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
词语释义
客观
(1) 在意识之外,不依赖精神而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可望他以完全客观的立场来对待这问题
(2) 指按事物本来面目去考察,与一切个人感情、偏见或意见都无关
他对人并不客观
(3) 包含在对象中的,构成对象的,具有对象性的
客观现实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十二:“一切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任务在于尽可能正确地反映它和解决它。”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二:“但运用表面事物,也为客观条件所限制。”
客觀的国语词典
外观。表现在外的威仪风范。
客觀的网络释义
客观 (汉语词语)
在日常语意中来说,客观相对于主观,是经过研究推算得出的结论,一种尝试性的减小观念对目前对话内容探讨造成影响的语汇提示。是“中立”的同义词。与公正连用组成短语“客观公正”时则指一种努力减少“个人成分”参与的叙述或者论证方式。
客观性是群体建构的产物,即一个特定的群体所组成的社会组织里所存在的共有认识。是一种跨越个人范畴的概念。是个体与个体在社会层面上经过时间所达成的共识。“客观”所包含的内容其实被主观地塑造着。不过可以视为在许多“主观”作用下的综合效果。
客观还是一种探讨现实世界本质的观点,认为真实存在于个体经验之外,存在于个体的感官,理解,想象之外。认为尽管世界对于个体只能“主观的”呈现但个体的存在无法影响世界的塑造。
客觀的翻译
反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2) 同本义
客,寄也。——《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徐光启《甘薯疏序》
吾兄寄宿州,吾弟客 东川。—— 白居易《雨夜有念》
(3) 又如:客边(暂寓别人家里);客纲客纪(经常出门在外者的法度经验);客寄(寄居客地人家)
(4) 以客礼相待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又如:客帐司(衙门中司接待的官员);客将(泛指一般吏役);客遇(以宾客相待);客礼(接待宾客的礼节)
名词
(1) 来宾,宾客
客,宾 客。——《广韵》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主人敬客。则先拜客。——《礼记·曲礼》。按,客小于宾。
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周礼·大行人》
诸公之臣相为国客。——《周礼·象胥》
济济者,客也。——《礼记·祭义》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时座上有健谈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客问远方。——《世说新语·方正》
(2) 又如:客中(客人身分);客位(客厅);客长(对旅客的敬称);客官(对客人的敬称;对别部官员的称呼);客位(宾客的位次,席位);客道(为宾客之道);客难(宾客的问难)
(3) 旅客;旅居他乡的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又如:客舟(客船。运送旅客的船);客衣(客行者的衣着);客侣(客旅。旅客)
(5) 从事某种活动的人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后汉书·马廖传》
(6) 又如:生客;熟客;客家(买货的一方,客户;雇工)
(7) 诸侯委派出使他国的使臣
凡诸伯子男之臣,以其国之爵相为客而相礼。——《周礼》
(8) 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
臣闻吏议驱客,窃以为过矣。——李期《谏逐客令》
鲁客事 楚王。—— 宋· 鲍照《拟古三首》
(9) 又如:客卿
(10) 外来的盗寇或敌人 。如:暴客(残暴的敌人)
(11) 商贩,行商
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儒林外史》
(12) 泛指某人
有客语省兵,兵省非所先。——王安石《省兵》
(13) 鬼怪
这荒园堑,怕花妖木客寻常见,去小庭深院。——汤显祖《牡丹亭》
(14) 食客,门客
欲以客往赴秦军。——《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比门下之客。——《战国策·齐策》
问门下诸客。
形容词
(1) 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 。如:客观;客体
(2) 过去的 。如:客岁;客冬
量词
用于论份出售的食品
他又喊了一客葱花猪肉烧饼和一客肉馒头。——茅盾《有志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k7 kak7 [梅县腔] hak7 kak7 ket7 [东莞腔] hak7 [客语拼音字汇] hag5 ked5 [陆丰腔] hak7 [客英字典] hak7 kak7 [宝安腔] hak7 | kak7 [沙头角腔] hak7 kak8 [台湾四县腔] hak7 kak7
◎ 潮州话:kê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客 | 苦格 | 溪 | 陌二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庚 | 梗 | khrak/qeak | ɣɒi |
详细解释
guān
動詞
(1) (形聲。從見,雚(
)聲。本義:仔細看)(2) 同本義
觀,諦視也。——《説文》
