对客人的敬称;对别部官员的称呼);客位(宾客的位次,席位);客道(为宾客之道);客难(宾客的问难)

(3) 旅客;旅居他乡的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又如:客舟(客船。运送旅客的船);客衣(客行者的衣着);客侣(客旅。旅客)

(5) 从事某种活动的人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后汉书·马廖传》

(6) 又如:生客;熟客;客家(买货的一方,客户;雇工)

(7) 诸侯委派出使他国的使臣

凡诸伯子男之臣,以其国之爵相为客而相礼。——《周礼》

(8) 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

臣闻吏议驱客,窃以为过矣。——李期《谏逐客令》

鲁客事 楚王。—— 宋· 鲍照《拟古三首》

(9) 又如:客卿

(10) 外来的盗寇或敌人 。如:暴客(残暴的敌人)

(11) 商贩,行商

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儒林外史》

(12) 泛指某人

有客语省兵,兵省非所先。——王安石《省兵》

(13) 鬼怪

这荒园堑,怕花妖木客寻常见,去小庭深院。——汤显祖《牡丹亭》

(14) 食客,门客

欲以客往赴秦军。——《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比门下之客。——《战国策·齐策》

问门下诸客。

形容词

(1) 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 。如:客观;客体

(2) 过去的 。如:客岁;客冬

量词

用于论份出售的食品

他又喊了一客葱花猪肉烧饼和一客肉馒头。——茅盾《有志者》

英文翻译

guest, traveller; custome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k7 kak7 [梅县腔] hak7 kak7 ket7 [东莞腔] hak7 [客语拼音字汇] hag5 ked5 [陆丰腔] hak7 [客英字典] hak7 kak7 [宝安腔] hak7 | kak7 [沙头角腔] hak7 kak8 [台湾四县腔] hak7 kak7
◎ 潮州话:k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格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khrak/qeakɣɒi
guān,guàn [guan]
部首: 416
笔画: 6
五笔: CMQ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BHU
四角: 77412

详细解释

guān

动词

(1) (形声。从见,雚( guàn)声。本义:仔细看)

(2) 同本义

观,谛视也。——《说文》

观,视也。——《广雅·释诂一》

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

观于大海。——《庄子·秋水》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系辞下》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 魏学洢《核舟记》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觑(观看);观占(观瞻,观看);观玩(观看赏玩);观涛(观赏浪潮);观成(观看成果)

(4) 观察,审察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秦策》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参观(实地观察);综观(综合观察);坐井观天;观过知仁(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了解他的为人);观时(察看时机)

(6) 示范;显示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

飨赐单于,观以珍宝。——《汉书·宣帝纪》

(7) 又如:观治(显示治绩);观民(显示于民);观世(向世人显示);观示(示范)

(8) 游览 。如:观游(观赏游览);观池(供游观的池沼);观山玩水(游山玩水)

(9) 玩赏;观赏

公将如棠观鱼。——《左传·隐公元年》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又如:观风(亦作“关风”。观赏风光;望风);观乐(观赏玩乐;欣赏音乐);观玩(观赏玩味)

(11) 佛家语 。如:观心(佛家语。指内观自己的心性);观法(佛家语。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观照(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

(12) 通“劝” 。如:观王(劝说帝王)

(13) 阅读

余因得遍观群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姑俟异目观。——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名词

(1) 容饰,外观 。如:观美(外观美好)

(2) 景象,情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旧观(原来的样子);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壮观(壮丽的景象);大观(气势宏大的景象)

(4) 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如:世界观;人生观;乐观;悲观;观化听风(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5) 另见 guàn

guàn

名词

(1)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观谓之阙。——《尔雅·释宫》郭璞注:“ 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

出游于观之上。——《礼记·礼运》

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后汉书·班固传·典引》

(2) 又如:观阙(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观魏(即观阙)

(3) 台榭

宫室不观,舟车不饰。——《左传·哀公元年》

大王见臣列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观台(台榭);观榭(亭台楼榭);观阁(亭台楼阁)

(5) 鸟名。通“鹳” 。如:观雀(鹳和雀);观讳(鸟名)

(6) 京观 。如:筑观(建筑京观)

(7) 道教的庙宇

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四。——《新唐书·李叔明传》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 刘禹锡《戏赠看花君子》

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白云观;观寺(寺观);观宇(道观佛寺);观阙(指庙宇)

(9) 古国名 。如:观国(在今顿丘卫县)

(10) 通“鹳”。雚雀鸟

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庄子·寓言》

(11) 姓。春秋楚有观射父

(12) 另见 guān

英文翻译

see, observe, view; appear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宋本广韵

shì [shi]
部首: 105
笔画: 5
五笔: A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T
四角: 44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2) 同本义

世,三十年为一世。——《说文》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论语·子路》

(3) 父子相继为世。一代(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产生新一代)

父子相代为一世。——《字汇》

世室世世不毁也。——《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世相朝也。——《周礼·大行人》

昔我先王世后稷。——《国语·周语》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孙权据有 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世功(累代的功绩);世世(代代);世治(世世代代地统治);世济(世代继承);世卿(指世代承袭的卿大夫);世职(父子相袭的官职);世爵(世代继承爵位);世谱(世系家谱);世将(世代为将);祖传世医

