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商

kè shāng [ ke shang]
注音 ㄎㄜˋ ㄕㄤ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客商 kèshāng

(1) 在各地贩运货物的商人

travelling merchant;travelling trader

词语解释

  1. 往来各地运货贩卖的商人。

    《韩非子·难二》:“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客商归之,外货留之,俭於财用,节於衣食,宫室器械,周於资用,不事玩好,则入多。”《三国演义》第七五回:“江边烽火臺上守臺军盘问时, 吴 人答曰:‘我等皆是客商,因江中阻风,到此一避。’”《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店家説道:‘不瞒老爷説,近来咱们地方上响马甚多,凡过往的客人,须迟行早住。老爷虽然不比有本钱的客商,但是也要小心些。’”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 黄二官 :我听见人说,只有这种私下运米出洋的客商,还肯出好价钱。”

引证解释

⒈ 往来各地运货贩卖的商人。

《韩非子·难二》:“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客商归之,外货留之,俭於财用,节於衣食,宫室器械,周於资用,不事玩好,则入多。”
《三国演义》第七五回:“江边烽火臺上守臺军盘问时, 吴人答曰:‘我等皆是客商,因江中阻风,到此一避。’”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店家説道:‘不瞒老爷説,近来咱们地方上响马甚多,凡过往的客人,须迟行早住。老爷虽然不比有本钱的客商,但是也要小心些。’”
洪深《香稻米》第二幕:“黄二官 :我听见人说,只有这种私下运米出洋的客商,还肯出好价钱。”

客商的国语词典

往来各地运货做生意的人。

客商的网络释义

客商 (汉族分支客家族群商人)

  •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广西、四川、台湾;海外主要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毛里求斯。客家商帮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河君、曾宪梓、张弼士、胡文虎、张榕轩、熊德龙、何冬青等。
  • 客商 (汉语词语)

  • 客商,指在各地贩运货物的商人。见《韩非子·难二》:“利商市关梁之行,能以所有致所无,客商归之”。
  • 客商的翻译

    德语: Handelsreisender, Vertreter (S)​
    法语: commerçant, marchand

    客商造句

    新建的贸易大厦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客商。
    沿海经济特区经济上高速发展,海外客商莫不另眼相看。
    我国的丝绸驰名当世,深受外国客商的欢迎。
    “瑞得”“正统”品牌以其雄厚的实力和配套品质,挤身中国知名品牌行列。热情欢迎客商光临惠顾!
    诚邀各界客商亲临指导、洽谈,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明天。
    主要负责国外市场开拓、客商选择以及市场跟踪。
    由于希腊曾有多位客商定购品牌移印机和丝印机,口碑非常好,客人当即要求我方授予该公司在希腊的代理权。
    外地客商每年来秦岭山区收购一二十吨鸡油菌,采摘季节在七八月份。
    您的满意是我们奋斗的不懈目标,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亲临指导,共创伟业!
    ,尤其是三四月份,由于当地出产的一种红黄相间、其貌不扬的石头——砭石,顿时让这座小城名声大作,各地客商纷纷拥来。
    欢迎国内外客商光临惠顾,洽谈业务,携手共创辉煌。
    竭诚欢迎国内外客商到风陵渡经济开发区考察投资!
    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基。
    “白洋乡的八仙茶如今名声在外,许多外地客商纷纷上门购茶,而且价格不断攀升。
    沂水县马站镇北杏山樱桃种基地,紫红色的大樱桃压弯了枝头,随风摇曳,周边潍坊、诸城、青岛等地的客商及游人络绎不绝,前来采购。
    水牛角席以其精美华贵,举世无双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客商。
    管他的,达拉亚这种地方的人一般不管别人的闲事,由你南来北往的客商,只要没有犯伊斯兰的清规戒律,谁也不会管你是发的哪一路地财。
    古时的胜芳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水则帆樯林立,陆则车马喧阗”,客商云集、风景秀丽、交通便捷。
    到处是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吆喝之声,喧响达旦,街面上青石铺盖,宽展平敞,通衢四门,南来北往客商络驿于道,真是人烟凑集,居室鳞次,猪栏马栈,鸡呜狗跳,十分热闹。
    骑马的、坐车的、走路的,来来往往,路边偶尔还有摆摊的小贩,供南来北往的客商打尖稍息。

    汉字详情

    [ke]
    部首: 322
    笔画: 9
    五笔: PT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HER
    四角: 306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2) 同本义

    客,寄也。——《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徐光启《甘薯疏序》

    吾兄寄宿州,吾弟客 东川。—— 白居易《雨夜有念》

    (3) 又如:客边(暂寓别人家里);客纲客纪(经常出门在外者的法度经验);客寄(寄居客地人家)

    (4) 以客礼相待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又如:客帐司(衙门中司接待的官员);客将(泛指一般吏役);客遇(以宾客相待);客礼(接待宾客的礼节)

    名词

    (1) 来宾,宾客

    客,宾 客。——《广韵》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主人敬客。则先拜客。——《礼记·曲礼》。按,客小于宾。

    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周礼·大行人》

    诸公之臣相为国客。——《周礼·象胥》

    济济者,客也。——《礼记·祭义》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时座上有健谈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客问远方。——《世说新语·方正》

