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

guān shǔ [ guan shu]
注音 ㄍㄨㄢ ㄕㄨˇ

词语释义

官署 guānshǔ

(1) 旧指政府机关

government offices

词语解释

  1. 旧指政府机关。

    《汉书·霍光传》:“受璽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詔诸官署徵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唐 白居易 《和杨尚书罢相后夏日游永安水亭兼招本曹杨侍郎同行》:“遥爱翩翩双紫凤,入同官署出同游。” 明 何景明 《嗤盗文》:“孟冬始魄,永寧官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移时,至一官署,下车入重门,则母在焉。”

引证解释

⒈ 旧指政府机关。

《汉书·霍光传》:“受璽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詔诸官署徵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唐白居易《和杨尚书罢相后夏日游永安水亭兼招本曹杨侍郎同行》:“遥爱翩翩双紫凤,入同官署出同游。”
明何景明《嗤盗文》:“孟冬始魄,永寧官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移时,至一官署,下车入重门,则母在焉。”

官署的国语词典

官员办公的地方。

如:「政府官署是不准闲杂人等随意进出的。」

官署的网络释义

官署

  • 官署是汉语词汇,旧指政府机关。
  • 官署的翻译

    英语: official institution, state bureau
    法语: Gouvernement

    官署造句

    元代设有管理伊斯兰教的官署吗?
    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王德用称黑王相公,赵清献号铁面御史;刘守爱民,蒲鞭示辱,羊君洁已,官署悬鱼。
    派人去当地官署问了下,得知大宛国王允许汉商购买天马,但数量不能太多。
    然而,几乎所有研究志书的学者都忽略了一种记载政府某部门典章故事的可称之为“官署志”的专志。
    高祖统治时期,三省的组织形式尚未精确,职权划分尚未分明,所属各官署的职权也常常是重床叠屋。
    直隶总督谭廷襄等要员,于当天下午二时许,撤退至新城游击官署,当晚奔至咸水沽客寓。官署造句。
    这项申请需要提交到相关的官署衙门审批。
    带人在官署门前指挥的城守大人也是失了方寸,本以为凭着城内常驻的数千兵马,遇到战事,不说攻城略地,顶上三五个月还是有盼头的。
    苏峻攻陷建康以后,大肆破坏,官署、宗庙成为灰烬。
    这道不是守卫大题小做,要知道内城内除了第三军团军部,还有大大小小的官署。
    七月十二日早上,在护军使官署的会客室内,邱镡见到了甘军名将马福祥和他的儿子马鸿逵、侄子马鸿宾三人。
    倘指曹的织造署,抄家前先免官,继任到后主持抄家,曹家自己迁出官署。
    铺在户部街,左右皆官署崇楼碍目,此斋竟独立于中,巍然不移。
    有湖,有悬桥;湖里鹈鹕最多,倚在桥栏上看它们水里玩儿,可以消遣日子。周围是白金汉宫,西寺,国会,各部官署,都是最忙碌的所在;倚在桥栏上的人却能偷闲鉴赏那西寺和国会的戈昔式尖顶的轮廓,也算福气了。
    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只能说“有位中书君”,不能说“有位中书科”,“中书君什么东西”这里说的是人,而“中书科什么东西”说的就是官署了。
    雷庄主和白小姐并非朝廷的叛逆、官署的罪囚,乃是尔营主造孽弥天,与伊两人结下私仇宿恨。
    城内严格地划分了八个区域,宫廷区、官署区、商市区、仓廪区、匠做区、国宅区、编户区、宗庙区,各区由长石条铺就的大道隔开,井然有序,让人一目了然。
    其中契尾的颁发时间为光绪十年,是当时官署统一印制的典买文契,也是税契凭证。

    汉字详情

    guān [guan]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NH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RLR
    四角: 30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2)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官府(政府机关)

    官,官舍曰官。——《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注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5) 又如:官局(官署。政府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6) 通“馆”。房舍,馆舍

    官乃馆之古文,闲官即闲馆,谓馆舍之空虚者。——俞樾《诸子平议》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

    (7) 官场,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如:官俗国体(官场习俗,国家制度)

    (8) 器官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9) 又如:五官;感官

    (10) 官职,职位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而近谀。——唐· 韩愈《师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1) 又如:官秩(官阶与俸禄);官守(官位职守,官员职责);家父辞官回到省城来

    (12) 古时用以称天子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资治通鉴》 晋成帝咸廉三年译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13) 又如:官里(皇帝);官窑(专为皇家服务的瓷窑);官院(王子所居的院子)

    (14) 姓

    形容词

    (1) 属于国家、政府或公家的 。如:官街(都市中的大街);官地(属于政府所有的地);官会子(宋朝颁行的纸币);官银(官府铸造而流通的银锭;应向官府交纳的银两);官车;官仓

    (2) 公;公有。与“私”相对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唐· 杜甫《台上》

    (3) 又如:官厕所;官大道;官中的(公共的,公家的);官中(大家庭中共有的银钱)

    动词

    (1) 当官,作官

    论定然后官之。——《礼记·王制》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论》

    阿品远官 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官兴(官瘾);官声(做官的名声);官照(官员任职的执照,也称部照);官常(为官的职责)

    (3) 做官做到 。如:官至户部郎中;官居方面(担任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官)

    (4) 通“管”( guǎn)。管制,管理

    轨守其时,有官天财。——《管子·山国轨》

    英文翻译

    official, public servant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kwan1 [梅县腔] gwon1 [台湾四县腔] gon1 kwan1 [客英字典] gwon1 kwan1 [东莞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uon1 [陆丰腔] gon1 [宝安腔] g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丸平聲合口一等kuankuɑn
    部首: 630
    笔画: 13
    五笔: LFTJ