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衙

guān yá [ guan ya]
注音 ㄍㄨㄢ 一ㄚˊ

词语释义

旧时对政府机关的通称。

词语解释

  1. 旧时对政府机关的通称。

    元 刘詵 《野人家》诗:“州符昨夜急如火,马蹄踏月趋官衙。”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二:“官衙远市无兼味,烹得池中两鯽鱼。”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对政府机关的通称。

元刘詵《野人家》诗:“州符昨夜急如火,马蹄踏月趋官衙。”
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二:“官衙远市无兼味,烹得池中两鯽鱼。”

官衙的国语词典

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

官衙的网络释义

官衙

  • 官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uān yá, 旧时对政府机关的通称。
  • 官衙造句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衙机构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
    王德奋臂而应,只带志愿者十六骑,径直闯入隆德府城,冲进官衙抓住伪太守姚太师,敌军围上来,王德奋威在前面开路,格杀数十百人出城。
    结果,当名闻遐迩的“降旗仪式”进行时,我正在和官衙门打交道。
    所以,郑板桥曾对官衙里的作科犯奸、鼠偷狗盗之辈有一句话——“千算万算伏危机”,这些人最终难逃审判的命运。
    自古官衙皆黑暗,何时秦镜再光明?却不知这场官司是非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有一次,我和老马谈起关于反对官员腐败问题,说到古代官衙立有“戒石铭”,提醒官员要廉洁为官,认真为百姓做事,不可欺压百姓。
    遇上地方上的争执,或者平民要与官衙打交道,经常都要经过秀才出面。
    上官衙告他去,饲养孽畜危害相邻。
    这里是青峰山雄狮门,修神者的地方,你……可没有地方官衙门这些。
    御马监不但是仅次于司礼监的第二大宦官衙门,手里更是掌握着腾骧四卫,是少有的拥有武力的宦官衙门。
    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
    因不属县治,镇上未设官衙僚属,能代表朝廷的只有一个课税司,专职征收那聊胜于无的三十税一的商税,一个驿站,还有一个百户所。
    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
    楼下的吵杂声愈加吵杂,终于徘徊在了他的耳畔,几个身穿官衙衣服的健壮大汉出现在眼前。
    直隶以及各省进京的臣民代表也搭设彩坊为各自的庆祝界,沿路的京城各部、寺、监官衙同样建经棚、设彩坊。
    两张票子一张是十两的,一张五两,都是各城官衙金号即兑的,两锭金子各二两五,成色十足,加起来刚好是二十金。
    城内空间上,基督教教会社区历经数十年得以成型,清朝的覆灭引发了原有官衙区的嬗变,公园、体育场等新式公共空间开始出现。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斑竹你让梅喜去洛阳官衙那边看住公告,然后你去洛阳的少林武馆看有没有消息。

    汉字详情

    guān [guan]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NH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RLR
    四角: 30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2)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官府(政府机关)

    官,官舍曰官。——《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注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5) 又如:官局(官署。政府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6) 通“馆”。房舍,馆舍

    官乃馆之古文,闲官即闲馆,谓馆舍之空虚者。——俞樾《诸子平议》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

    (7) 官场,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如:官俗国体(官场习俗,国家制度)

    (8) 器官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9) 又如:五官;感官

    (10) 官职,职位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而近谀。——唐· 韩愈《师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1) 又如:官秩(官阶与俸禄);官守(官位职守,官员职责);家父辞官回到省城来

    (12) 古时用以称天子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资治通鉴》 晋成帝咸廉三年译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13) 又如:官里(皇帝);官窑(专为皇家服务的瓷窑);官院(王子所居的院子)

    (14) 姓

    形容词

    (1) 属于国家、政府或公家的 。如:官街(都市中的大街);官地(属于政府所有的地);官会子(宋朝颁行的纸币);官银(官府铸造而流通的银锭;应向官府交纳的银两);官车;官仓

    (2) 公;公有。与“私”相对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唐· 杜甫《台上》

    (3) 又如:官厕所;官大道;官中的(公共的,公家的);官中(大家庭中共有的银钱)

    动词

    (1) 当官,作官

    论定然后官之。——《礼记·王制》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论》

    阿品远官 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官兴(官瘾);官声(做官的名声);官照(官员任职的执照,也称部照);官常(为官的职责)

    (3) 做官做到 。如:官至户部郎中;官居方面(担任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官)

    (4) 通“管”( guǎn)。管制,管理

    轨守其时,有官天财。——《管子·山国轨》

    英文翻译

    official, public servant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kwan1 [梅县腔] gwon1 [台湾四县腔] gon1 kwan1 [客英字典] gwon1 kwan1 [东莞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uon1 [陆丰腔] gon1 [宝安腔] g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丸平聲合口一等kuankuɑn
    [ya]
    部首: 617
    笔画: 13
    五笔: TGK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OMRN
    四角: 21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行,吾声。( )本义:列队行进的样子)

    (2) 旧时官署之称

    诸州县长官在公衙亦准此。——张昭远《旧唐书·仪卫志》

    衙,衙府也。——《广韵》

    衙门,本牙门之讹,《周礼》谓之旌门,郑氏司常注所云,巡狩兵车之会,皆建太常是也,其旗两边刻绘如牙状,故亦曰牙旗,后时因谓营门曰雅门。——《陔余丛考》

    每日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北齐书·宋世良传》

    (3) 又如:衙头(金人军队的统帅部);衙职(官衙中的职役);衙庭(官署的庭堂);衙堂(官署的大堂);衙里(衙署内);衙子(在衙门中当差的人)

    (4) 排列成行的事物 。如:柳衙;松衙

    (5) 唐代谓天子所居之处

    群臣始朝于宣政衙。——张昭远《旧唐书·仪卫志》

    (6) 又如:衙队(宫廷卫队)

    (7) 姓

    动词

    (1) 衙参

    病卧四更后,愁闻报早衙。——李洞《江干即事》

    (2) 又如:衙日(衙参之日);衙喏(衙参时兵卒的声诺)

    (3) 坐衙,官吏坐堂审案

    值城隍早衙,喊冤以投。——《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public office; official resid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a2 [宝安腔] nga2 [海陆丰腔] nga2 [东莞腔] nga2 [台湾四县腔] nga2 [梅县腔] nga2 [陆丰腔] nga3 [客语拼音字汇] nga2 [客英字典] ng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語居平聲開口三等ŋĭongio/ng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