    (2) 又如:客中(客人身分);客位(客厅);客长(对旅客的敬称);客官(对客人的敬称;对别部官员的称呼);客位(宾客的位次,席位);客道(为宾客之道);客难(宾客的问难)

    (3) 旅客;旅居他乡的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又如:客舟(客船。运送旅客的船);客衣(客行者的衣着);客侣(客旅。旅客)

    (5) 从事某种活动的人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后汉书·马廖传》

    (6) 又如:生客;熟客;客家(买货的一方,客户;雇工)

    (7) 诸侯委派出使他国的使臣

    凡诸伯子男之臣,以其国之爵相为客而相礼。——《周礼》

    (8) 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

    臣闻吏议驱客,窃以为过矣。——李期《谏逐客令》

    鲁客事 楚王。—— 宋· 鲍照《拟古三首》

    (9) 又如:客卿

    (10) 外来的盗寇或敌人 。如:暴客(残暴的敌人)

    (11) 商贩,行商

    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儒林外史》

    (12) 泛指某人

    有客语省兵,兵省非所先。——王安石《省兵》

    (13) 鬼怪

    这荒园堑,怕花妖木客寻常见,去小庭深院。——汤显祖《牡丹亭》

    (14) 食客,门客

    欲以客往赴秦军。——《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比门下之客。——《战国策·齐策》

    问门下诸客。

    形容词

    (1) 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 。如:客观;客体

    (2) 过去的 。如:客岁;客冬

    量词

    用于论份出售的食品

    他又喊了一客葱花猪肉烧饼和一客肉馒头。——茅盾《有志者》

    英文翻译

    guest, traveller; custome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k7 kak7 [梅县腔] hak7 kak7 ket7 [东莞腔] hak7 [客语拼音字汇] hag5 ked5 [陆丰腔] hak7 [客英字典] hak7 kak7 [宝安腔] hak7 | kak7 [沙头角腔] hak7 kak8 [台湾四县腔] hak7 kak7
    ◎ 潮州话:k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格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khrak/qeakɣɒi
    shāng [shang]
    部首: 225
    笔画: 11
    五笔: UMW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CBR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阩,章省声。本义:计算,估量)

    (2) 同本义

    商,从外知内也。——《说文》。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

    商,度也。——《广雅》

    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汉书·赵充国传》

    (3) 又如:商略(估计);商算(计算);商度(测量);商羊(传说中一种能预知雨的鸟);商谜(猜谜);商功(古代九章算术之一,即测量体积、计算工程用工的方法)

    (4) 引申为商议,商讨;商量

    商兑。——《易·兑》。注:“商量裁判之谓也。”

    操与众商议,欲立 植为世子。——《三国演义·杨修之死》

    (5) 又如:商通(勾通;相互商量以取得一致意见);协商;商校(商度,衡量);商串(商量串通);商决(商量决定);商宜(商量如何处理);商订(商讨订正);商借(商量借用);商通(彼此商量并取得一致意见);商论(磋商讨论);商略(商讨)

    (6) 经商,贩卖货物

    商旅不行。——《易·复》

    商而无盈。——王充《论衡》

    (7) 又如:商市(买卖货物的场所)

    (8) 揣测,臆度

    巧商而善意,广见而多记。——王充《论衡》

    名词

    (1) 商业

    商不出,则三宝绝。——《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经商;商利(经商的利润);商道(通商的道路);商铺(商店);商棍(商界的不良分子)

    (3) 商人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盐铁论·本议》

    (4) 又如:布商;坐商;商凭(商人的营业证);商民(商贾,商沽。商人)

    (5) 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2” 。如:商调(乐曲七调之一,其音凄怆哀怨);商音(五音中的商音);商歌(悲凉的歌)

    (6) 两数相除的结果 。如:商等于几

    (7) 中国古代朝代的名称 。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所建,都亳。中经几次迁都,盘庚时迁殷(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因亦称殷。传至纣,为周武王所灭。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如:商汤(商代开国君主。名“大乙”)

    (8) 秋季 。古人把五音与四季相配,商音配秋,因以商指秋季

    (9) 春秋时诸侯国宋的别称 。周灭商后,封商贵族微子的后代于宋,故宋又称商

    (10) 象声词。铃摇击的声音

    胜姑便将两手七铃同时取起,商商价乱摇。——《老残游记》

    (11) 星宿名,指心宿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12) 通“章”。篇章,乐竟为一章,引申为诗文的篇章

    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太师之事也。——《荀子·王制》

    观民风俗,审诗商,命禁邪言,息淫声。——汉· 贾谊《新书·辅佐篇》

    (13) 姓。如:商君(即“商鞅”。因封于“商”,故称“商君”);商均(虞舜子。名“均’,因封于“商”,故称“商均”)

    英文翻译

    commerce, business, trade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ong1 [梅县腔] shong1 [台湾四县腔] song1 [客英字典] shong1 [宝安腔] song1 [客语拼音字汇] song1 [东莞腔] song1 [沙头角腔] song1 [陆丰腔] dit7 sh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sjangɕ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