觀,視也。——《廣雅·釋詁一》
觀者如市。——《莊子·人間世》
觀于大海。——《莊子·秋水》
曹共公聞其駢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易·係、繋辭下》
吴王從台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史記·孫子吴起列傳》
以人民往觀之者三二千人。——《史記·滑稽列傳》
啓窗而觀,雕欄相望焉。——明· 魏學洢《核舟記》
因得觀所謂石鍾、鐘 山中者。——宋· 蘇、囌軾《石鍾、鐘 山記》
(3) 又如:觀覷(觀看);觀占(觀瞻,觀看);觀玩(觀看賞玩);觀濤(觀賞浪潮);觀成(觀看成果)
(4) 觀察,審察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國策·秦策》
吾觀晋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故爲之説,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説》
(5) 又如:參觀(實地觀察);綜觀(綜合觀察);坐井觀天;觀過知仁(觀察一個人所犯錯誤的性質,就可了解他的爲人);觀時(察看時機)
(6) 示範;顯示
諸侯之師觀兵于鄭東門。——《左傳·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觀四國。——《周禮·冬官》
饗賜單于,觀以珍寶。——《漢書·宣帝紀》
(7) 又如:觀治(顯示治績);觀民(顯示于民);觀世(嚮世人顯示);觀示(示範)
(8) 游覽 。如:觀游(觀賞游覽);觀池(供游觀的池沼);觀山玩水(游山玩水)
(9) 玩賞;觀賞
公將如棠觀魚。——《左傳·隱公元年》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宋· 範仲淹《岳陽樓記》
(10) 又如:觀風(亦作“關風”。觀賞風光;望風);觀樂(觀賞玩樂;欣賞音樂);觀玩(觀賞玩味)
(11) 佛家語 。如:觀心(佛家語。指内觀自己的心性);觀法(佛家語。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觀照(佛家語。用智慧來照明真理)
(12) 通“勸” 。如:觀王(勸説帝王)
(13) 閲讀
余因得遍觀群書。——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姑俟异目觀。——清· 袁枚《黄生借書説》
名詞
(1) 容飾,外觀 。如:觀美(外觀美好)
(2) 景象,情景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宋· 範仲淹《岳陽樓記》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 又如:奇觀(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或出奇少見的事情);舊觀(原來的樣子);改觀(改變原來的樣子);壯觀(壯麗的景象);大觀(氣勢宏大的景象)
(4) 對事物的認識,看法 。如:世界觀;人生觀;樂觀;悲觀;觀化聽風(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5) 另見
guàn
名詞
(1) 古代天子、諸侯宫門外張示法令的地方。同“闕”
觀謂之闕。——《爾雅·釋宫》郭璞注:“ 孫炎曰:‘宫門雙闕,舊章懸焉,使民觀之,因謂之觀。’”。
出游于觀之上。——《禮記·禮運》
是以鳳凰來信,集羽族于觀闕,肉角馴毛宗于外囿。——《後漢書·班固傳·典引》
(2) 又如:觀闕(古代帝王宫門前的兩座樓台);觀魏(即觀闕)
(3) 台榭
宫室不觀,舟車不飾。——《左傳·哀公元年》
大王見臣列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髮揮,自當、噹高出金山之上矣。——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觀台(台榭);觀榭(亭台樓榭);觀閣(亭台樓閣)
(5) 鳥名。通“鸛” 。如:觀雀(鸛和雀);觀諱(鳥名)
(6) 京觀 。如:築觀(建築京觀)
(7) 道教的廟宇
臣請本道定寺爲三等,觀爲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觀道士十四。——《新唐書·李叔明傳》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儘是劉郎去後栽。——唐· 劉禹錫《戲贈看花君子》
不税于官,不隸于宫觀之籍。——顧炎武《復、複庵記》
(8) 又如:白雲觀;觀寺(寺觀);觀宇(道觀佛寺);觀闕(指廟宇)
(9) 古國名 。如:觀國(在今頓丘衛縣)
(10) 通“鸛”。雚雀鳥
彼視三釜三千鍾、鐘 ,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莊子·寓言》
(11) 姓。春秋楚有觀射父
(12) 另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on1 kwan1 [东莞腔] gon1 gon5 [海陆丰腔] gon1 kwan1 [宝安腔] gon1 [沙头角腔] gon1 [客英字典] kwan1 gwon1 gon1 [陆丰腔] gon1 [梅县腔] gwon1 gwon5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on4 guon1 guon4 [梅县腔] gwo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官 | 古丸 | 見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kuan | kuɑ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