(5) 一生;一辈子

负刍必以魏,殁世事 秦。——《战国策·秦策》。注:“身也。”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今生今世;尘世;来世;出世;入世;永世不忘

(7) 人世,世间;世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唐· 韩愈《马说》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一世之雄;举世闻名;世故;世尊(佛祖。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世涂(光天化日之下;亦常比喻处世的经历);世界路上(人世交际场中);世外桃源

(9) 时代;朝代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如:近世;治世;浊世;盛世;乱世;先世;世屯(时世艰难);世务(当世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11) 岁;年

志国三世。——《礼记·曲礼》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

(12) 又如:世远事乖(年代久远,事情不顺)

(13) 地质年代的划分,短于一个纪而长于一个代的地质年代的分期 。如:古新世

(14) 世俗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易·乾》

(15) 后嗣;后人

卫瑞木叔者,子贡之世也。——《列子·杨朱》

(16) 又如:后世;官人以世(官人不以贤才而以父兄)

(17) 家世

陵不引决,忝世灭姓。——《汉书》

(18) 世族

以族论罪,以世举贵,虽欲无乱,得乎哉?——《荀子·君子》

(19) 又如:世家子弟(泛指世代做官人家的子弟);世家军籍(世代都是军人);世胄(贵族后裔;泛指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20) 姓

形容词

(1) 有世交关系,表示两家之间世代交往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儒林外史》

(2) 又如:世先生(对世交的尊称);世侄;世台(对世交晚辈的尊称);世伯(对父辈朋友中年长于己父者的称呼);世叔(对父辈朋友中年小于己父者的称呼);世翁(对世代有交谊的长辈的尊称)

(3) 指嫡长

父之兄弟先生为世父。——《尔雅》

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故世子亦曰大子。——《释名》

卫世叔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4) 通“太”。大的

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庄子·大宗师》

(5) 又如:世利(大大有利于)

副词

(1) 既然,已经

小子世来你家,大姐不要说闲话。——元· 马致远《青衫泪》

(2) 从来;终归

我将这角门儿世不曾牢拴。——元· 王实甫《西厢记》

(3) 永远

再休想那章台走马郎,度你到西方…,世脱下皮囊。——元· 李寿卿《度翠柳》

英文翻译

generation; world; era

方言集汇

◎ 粤语:sai3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she.5 [东莞腔] si5 [客英字典] se5 shi5 [客语拼音字汇] se4 si4 [海陆丰腔] se5 shi5 [宝安腔] si5 | se5 [沙头角腔] si5 se5 [陆丰腔] se5 [台湾四县腔] se5 si5
◎ 潮州话:si3 (sì)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舒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sjed/sjeyɕĭɛi
jiè [jie]
部首: 521
笔画: 9
五笔: LW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WOLL
四角: 60228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田,介声。本义:边垂,边境)

(2) 同本义

界,境也。——《说文》。按,田畔也。

界,垂也。——《尔雅》

田边谓之界。——《急就篇·顷町界亩》颜注

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墨子·号令》

去门十里以为界。——《韩非子·五蠹》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公孙丑下》

至燕南界。——《战国策·燕策》

迎公子于界。——《史记·魏公子列传》

境界危恶。——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界分(分界处;地界);界约(两国为明定疆界的界址而缔结的条约);界贼(扰乱国境的盗贼);界至(指边界)

(4) 界限;范围

是非之封界,分职名象之所起。——《荀子·正议》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荀子·礼论》

奢俭之中,以礼为界。——《后汉书·马融传》

(5) 又如:界说(逻辑名词。即定义);界身子(北宋开封的一街巷名,为当时的商业区);界程(界限和范围);界墙(作为分界的墙壁)

(6) 指某一特殊的境域

蓬莱仙界海门通。——刘沧《宿题天霁寺诗》

(7) 又如:境界;上界;下界;外界;租界

(8) 职业、工作或性别等相同的一些社会成员的总体 。如:各界;知识界;新闻界;教育界

(9) 自然界物质的三大基本分界之一 。如:植物界;动物界

(10) 地层系统分类的最高一级,相当于地质年代中的代。界以下为系 。如:古生界

(11) 书纸上的行格,上下框为栏,直行为界 。如:界方(用以压纸的条状文具,也叫“界尺”);界行(纸或绢上的直行格);界笔(一种用于划直线的画笔)

动词

(1) 毗邻,毗连;接界

三国之与秦壤界而患急。——《战国策·秦策》

(2) 又如:东界黄海;界边(边界相接);界天(接天)

(3) 划分

瀑布飞流以界道。——孙卓《游天台山赋》

(4) 又如:界破(划破);界别(划分;区别);界朱(用红笔划成行格);界路(交叉路口);界断(划断;分开)

(5) 离间

界 泾阳,抵穰侯而代之。—— 扬雄《解嘲》

(6) 隔开 。如:界断(分隔开);界稻(农历十一月播种,次年四月收获的一种界于两年之间的稻);界隔(隔开);界障(界隔的屏障)

英文翻译

boundary, limit; domain; society; the world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e5 gai5 [客英字典] gai5 [沙头角腔] gai5 [东莞腔] gai5 [海陆丰腔] gai5 [梅县腔] giai5 [陆丰腔] gai5 [宝安腔] gai5 [客语拼音字汇] gai4 giai4 gie4
◎ 潮州话:gai3 go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拜皆開去聲開口二等kraih/kaeykɐ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